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刚刚才知道吕佩玉老师过世了……😢
很棒的配音演员,现在都能回忆起她配早期蜡笔小新里的美伢的声音……

出现在了学校“表白墙”的捞人小合集里(最近几个月才理解捞人是什么意思。甚至添加表白墙只是为了哪一天遗失物品可以投稿询问是否有人看见。)
看见衣服颜色,又去看手机钱包的消费记录时间才发觉是自己。
一直以来的的一个小习惯居然有人注意到,很感谢🍃🍃 ​​​

听到音量突然提高的谩骂,尽管谩骂的对象是他人,还是让我下意识地有点不舒服,我说“不要对我大小声好不好,我不是他……”
下一秒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安静了一分钟后用略带惭愧的语气继续平静地说话。
自知总是容易被trigger到,把自己的情绪像是用抽气泵抽走压缩袋里多余的空气一样,压缩到最小最小。

我的鼻子上最近几年长出来一颗痣(P2P3这两张照片明显一点点),说到鼻子上的痣让我想起来雪莉。我觉得那颗靠近鼻尖的痣好可爱,而我鼻子一侧上的痣不太好看,仔细一想不对,是我本身就不好看,痣长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小小地冤枉了我的痣。 ​​​

昨天晚上深夜收到一条wb私信,是朋友的前女友,说“不知道怎么称呼,可以麻烦你多关心一下X吗?(我找你的事不要告诉他哦)”
发觉朋友的确有被好好地爱过,至少从这条私信里我这么觉得。不知道他们彼此是什么心情,我偷偷地接住这一点关心的心意,又把它以某种形式送给朋友。世界上最微小的,棉花糖一样的秘密。
这让我想起来韩剧里弄错守护天使的剧情 ,虽然这两者没有什么相关性。也许不少人会收到这样的关心却浑然不知吗?不知道。

啊刚刚才看见红白歌会的节目单,绿黄色社会和Aimer的初登场*^_^* 其他也有一些期待的🍃🍃

昨天坐在长椅上休息,附近的长椅上是两位叔叔,一位站着抽烟顺便在开只有一位观众的个人讲座,一位坐着听偶尔说话。没有有意要听对话,但那些句子像是一个劲要往附近的人耳朵里钻。从川普,“川粉”,共和党到网红直播,再到纳粹,这样的跳脱程度不亚于剥开一个桔子发现里面是山竹的果肉。 ​​​

有时候可以透过文字大致能猜到是谁说的话,觉得很有某种“辨识度”。我不是这样,我的词汇量太小,以至于每天只是单薄的词句在反反复复绕着操场一圈圈跑而已。后来又想也不对,是我太过沉闷了,词汇量变多也只是像把废纸壳堆得更高了一样。“辨识度”是某种独特的灵气,这真好,这是不沉闷的表现。
我觉得我说的话像是蚂蚁,尽管人可以把蚂蚁从小A,小B一直取名到小Z,一放在蚂蚁窝里,肉眼便再也不不能辨别,只剩下ant三个字母。

专门有用微博官方版去查看收到的点赞消息,因为知道可能会有长按点赞按钮而发不同的“态度”的朋友。wb赞中的抱抱是抱一下那颗心再左右轻晃,Facebook上的抱抱是用力地抱紧❤️然后轻轻松开,本来在想哪种拥抱方式会更好呢,后来发觉自己其实很少有与人拥抱的经历,这还轮不到我去判断。
有时候看见发了“态度”的朋友,或是最基础的点赞,想要去回应,又觉得回复文字对他人很是一种打扰。况且我实在发了太多杂七杂八的内容。偶尔在想能按赞对方的点赞就好了,又觉得“赞中赞”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笑的想法,像一个无限循环。QQ空间动态之前发现有一种对他人的赞的“击掌”功能,有几次看见他人这样回应按赞觉得很有趣。

送圣诞/新年礼物的时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跟人寒暄的机会,因为很多时候是几个月才一条消息,或只是微信运动上的互相按赞,而圣诞/新年这样的节日能让我心安理得,又不用担心冒昧地打扰对方开启一段聊天对话。 ​​​

当一些人因为我伤心时说的而感到嫌恶,unfo我,拉黑我,我或多或少能够理解。
不过,只是在用眼睛去看我发在网路上的几行几段文字,就足以让您憎恶的话,那我则是在“身体力行”这种痛楚了。
当我说“我曾经是受暴者。”这句话的时候,背后是整整七年。一个汉字是一年,是一条血痕。而我又花了三年时间去释然,两个数字叠加是十年,我今年十九岁。而这段经历还只是我的伤口的一部分。我的伤心的话不应该说吗?我的十年也是应该的吗?(没有任何质问的意思,我没有生气地在打下这些字。)

“过”生活中的“过”实在是太奢侈的动词,我没法单独用,我用熬,用捱,用挺。熬过每一秒,捱过每一日,挺过每一周。 ​​​

把耳朵贴在手腕上听脉搏的声音,最微小的波浪。 ​​​

充了一个月的主题vip,隔两天换一套三丽鸥或是蜡笔小新的主题🍃 ​​​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