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二号:你不礼貌[允悲]// @莱拉星球 :那是遛垃圾桶// @EasyNight :今晚能看到空间站过境的地方,试试看能不能看到空间站遛狗~ #天舟二号将择机再入大气层
- 转发 @央视新闻 : #天舟二号将择机再入大气层 【 #天舟二号撤离空间站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完成空间站组合体阶段全部既定任务,已于北京时间3月27日15时59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天舟二号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于2021年5月29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入轨,为空间站送去6.8吨物资补给。天舟二号飞船在轨运行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拓展应用试验。目前,天舟二号飞船状态良好,后续将在地面控制下择机再入大气层。(总台记者王刚 李晓东 赵思远)
央视新闻的微博视频
https://weibo.com/5456131713/LlGfomgdN
今晚能看到空间站过境的地方,试试看能不能看到空间站遛狗~ #天舟二号将择机再入大气层
- 转发 @央视新闻 : #天舟二号将择机再入大气层 【 #天舟二号撤离空间站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完成空间站组合体阶段全部既定任务,已于北京时间3月27日15时59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天舟二号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于2021年5月29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入轨,为空间站送去6.8吨物资补给。天舟二号飞船在轨运行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拓展应用试验。目前,天舟二号飞船状态良好,后续将在地面控制下择机再入大气层。(总台记者王刚 李晓东 赵思远)
明(28日)后(29日)两天【凌晨日出前】,【东南低空】,可以看到金星、火星、土星三颗行星与一弯残月相伴的景象。金星刚过大距不久,土火稍暗一些,所以升起后不久就会消逝在晨光之中,能欣赏此美景的时间可没多久哦!
你还可以给这个天象起个别名[doge] 比如金月开小“灶”,或者月访三星堆(说起来,三星堆遗址的得名,还真的与“三星伴月”有关呢)。
这又是一个早鸟专享的天象,想看的你记得上好闹钟~
就冲这个认真的书评,也值得买一本来细细品读![good]
- 转发 @光头怪博士 : #书店的灯光 坐在醒客一下午把这本《天文馆简史》看完了,非常惊喜。4.5/5星推荐。
这本书是刚回国为了怀旧去逛西单图书大厦时买的。当时逛得比较失望,但是贼不走空,就顺手拿了一本。原本以为就是那种比较流水的“简史”,没想到作者是正经的文艺青年,书写得很棒!原书名叫
<star of=”” planetarium=”” story=”” the=”” theatre:=””>
(星空剧院:天文馆的故事),我猜是出版社的锅,翻译成了“简史”。译者是天体物理硕士背景,又热爱建筑,把书翻译得非常好。
作者 William Firebrace是一位建筑师,也是一位作家,但书并没有局限于天文馆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而是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天文馆类建筑与不同的戏剧进行对应,讨论它们承载的科学传播功能与精神力量。“它是天穹下的课堂,是以天体为演员的戏剧”,这句话来自荷兰天文学家Stromgren。而在红色的苏联时期,建筑师认为天文馆可以帮人民重燃革命的斗志;当然,在San Jose,玫瑰十字教派的领袖则认为天文馆可以帮助人思考上帝。人类用光拙劣地模拟着宇宙,也折射出了内心的不同渴望。
作者很喜欢前后呼应的写法,开篇提到的伦敦天文馆楼顶的小星球,还有埃及女神努特、莫扎特的歌剧,都作为一种或实或虚的意象,在文中多次出现。而且很明显作者是一位怀旧的人,书直接从公元500年的伊朗南部宫殿讲起,跨越了天象放映的数字化时代,作者对着日益逼真的数字影像留下了一句“有一种独特的平庸萦绕其中”的评语后,以美国威斯康辛州一位业余爱好者手工打造的小机械天文馆作为结尾,呼应了鲍尔斯费尔德在德国耶拿的蔡司工厂楼顶创造出现代天文馆的时刻。这种多少有点儿厚古薄今的心态未必会让所有人喜欢,但作为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第一次造访北京天文馆时看蔡司光学天象仪表演的细节的人,我能理解作者说的这种“独特的平庸是什么”。要说书还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大概就是如果读者完全没有建筑背景 (比如我),会有必须不懂装懂的时刻;再有就是,如果你把本书真的当“天文馆简史”来读的话,的确是有点儿过于“文艺”了,书中大量出现并不是谁都熟悉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家,有点儿让人不知所措。不过在万圣边上读这本书很有意思,坐久了去书店散步,一会儿看到书中刚刚提到的波兰科幻作家莱姆的小说
