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向13月
我的性格和那种会往米饭里倒凉水吃的阿公差不多。或者说和凉白开水一样的性格。和我讲三句话就会有仿佛冷场一样的不舒服感觉,一种亲近但又不是特别亲近的感觉。
看王心凌《彩虹的微笑》MV中的发型,联想到陈绮贞老师早期的发型。觉得这样空气感,稍微有点蓬松的发型看起来很舒服。可能是05至10年流行的发型,那种会出现在理发店烫染发宣传册里的发型。
见缝插针地在手机上看BL漫画。
昨晚看视频看见这副太阳镜(或许是),觉得戴上去很像自带了腮红
总觉得对方低头滑手机不看着我就没有听进我在讲什么,有一次蛮不讲理地说“有没有在听我讲话欸。” “我有在听啊。” “是吗?那您就复述一下我刚刚讲了什么啊。” 结果对方大致讲了出来。(全程只是在开玩笑没有恶意。
想说些什么又觉得算了,会觉得如果“政治不正确”我可能又会被人指责不是或是怎样。发觉很多语境都有各自的政治正确。(没有特别在讽刺政治正确的意思。)像是我心里觉得是“台湾省”,但我说任何省都不习惯加一个省字,单说台湾又觉得会不会不妥。我的亲戚一直都在台,我更关心什么对自己在台亲人,台湾同胞是好的。而且我对政治学不了解,我只有学习的历史学相关知识,我不觉得我能有什么精辟的观点所以不会说什么。21世纪单是最近几年的变数之大,就已经不能用过往历史的一些逻辑去理解了。
最近有在北极某处甚至可以穿短袖的资讯,甚至有人在开玩笑说什么“南极冰化了就能看见南极大陆。” 我没有办法对大部分这类新闻使用戏谑的语气。于我们而言,气候变暖的直观感受可能是多流了几滴汗,多抱怨了几句天气。而在太平洋岛国例如斐济,居住在小岛上的人民要因为海平面上升而不得不从一座小岛搬迁到另一座小岛,我们觉得美的海面让他们不能安心。气候变化对他们的威胁甚至甚于地缘政治冲突。这样的名词背后是具体的人,具体的困境。多关心一下您所处的,所生活在其中的环境吧。
散步中看见的乖乖小狗(o^^o)♪
散步后去商店请朋友喝一点什么水或饮料。看到一款饮料,老板娘:“小宝,冰柜里有那瓶。” 旁边顾客:“那是你儿子吗?” (各式老板不知道为什么会用和小孩子说话一样的口吻和我说话。)老板娘和我:? 结账的时候老板娘问:“你还在补课吗?”被当成了在念高中的学生(?) 去年夏天这家商店的老板甚至问过我一模一样的问题。
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乐观的人。所谓乐观是留给有变好的可能性的人。我不是在隧道里走能在尽头看见光亮,我是在棺材里面临必然的结局而已。
今天下午看见有人发的水滴筹动态,是父亲确诊了直肠癌,也没有买大病商业医疗保险。去捐款又去把消息告诉其他人。我们只是在某个活动中见过一两面,他添加过我的联系方式的仅仅只是“认识”的关系。不知道我为什么一直这么执着去去帮助一个又一个人,不管熟不熟悉…… 我也没有收到过任何所谓“好报”,只是在挣扎而已。自己的各方面状况都像是在悬崖边走路一样。每天的所谓“记录”只是鱼离开水,在地面挣扎留下的水痕,并且很快就会蒸发无影无踪而已。
小时候看过一本现在看来有点所谓“鸡汤”的故事集,对里面一个的故事印象很深…… 尽管可能是随意编出来的故事。一位大人带着很小的小孩去超市购物,小孩突然开始哭起来,大人起初不解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中途他蹲下去想安慰孩子,突然他发现以小孩的视角看到的只是其他走来走去的大人们的腿部而已。那时他才意识到以孩子的视角来看,购物并不像大人们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选购那样有趣。直到现在和小孩说话都会下意识地蹲下去看着ta的眼睛说。看了那个故事后也或多或少有了以他人的视角去理解他人的意识。
会想现在的年轻世代变老后的画面,像是那时的流行文化符号是什么,会不会那时的老人在学习使用所谓“元宇宙”像现在的老人学习使用智能型手机一样,现在相对思想开放的年轻世代在老后是否也会和那时的年轻一代有观念冲突……
看的东西之杂到和各式各样截然不同的人都能有一点共同爱好的程度(?)
好了其实我私下里是看CardiB女士的视频看的津津有味的人(?)
发觉这种飞蛾的花纹很像被火灼烧过的痕迹,称之为“扑火蛾” (说笑的)
我唯一的立场:人类自然灭绝把地球还给大自然。(几分说笑)
似乎是初中还是小学的同学录有一个印象一栏之类的,有人写觉得我像是异次元的人。然后最多的寄语是让我学会拒绝别人之类的。现在对我的印象可能也差不多…… 的确和我讲话会觉得我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和频道一样。
https://y.music.163.com/m/song?id=417859446&uct=u9jkM4wQmYGnpo9dZ363Pg%3D%3D&dlt=0846&app_version=8.8.06&sc=wmv&tn=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