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会梁庄十年后
今天早上在书店看了一半《梁庄十年》,还是第一次看非虚构写作作品。第二章是“芝麻粒儿大的命”,记录梁庄里女性的故事。
“这些残缺的信息经人添油加醋,到最后,化成村庄最混浊、最沉重的底色,被封存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仔细一想我的记忆中也有这样的部分,和梁庄里她们的经历相似的事情。大家都叫她小四,在四十岁(大概的年纪)交往的男朋友,一喝酒后也动手打人,小四阿姨(暂时这么称呼她……)有一次脸上出现伤口,大家即便不问也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她跟着男友去了他四川的家,据说那是在偏僻的地方的破旧房屋,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没有分手。大概见过他短暂的几秒钟,看起来似乎“老实憨厚”,的确不会把他和施暴者的形象联系起来。自己其实不相信喝酒让人变坏,只觉得是酒精让人的面具暂时消融了而已。后来听说终于分手的消息,稍微松了一口气。
不想说这是不会识人或是怎样,只在想如果她们年轻时有被柔软地对待过,是不是就会不一样一些,不知道。或许所有人都只是想心被多填满一些而已,心里的空洞越大,就越难以辨别什么是甜蜜的毒药。
梁庄十年里写有时候会不知道女性的姓名,变成xx媳妇之类的。“作为女性,一旦出嫁,你主体的一部分就被抹杀掉了。”的确…… 稍微一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情况。
她们中有人得了抑郁症,却被说“一直看起来很开心怎么会得抑郁症。” 痛楚被人咀嚼,从一张嘴里到另一张嘴里,最终变成甘蔗渣或是无味的泡泡糖。 又觉得像是吃板栗仁的时候人不会想到它有一层紧包着的皮,一层坚硬的外壳,挂在树上时最外层带刺的壳。这些刺痛的,尖锐的部分都不被人了解。 觉得梁庄存在于每个地方……最小的社会里存在着最大的压抑。
逃向1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