太阳系早期的大碰撞会是什么样的呢[思考]
- 转发 @Steed的围脖 : 天文学家“目睹”了两颗行星发生的毁灭性碰撞(图一为示意图)。
别担心,这场碰撞并不在太阳系里,而是发生在人马座方向、距地球325光年的恒星HD166191周围(图二箭头所指,由斯皮策望远镜拍摄)。这颗恒星比太阳更大,温度也更高,并且非常年轻,只有大约1000万岁——跟我们46亿岁的太阳相比,它还是一个“婴儿”。
年轻的恒星往往被一个物质盘包围,称为原行星盘。行星就是从这个盘中形成的。这些盘虽然大多数都太小,无法直接看到,但它们的热量会发出红外线,暴露出它们的存在。在HD166191身上,天文学家就观测到了过量的红外线,表明有这样一个物质盘绕着它运行。
为了观察原行星盘的变化,天文学家动用了斯皮策空间望远镜,NASA的红外太空望远镜,对这颗恒星进行定期观测。从2015年到2019年,斯皮策每年对这颗恒星进行两次监测,每次为期1个月,期间每3天作一次观测。
结果显示,这颗恒星发出的红外线大体稳定,但在2018年,红外亮度突然增加。在差不多1年的时间里,它的红外亮度增加了1倍,于2019年达到顶峰。但与此同时,这颗恒星本身在可见光下并没有变得更亮。
显然,有什么大事件在这颗恒星周边发生了。天文学家猜测,或许是两颗岩石行星高速碰撞,产生了强烈的热量,使大量物质气化,再冷却并凝结成温暖的尘埃。而突然增多的尘埃,就是红外线亮度增加的原因。
无独有偶,就在红外亮度增加的差不多同一时间,天文学家观测到这颗恒星的可见光亮度出现了两次大的下降,间隔时间大约为142天。天文学家认为,这是行星碰撞产生的尘埃云本身,从恒星和我们之间经过,遮挡了这颗恒星的星光(图三为示意图)。
如果142天是尘埃云绕恒星公转的轨道周期,这意味着这场行星碰撞发生在离恒星约9000万公里的位置,比金星到太阳的距离还要更近一点。再考虑到恒星变暗持续的时间长短,这团尘埃云十分巨大,至少有300万公里宽。这还只是个下限,实际上这团尘埃可能比这要大得多。
根据尘埃团的最小尺度,以及增加的红外线亮度,天文学家估计这场碰撞中产生的尘埃,如果堆在一起凑成一颗星球的话,直径可达400-600公里——相当于灶神星大小,是太阳系小行星带中第二大的天体。
而实际上发生碰撞的,可能是两颗行星大小的星球。它们以每小时上万公里的速度撞在一起,毁天灭地,抛出了至少10亿亿吨的尘埃。
幸好,这样的行星碰撞,不会发生在今天的太阳系里。但在45亿年前,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行星正在形成的时期,这样的大事件说不定也没少发生过呢……
图源:1,Dana Berry/SwRI;2,Aladin/NASA/JL-Caltech;3,NASA/JPL-Caltech
串太阳!// @风筝在阴天搁浅丶丶丶 :前两天在北理工中教楼顶拍的[开学季] :sys_link: 评论配图
每年节至春分,天小协就从开始抓太阳啦。
疫情影响,不能出校,也不影响XJTUAAer们在楼群中沐浴马上下班的几缕阳光(`∇´)
(部分图片为去年同期拍摄)
@西安交通大学 @EasyNight @nasa爱好者 @天文通老A @Steed的围脖 @WAP天文网 @天象爱好者
图4这手势是“拿捏了”的意思吗[允悲]
每年节至春分,天小协就从开始抓太阳啦。
疫情影响,不能出校,也不影响XJTUAAer们在楼群中沐浴马上下班的几缕阳光(`∇´)
(部分图片为去年同期拍摄)
@西安交通大学 @EasyNight @nasa爱好者 @天文通老A @Steed的围脖 @WAP天文网 @天象爱好者
太空中的课堂,话题当然离不开“微重力”,那么什么是微重力,我们又能利用微重力环境做些什么?这次的天宫课堂第二课,我们再次欣赏到了航天员老师们精彩的展示,EN菌这就为你解读其中的奥妙。 #天宫课堂第二课 #天宫课堂有哪些知识点
右边[允悲][允悲]// @程小鱼gogogo :工作一年vs刚入职……社畜的真实写照[允悲]
- 转发 @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 : 大家好,我是祝融号,虽然好久不见,可我一直在努力工作哦[害羞]!👀快来看看我 #祝融号最新自拍照 :相比刚刚着陆时拍的照片,可以看出我在火星车表面已积累了一层薄薄的沙尘(图一)。为了应对沙尘覆盖,我的太阳翼进行了特殊设计,可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沙尘引起的发电效率下降问题,不过目前还无需使用,当前能源状态足以支持我继续行驶并开展探测。请大家放心,目前我的感觉依然良好![打call][挤眼]
图一拍摄于2022年1月22日(着陆后第247火星日),火星车表面存在明显的沙尘覆盖
图二拍摄于2021年5月19日(着陆后第5火星日),火星车表面无沙尘覆盖
别忘了火星上还有我们辛勤工作的小伙伴呢!
