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喜欢上体育课,原因一方面是自己是运动白痴,另一方面是常常需要两人一组。哪怕人数是偶数,我依然会是落单的那个,不知道为什么永远不会被“选择”。很久之前有一次告诉体育老师自己没有搭档,体育老师拍着我的肩,一边大声问谁还需要一个搭档,当时手足无措得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每一次分组不被选择的时候。当然找到的那个搭档,在那一次课之后又去找其他人练习了。
还记得第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需要微信上的面对面建群功能,老实说在当时我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面对面建群”这个名词,我看着周围人熟练地操作,在微信界面四处乱点,才终于找到了在哪里可以输入那串数字从而入群。现在想起来,可能当时大家都会有朋友之间用那个功能建一个微信群平常聊天什么的经历,我甚至还是最近才第一次建了一个三个人的微信群,虽然在里面自己也常常有变成空气的感觉。原来朋友很少很少会在各种方面都表现得很明显。
不符合社会常识的碎碎念
今晚看了第一集《最喜欢的花》,之前对这部剧的了解还仅限于主题曲《花》是藤井风演唱的。看了一集发现其中有一些对于人际关系的探讨。像是因为结婚而不得不与异性友人不再来往之类的。(不清楚之后的走向,还只看了第一集。)
自己偶尔也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友人进入恋爱关系,或者说结婚,是不是就会自然而然地渐行渐远呢?自己是没有在意过朋友性别的人,只觉得大家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人类”,电波相近的人就会渐渐成为朋友。但是也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毕竟只是少数的那方,如果朋友有了恋人或者是结婚的对象,两个人的相处就会变得在他人眼中非常“微妙”,还是三个人,四个人之类的见面会显得“正常”。人类中存在着各种恋爱的类型,任何性别的人一起都相处有发展成恋爱关系的可能性,并不是性别不同就有恋爱的“嫌疑”。不过很清楚这是多数即正义的世界,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会依照社会常识去渐渐减少被误解的可能性。
自己并没有过恋爱经历,也不清楚如果真的有了想要恋爱的感觉的时候,对方会是何种性别以及是怎样的人。因此在目前自己的观念里,并不觉得友人与恋人谁更具有优先级,不是同一种类型的关系所以很难真的进行比较。
深夜里说了这些莫名其妙的话。
之前耳朵有诊断出来有一点问题,就没有再戴耳机,需要戴耳机的场合就会戴骨传导耳机而不戴入耳式耳机。因为耳朵的问题,以及自己之前在特殊教育学校与听障儿童接触的经历,越来越认识到听力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我是一个“中度耳机使用患者”,因为非常不喜欢吵闹,常常会戴耳机播放一些什么,以此来盖过外界的声音。
在这没有戴耳机的一两年里,用自己耳朵去听到了外界环境里的种种丰富的声音,才感受到了除了噪音之外,还存在着很多很多能触碰人心的声音。手机相册里有一些一片漆黑的视频,点进去后可能是水流的声音,可能是虫鸣,甚至也有可能是青蛙的叫声,一听到喜欢的声音就忍不住录下来。
鸟鸣声,踩在雪地里的声音,风穿过树叶的声音,雨滴拍打地面的声音……谢谢这些声音,让我如此真实地感受到人被自然所包裹着。
昨晚听一起实习的同学说了一个高一学生的事情,刚好那个学生所在的班级自己去上过一些课,有听说过这个学生。
她家里的父母都在外务工,平时很忙甚至连过年也不回来。有一次需要办理贫困补助的什么手续需要家长也在场,可是联系父母后父母依然说不回来,当时离截止日期只有两天,她着急得哭了。后来幸好还有姑姑过来顺利办好了手续。
同学说那个学生很积极乐观,说“我的父母在外打工忙到过年也不回来。”这句话的时候还是笑着的。自己听后说“也许她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坚强乐观哦……不是完全不在意,而是觉得只要笑着笑着就能让自己接受这些事了。”
高一才是十四五岁的年纪,是不需要太坚强也没关系的年纪,展现出脆弱和不安也没关系。遇到太过“坚强乐观”的人反而让人担心是不是在心里藏了太多事情。
逃向1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