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菌植物学不好,谁能给科普一下这是个什么果子,长错了的菠萝🍍?
- 转发 @可见的暗物质-J- : 月似真珠叶似弓
@EasyNight @广东天气
说吧,这几棵树你是花了几个小时找到的
- 转发 @于海童_THU : 白桦林之⭐️
我和海獭在傍晚走进了路边的白桦林。看起来杂乱的林间,抬起头发现树冠围成的天窗恰好是五角星的形状。几个小时后,清冷的冬季银河横跨天顶。这是呼伦贝尔的秋季之心。
📌:呼伦贝尔室韦镇郊外
📷:X2D 100c + XCD21
#哈苏瞬间 . #和en菌一起拍今夜星空 呼伦贝尔·室韦边境
月球,着陆器,发射。关键词都满足了,没毛病
- 转发 @Lysuna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用AI画图画登月,结果画出来一个让我笑的快岔气的图
原来是课文
,菌菌都没有学过这一课!// @进口货代人Arthur_Q : But in fact,it is smaller than any of them.The moon looks big to us,because it is closer to us than any stars……当初初中的英语课本
- 转发 @进口货代人Arthur_Q : the Moon looks bigger than the Jupiter
呃,不然呢
- 转发 @进口货代人Arthur_Q : the Moon looks bigger than the Jupiter
今晚的天空很是热闹,晚上木星会伴随着一轮明月升上天空,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当太阳到达黄经195°的时候,就是寒露啦,这时候昼夜温差加大,早晚的气温更低,欣赏月色还要注意保暖哟。
明早太阳升起之前,在东方低空还能看到正处西大距的水星,大距,就是从地球上看,这颗星与太阳的距离达到了最大,很适合早起的鸟儿欣赏哦,你准备好了吗?
明天才是正日子,但北京的天气……
- 转发 @累出双眼皮 : 今夜的月亮和木星
明晚帝都未必能看到哦
没天理啊,菌菌连太阳冰晕都还没见过这么强烈的!🍋🍋🍋
- 转发 @山西小问号 : 昨晚有山西 陕西 内蒙 北京一带看到或拍到天顶位置的闪光吗?具体时间2022-10-6 0:45分左右!
【寒潮带来的天象(组合月晕+灯柱)+疑似超大火流星】
【寒潮带来的天象(组合月晕+灯柱)】 寒潮带来的天象(组合月晕+灯柱)
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216望远镜拍摄的 #海卫一掩星
- 转发 @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 : #海卫一掩星
2022年10月6日晚间,海王星卫星——海卫一(Triton)掩食了一颗背景恒星。这是一次罕见的天象,天文学家准备利用本次机会,深入研究海卫一,例如大气层情况等。
从上半年开始,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就申请利用2.16米望远镜进行此项观测,考虑到本次天象的罕见性,兴隆站决定在原计划之外,额外投入多台转专业天文望远镜参与本次观测。
5日晚上,天文学家和兴隆站的值班人员在线进行了联合测试,对各望远镜的观测参数等进行了精调。然而天公不作美,5日晚上的测试工作进行到一半,由于云量增多而不得不中止。所幸取得的观测数据足够我们对原有计划进行了精修。
6日晚上,天气格外晴朗。尽管农历十一的月光非常耀眼,并且海王星距离月球仅22°,在兴隆站的观测助手和值班人员精密操作下,终于完成本次海卫一凌星观测。
驻站天文学家连夜对数据进行了初步处理,从光变曲线中清晰可见目标星被海卫一遮掩后光度迅速下降,当海卫一完全掩盖背景恒星的时候,我们观测到了中心闪!
由于兴隆站位于掩食的中部,换言之就是我们可以观测到“全食”,而掩食带的边缘区域仅能观测到“偏食”。当海卫一完全遮住背景恒星的时候,海卫一的大气层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凸透镜,反而会让部分星光透过,形成了亮度的增加。
这个“闪光”并不是海卫一掩星独有的,在月全食的时候,我们往往仍然可见一轮暗红色的月亮,这就是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透镜效果。在高精度系外行星掩星数据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兴隆站的数据将成为本次海卫一掩星的多国多站点联合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16米的观测数据,达到亚秒级的时间分辨率,并且测光精度达到百分之一。
期待本次观测数据能为天文学家揭示宇宙的奥秘提供有力的帮助。
挺好的想法,图的效果也不错👍,但是“无以伦比”不至于啦。另外注意是“朔望月”,你这沉淀的力度还不太够哇
- 转发 @笑起Sol : 中秋前一天 我突发奇想 将月亮一个周期的阴晴圆缺记录下来 整合成一张图 会不会很浪漫?
经过一个溯望月时间的沉淀
得到了一张无与伦比的照片
(其中有几天因为天气原因 用月相模型代替)
猎户和真·小犬
- 转发 @天文博物馆 : #小天博星空摄影课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不信可以1/4妙抓拍星空下的动物们试试。
这种题材其实古已有之。十多年前已经有NG的摄影师做过一些尝试:夜鹭与星轨,如果夜鹭老实确实可以;驼鹿与星空,驼鹿走了只留下虚影。
为啥不用二次曝光或者叠加呢?因为只要有动物了嘛,就有了记实摄影的味道,就不能按照天文摄影的宽标准来要求了。所以星空动物片一直是个瓶颈。
不过呢,近几年这个瓶颈慢慢被打破了,一是超高感光度的出现。对于一般星野摄影而言,ISO6400 已经足够使用。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的ISO改变了长曝光的方式。第二是大光圈广角镜头的出现,和高ISO一起把星野摄影拉到咔嚓时代。第三是这两年移轴技术的使用,解决了部分景深关系,宫坂雅博技术不再是唯一方案。于是,星空下的动物题材出现了。这张照片使用了ISO12800结合1/4秒曝光,镜头为14/1.8加移轴接环,相机为A7S2mod
// @angel_groundwalker :也就没有钅亘这个字
- 转发 @EasyNight : 今天是一位“两弹一星”元勋的诞辰纪念日,他是谁呢? #每日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