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向13月
鬼灭蜡笔小新(不是)再神奇的情节发生在蜡笔小新的世界观里都不足为奇了
将某种职业过度地神圣化也许是一种无形的道德施压吗。我明年大四毕业后就去当高中教师,我只能在我的精力里做到最好,但也不能像作文里一样是什么“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存在。我有时候甚至在想“我的最好能达到他人对这份职业的期待吗。”,这种想法又变成我的压力。
开始慢慢删除手机相册里绿色的“两码”截图,发现居然有这么多。这些二维码像一座座迷宫。被迷宫困住的那些日子。
网路对话和现实对话不同的是没有实时的「反馈」,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听不到对方的语气。本身在现实中有足够安全感的人会觉得对方不回复只是忘记了而已,我会把这等同于对方不想和我说话。我的安全感不要说是零而根本就是负数。
通通都不理解。
……
心理科医生之前做测试的时候会问“独处的时候心情会更加低落吗”之类的问题,当时自己摇了摇头。其实自己根本就没有过什么有人陪伴的经历,除了独处就是独处,没有对比而不知道怎么回答。现在一想会是独处更糟吗?每天都在进入低谷中的更低谷。
对自己来说满是痛苦的人生并没有值得活下去的必要。到了二十岁还不知道所谓“快乐”是怎样的心情,也许自己作为僵尸而暂时存在。
究竟是为什么而活着的呢。时常好奇他人的理由,又转念一想也许他人幸福到不需要理由也能自然地度过每一天。自己偶尔靠自欺而勉强活着。
念初中的时候连涂鸦似乎也不怎么涂鸦了,小时候在文化宫和绘画兴趣班里不好的经历让自己不再画画。能坚持绘画或是文字之类创作的人都很厉害,自己光是活着就觉得精疲力竭。18岁生日一过就去申请了公众号,2021年的自己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想法呢,已经不知道了。发觉自己并不具备任何创作上的才华,因为自己内心深处就已经没有生命力了,印了两本zine只是某种记录和创作也丝毫没有关系。坚持不下去的事情越来越多,某种丧失与隐痛。
有期望就会失望,没有期望就连活下去的那一点念头都没有了,好矛盾。
说到特校想起来橙色书包。如果有遇见背着类似这样样式书包的孩子请多一点耐心,留意ta的交通安全🍃橙色书包是听障儿童的一个“特殊标识”👂🏻,不知道不同的区域样式是不是一样,不过应该都大同小异。
看到最近特校老师性侵的新闻就觉得特校也非常需要性教育,因为特校一些学生可能相比健全的孩子更加不知道“性”是什么样的存在,更有被性侵的危险。自己看这个视频后又更加了解了特校的性教育一些。之前几次去特校的时候,看见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连自我介绍都非常吃力,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才能说出几句来,自己就一边听一边鼓掌称赞孩子很棒 。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性教育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也很敬佩特校的老师。
【特殊学校怎么开展性教育?-哔哩哔哩】 https://b23.tv/nSSaSRO
如何形容我的家庭氛围:我和爸爸妈妈一直都没有三个人的微信群,基本上很少说话,我甚至将近十年没有叫“爸爸”“妈妈”这两个称呼。早上给爸爸发了一句“父亲节快乐!”到现在也没有回复我。
耐子的日常官方号终于来B站了🍃之前每天甚至看耐子的日常下饭(?)常常看这种不知道下一秒情节会朝什么莫名其妙的方向展开的搞笑动画,可能是小时候太喜欢看《搞笑动漫日和》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