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今天跑步时听端开麦的最新一期播客,讲“最后一代”现象,生育或不生育作为一种抵抗。其中一位男嘉宾的观点让我很有启发。他说,用不去生育来规避有可能“不负责任”的风险,是我们这一代人很自我中心的一种表现,忽视了未来的孩子的主体性。无论是由于担心无法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还是担心孩子变成小粉红,都是一种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和计划一切的大家长式思维,当认为自己无法掌控时,就选择放弃。这样的思维方式其实和这个大家长式的政府是一脉相承的。
这个角度的确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过的。与此同时,要克服这样的自我中心,所需要的努力是与我所习惯的反抗式思维万千不同的方向,因此有可能是更困难的。
这些年看到身边的伙伴一个接一个去生育,她们难道不是怀着和我一样,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和愤怒吗,但也许,她们是真正带着希望去做这件事的。
再说我自己,大概率还是不会生育,但有了这个视角之后,也许我去领养的可能性增加了。我依然不愿意主动将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但或许有一天,我可以去帮助一个已经来到这个时间的生命,让TA去实现,同时为了TA而去积极改造世界。

· · Web · 1 · 0 · 1

@Sanghaohao 我认为这么说一定程度上有点强词夺理。我们选择放弃生育恰恰是负责的体现,如果选择生下来再因为生活压力放着不管,这不就是很多所谓原生家庭问题的来源。当然我也是在强词夺理,我个人也会选择生育,但我只要一个孩子。生了孩子肆意攻击社会和文化产品,又确实家庭教育的上一代代表没资格指责这一代的“负责任”的选择。我也认为生育这件事应该提倡,但请那些屁股悬空的所谓专家把嘴闭上,提倡不是逼迫,提倡需要用心而不是谎言。生下孩子给他一生阴影与没能力就不生,到底哪个更不负责?我倒是建议有钱有权有能力的资本家可以放开一夫一妻的限制,资本家多生,人口就能解决了,顺便可以推私恩。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