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向13月
一种老年生活
https://y.music.163.com/m/song?id=641982&uct=u9jkM4wQmYGnpo9dZ363Pg%3D%3D&dlt=0846&app_version=8.8.12&sc=wmv&tn=
今日发觉被人断开联系,想了半天原因可能只是我昨晚在wb转发了一篇对苏州cos小舟潮女生的采访。看他转发的wb中有那么一句,“为苏州和服女孩辩护的人,非蠢即坏。” 可能我也被划分为非蠢即坏的行列。没想到只是观点稍微不同,就要断开联系。不知道是要我这个“人”来往,还是和我的观念,所谓“立场”来往。我只觉得我们也不是政治家,观点不同就有那么重要吗
在桥上散步看星星的柔软夜晚
无意中看见B站的一位阿姐的视频,她在菜市场帮父母在卖鸡鸭,刀功很利落,经常会送鸡胗之类的给顾客或是抹零头,总是带着笑容。有时买了杨梅,或是煮了绿豆汤会送给旁边摊位的叔叔阿姨。她之前做过老师和服装设计师助理,后来回家帮忙。有弹幕在“质问”,说既然这样的话念书干什么。好苛刻的太平洋警察网友。无论是从事什么,只要找到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就好。什么职业都没有关系的。
去药店买藿香正气水的时候,需要提供身份证号,住址之类的信息,念身份证号的时候,突然发觉这样的流程对我来说居然变得这么自然,和每天与一堆各式各样的二维码打交道,填写各种信息一样,仿佛是日常的一部分。一种疫情时代还要持续很久很久的感觉。
洗完头发后仿佛在cos家庭主妇(发出来让您笑一笑)
和朋友散步途中,看见一只像毛绒玩具的小狗,蹲下来给它拍照,路过的大爷打趣道:“你还给小狗拍照啊。”去买了凉粉后,瞥见大爷:摸小狗头,逗它玩得不亦乐乎。
每周三晚上都会看老高与小茉的视频,单纯当作故事来听很有趣。(自己的确很喜欢诸如未解之谜,所谓“超自然”,外星人,预言之类的内容。)
喝水一走神就会被呛,于是每天至少被呛一次。(太爱走神)
在自己知道的范围内,在这个文明社会的角落里,还有生育了11位孩子的母亲,10位女孩,1位男孩。 而她则浓缩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八卦资讯。有些感慨。
对巫文化有一些兴趣,可能因为我是少数民族的关系(说笑的其实没有任何关联。)也不是在说封建迷信,只是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看而已。自己是瑶族,瑶族的巫术可能不像苗族的巫蛊术一样稍微有人听说过一点。
不曾想对流量文化嗤之以鼻的我上一分钟发出了公众号阅读量一期比一期少的感慨(?)不过也只是感慨而已,并不打算想什么“大家会喜欢什么内容呢?”这回事。(恶毒发言)
总有一点隐隐约约的小时候看的一本旧杂志的印象,只记得狗狗叫作史酷比,杂志里有探险破案之类的漫画。甚至当时关于过敏的认识还是在那本杂志里看到的。(搜索了史酷比后果然搜索出来这张有点模糊的图片,的确是他们几位,起码名字没有记错。)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