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俗女养成记2里洪育萱经常会用“育萱”来称呼自己,当时看的时候觉得很可爱。
现在突然联想到胡锡进胡先生也很爱用“老胡”来称呼自己,“老胡认为”“老胡如何如何”。却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像是我如果突然说“凉今天下午吃了一个沙琪玛喔。”一样怪异。除了小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爱说“宝宝怎样怎样”外,现实中大部分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可能都很别扭。

之前看到一些朋友在玩明日方舟,好奇地搜索了一下,看到“策略”的标签,觉得自己的大脑智力不足以玩任何策略游戏而如今都没有下载。 ​​​

?大晚上摸鱼剪纸结果之:看起来很像恶魔的大饼脸兔子

19世纪,美国一位工会联盟代表说“……看到这些备尝艰辛的妇女走出工厂……这些体弱多病、年老色衰的女工结婚后,能繁育了什么样的下一代?!”在当时的男工眼中,工资劳动在损害“母性”的同时,一并摧毁了妇女的家庭责任感和道德感。一份劳工日报说:“女工的遭遇多么可悲啊!……最终沦落到用最低贱的方式谋生。这么多妇女被迫成为妓女。”
同样是谴责工资劳动制度,当受害人变成男性工人自己时,他们便立刻转换话语——不是从道德堕落的角度,而是从劳动成果被剥夺、经济独立丧失的角度,指控该制度的罪恶。在控诉工资劳动对个体的伤害时,这是明显的双重标准。在他们看来,一个“模范男人”应当享有充分经济独立,拥有和掌控自己的劳动成果,凭借有价值的劳动享有公民权利和地位;一个“模范妇女”则应当纯洁、温柔、正直,成为男人的贤内助和孩子的慈母,成为家庭道德秩序的坚定捍卫者。
男性对女工的同情的目光投向的是不是作为劳动者的女工本身,而是女工身上的所谓美德,所谓性纯洁,所谓母性。之前看妇女参政者对过去时代的女工现状印象很深很深。

2018年收到的镜音小卡片和背面对方画的美绪(当时反反复复看日常)

看老照片时起初:好熟悉的陌生人
仔细一看厚厚的下嘴唇,才发觉原来是自己(?)

又想起来之前的一点事,本来觉得自己对任何人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现在又觉得“可有”两个字还可以删掉,是没有会更好的存在。不和我来往随时都可以🍃 ​​​

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一句引用的「离人心上秋」,没有读过出处的作品,却一下子觉得是「愁」,去搜索上一句是什么,果然是「何处合成愁」,汉字好精妙……离人心上秋。

想起来上一个wb账号有人双向unfo我,在自己感到困惑后发了私信和我说了是因为“羡慕”之类的话……更加困惑的是自己是一年四季有三个季节都自杀过,勉强活到现在的人,羡慕的点在哪里这一点让我有些不解。不知道。 ​​​

不喜欢的事物很多很多……连大部分所谓俏皮话也不喜欢,不喜欢一切轻浮。 ​​​

看到猫猫围巾想起来之前为一个可爱的绘画系列提供了一张自己的照片。2021年的圣诞节后一天。 ​​​

又想起来友人之前在wx上说的“可以坚定一点,你不必爱所有人。”
不必交出太多……不需要了。与连微弱的共鸣都不存在的对方也不需要任何朋友关系的存在。 ​​​

「个性推荐」与「猜你喜欢」之类的,将人分门别类,归为庞大数据库中的某一类,加强人的偏好,人的爱好看似独特,却是数据库中的一个「独特」,前者逐渐靠近后者。人的个性在其中丧失。 ​​​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