逃向13月
偶然间看到范晓萱1995年的MV,觉得好可爱,不愧是当时的小魔女。
相比“粉丝”这个名称更喜欢之前的“歌迷”,“影迷”,喜爱由作品再及人的更纯粹的感觉。(仅指我的感受。)对作品的喜欢也是真挚的喜欢。某一个时刻偶然间了解到某一作品,再好奇背后是怎样的具体的人(o^^o)♪(自己基本上都是这样,老实说我对流行文化知之甚少,根本不知道流行人物是谁。)想起来之前我还是初一初二第一次听了《雨水一盒》后才逐渐了解,喜欢陈绮贞老师的。
只要我们还拥有彼此,这个世界就不是无可救药(o^^o)♪
太喜欢上课用手撑着椅子以至于手掌上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印记,赖床后为了上早自习匆匆忙忙而穿错的袜子,好在看起来还不算太有违和感(大概)
您的做作网友。
唉排斥甜美风,只喜欢干练风也只是另一个层面的审美狭隘,哪种也不比哪种“高级”…… 就像没有人会对比摇滚和戏曲要说哪一种更好一样。硬要分出一个高低的话,只有风格流派内部个体之间的比较。
我已经听起了S.H.E的出道曲《恋人未满》(我的灵魂可能还活在千禧年)
暂时的平静,尽管只有一瞬,尽管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
wb上一些长文,基本上能分为岁月静好型/ 口气武断型/硬要指挥他人人生型/将个人生命经验当作整个世界型。尽管很失礼,一部分wb上的长文我实在读不下去,用词再典雅我都不怎么看。比如将个人经验当作整个世界型,哪怕是中小学的实验,不同的条件下也不一定有相同的实验结果,更何况是人的人生。岁月静好型也让我困惑。说得俗气难听一些,大部分人不是喝露水就能活着的。
有时候再开朗的人,我也能看见ta的脆弱不安的那一面。哪怕壳再厚,我都能感受哪怕再淡不过的不安的气息。太过于擅长察言观色这件事,第一次见到对方就已经能通过各种极细微处了解到大概的性格轮廓。带来伤害的人,我甚至都能或多或少理解。并不是斯德哥尔摩,而是已经看穿了对方的不安。不过我都假装没有看见,我不想把谁的壳揭开,哪怕我是完全没有壳的人。
😢😢😢收到了朋友寄来的项链,居然刚好是我喜欢的那条,真的很巧。(一眼看穿了我的眼泪之多需要用盆接)
那种重新喜欢上十几年前的歌曲,歌手,有时候并不是跟风,我大致能够理解那种感受。像是小时候背诗词古文一样,当时只觉得是字词的组合而已,而随着年纪增长,真的经历,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境后,会突然一下子就回忆起来,每一个字都好像真真切切凝结着丰富的意蕴与感情。像是我第一次看到比较大的雪后突然能回忆,并且理解到湖心亭看雪中的“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了。那些在某一个时间段陪伴着成长的作品,就好像是游戏中那个可以存档的地点一样,之后打开游戏发现后一点进去,又能是当时熟悉的场景。
@ssal25 谢谢阿湫喜欢(o^^o)♪ 自己之后慢慢摸索看看ꈍ.ꈍ(之前只印过一点照片的明信片还没有什么经验😣
我可以理解各种扭曲,被压缩的伤痛,但是我理解不了兴奋,理解不了对未来的期待,理解不了饱满的生命力。我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您积极的时候我给不了任何正向的反馈,我也没办法一起开怀大笑。
想了想其他人看我应该只是在看一块海绵🧽。和我稍微相处久一点的人都会脾气变好一点,或者偶尔变温和一点。我习惯了接住任何人的尖锐然后处理成柔和的,对他人来说类似游戏NPC或是那种游戏中补充生命值的地点。把柔和带给他人,把刺留在我这里。变旧的海绵🧽就会被丢掉,或是不需要海绵了就丢在一旁。我还是很清楚我对他人的角色定位了。
我的伤心525晚餐。一个人吃饭,只能靠隔壁桌的玩笑话稍微觉得有一点点可以笑的时刻。这种伤心的时刻
在路上经过的人,我的注意力基本上只会被可爱的饰品吸引,可以说自己的眼睛是一个可爱元素扫描仪了。并不会怎么关注到人的长相的一个原因是我对于人脸的记忆能力真的不怎么样。(当然很久之前的头部受伤让我的记忆力都很一般)如果不是认识的人,或是辨识度高/个人风格强烈,我基本上记不住什么所谓“好看”的长相。对我来说大部分时候在看整体气质。
啊应该其他人会更倾向于和直率的人相处,尽管直率偶尔会伤人。我这样根本看不出我讨厌什么的人,反而是相处起来最困难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