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葛宇路之后有哪些新的作品呢……没有太去了解了。
当时他用自己的名字“葛宇路”做成了路牌,立在无名街道上,追问命名权,或是坐在那里近距离与监控对视良久,“质疑监控的权力”……
当时觉得好有趣。现在在购物场所或是景区的“假路牌”不知道为什么很泛滥,也许是某种商业营销,再也没有那个时候的“葛宇路”假路牌让人觉得有趣了。

虽然自知自己哪哪都很差,但觉不说自己的品位很差,所谓“品味很差”的潜台词是看的作品也不怎么样,仔细一想这是否是一种对作品的不尊重,因此真诚地认为我的品味还不赖(一种怪逻辑) ​​​

偶尔还会浏览林奕含好友“美美”的Facebook页面,透过这个账号去了解林奕含生前的一些片段。一直很好奇名字后缀的“麻吉”是什么意思,因为不太懂台语,网络上给出的解释是“默契”的谐音。
觉得挚友或许是这样吗……是对方内心的最佳读者。 ​​​

朋友的微店店铺“百分百调味制品”正在预售灵能百分百的同人制品*^_^*
感兴趣的朋友还请看看

想要某些郁结于心的悲愁流出去,不是随着血液流出我的身体,眼泪也带不走它,那么沉积在我体内。 ​​​

被问道记录影像后面的感谢名单要怎么写我的名字比较合适。不知道其他人会用什么名字,想了想还是告诉了对方自己在网上常用的用户名“番目三”和自己的真名。18岁的时候自己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准备取一个名字用来制作公众号,可是实在很不擅长起名字,居然用自己的真名的三个汉字拆开一半变成了“番目三”这个名字。后来觉得其实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名字,于是在网络平台上干脆都改成了这个名字。

第一次看伊藤润二的漫画作品,大致了解了一下情节,也是第一次看恐怖漫画。叫作《至死不渝的爱》,似乎是比较有名的作品吗。
漫画里出现了某种算命方式,在十字路口等着,通常在大雾天,去问看见的第一个人某件事结果如何。有一位黑衣少年常常对寻求占卜的人说出一些尖锐的话来打击人的内心,有人也会因此自杀,或许是有什么蛊惑人心的力量。
里面的角色与之对抗的方式是向十字路口占卜的人说出鼓励的积极话语给人希望。
也许这篇漫画的主题是话语的力量吗……觉得自己可能并没有看出其中内涵。

看到果壳公众号的这篇文章,想起来之前辛普森一家第五季里有一集讽刺过这类娃娃,当时以为是辛普森一家一贯的夸张手法,没想到有原型。第五季可能也是93/94年的时间段。
没记错的话,那集辛普森一家里的娃娃叫Malibu Stacy,有一次发售了一款发声娃娃,结果里面预先录制的声音却是“不要问我,我只是一个女生。”“让我们为男孩子做一些曲奇。”“真希望学校里能教购物。”之类的话,Lisa坚持认为这是性别歧视,找到娃娃的创始人,一起推出了另一款与无知甜心截然相反的发声娃娃,里面是一些教孩子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之类的话,取名叫Lisa Lionheart。
讽刺的是,Malibu Stacy背后的大公司为了打压这款娃娃,立刻将原先的Stacy形象娃娃加了一顶帽子,结果孩子们又冲向Stacy娃娃,只有一位孩子买了Lisa Lionheart。Lisa在那集结尾看见唯一购买了的女孩,感慨地说道:“只要我们能够打动一位小女孩,一切就都值得了。”

发现了一台古早的胶卷傻瓜相机
因为对相机毫无研究也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 ​​​

中年时期的爷爷。
试图通过老照片和爷爷的笔记想要在脑海里拼出一个更完整的他,总是担心记忆里的他会开始模糊。 ​​​

独立书店的收入也许不少都要来自店里贩卖的饮品、甜品、策划的各式活动入场费(观影会、读书会……),售卖书籍的收入应该占比相对较少,自己猜测的。自己其实也大部分是在线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然后在网店里下单,会便宜一些,线下购书更像是表达一种支持,观察下的图书相关行业似乎有时都会遇到某种困境。之前出版过《秋园》《诗人十四个》的出版品牌乐府文化之前经营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不少独立书店都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其渡过难关,这很像“守望相助”这个词,正是知道彼此的不易,才毫不吝啬地伸出援手吧。
传统的书店是书与人相连接,现在的不少书店像是人与人相连的文化空间。也许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