- 转发 @Vony7 : #天问一号 日前,“天问一号”环绕器近火点再次经过火星车巡视区域上空,拍摄了“祝融号”巡视区0.5米分辨率影像图,图中“祝融号”火星车行驶路线清晰可辨。截至2022年3月24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06个火星日, #累计行驶1784米 ,“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609天,距离地球2.77亿千米,当前两器运行正常。“天问一号”环绕器持续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并重点关注陨石坑、火山、峡谷、干涸河床等典型地貌和地质单元,获取其高分辨率影像。今年3月7日,在对“杰泽罗”撞击坑成像时拍摄到美国 #毅力号火星车 ,当前位于其着陆点东南方向约200米处。
网页链接
高温熔融金属冷却时发生相变,会释放出热量,但来不及传导开来,反而把自己加热了,于是点亮了自己……// @爱吃一碗菠萝饭 :为什么有再辉啊[允悲]
- 转发 @EasyNight : 金属锆(Zr)的高温熔化—冷凝实验!再辉出现的一瞬间,太炫酷了,就像在天上造了一颗星呢! #天宫课堂有哪些知识点
拍摄太阳8字图背后的精心设计和努力付出![哇] (关于太阳8字图的原理,可以看菌菌以前写的这篇→
网页链接 ) // @凡虫-观云集天 : [good][good][good]
- 转发 @天象爱好者 : 小伙伴们还记得台湾爱好者用一年时间拍的太阳8字嘛?这位爱好者带来了她拍摄的心路历程和拍摄教程,大家点进文章一起看看吧~
一百多次的尝试后,我拍到了太阳8字图!——拍摄纪实和感想。
https://weibo.com/5456131713/Ll5qw3MPa
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它实际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力(或者它们的合力/分量)// @听说雷峰塔倒了 :不是说没有向心力这个力吗[裂开]
- 转发 @EasyNight : 刚才地面课堂为我们演示了神奇的“失重”现象,那么失重是怎么回事呢?这道题菌菌会! #天宫课堂第二课
航天员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呢?——我们是按照北京时间安排的!(此时叶老师面前有旋转陀螺悄悄入镜[哈哈])
由于各种扰动的存在,即使在空间站内,微重力水平仍然达不到一些精密基础科学实验的要求(比如10^(-3)G以下的加速度)[跪了][跪了] 所以还需要在悬浮实验台来辅助实现高微重力环境!来,开柜欣赏一下! #天宫课堂有哪些知识点
#天宫课堂有哪些知识点 第一个实验是太空中的“冰雪”——过饱和乙酸钠结晶,大家有注意到王亚平老师说的一句话【这颗冰球还是热的,其实是颗“热球”】吗?这个实验其实在身边也可以做!这种最常见的“掰掰热”自热暖手袋,它就是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扰动结晶时发出大量的热,就能暖手[挤眼]
看完屏幕前的太空授课,抬头仰望一下三位航天员老师从头顶经过! #天宫课堂第二课
- 转发 @星空往事_朱进 : #领航计划 #仰望天宫空间站,祝福神舟航天员
今天下午3:40,《天宫课堂》第二课即将开讲 !现在 @央视新闻 正在进行预演课的直播。太空授课结束之后,
今天晚上19:55-20:02 ,北京周边地区的观测者将可以直接用肉眼清晰的看到搭载着神舟十三号乘组3位航天员的天宫空间站从夜空中划过。中国空间站将于19:56从正西偏北一点儿升起,经过西北、正北方向非常高的角度(20:01正北、地平高度65度),20:01在东北方向北斗七星的勺口上方进入地影。在此之前,19:44前后,美国的空天飞机X-37B将划过西北方向低空的仙后座(3的下部)。20:01开始,搭载着10位航天员的国际空间站将出现在西北方的低空,20:05经过正北方向、地平高度13度,20:07在正北偏东一点儿进入地影。其他地区的观测者可以通过“天文通”微信小程序查询空间站在当地的过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