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Valaina boosted

以及昨天到今天得到的政府回复中,整件事的逻辑是这样,市政明确没有【一人确诊全楼拉走】的规定和文件,区政和卫健委也明确没有下达这样的的指令,但到了镇级就说是听从上面指示,物业和楼管也表示一切都是政府在安排他们没有决定权。这样的结果我一点没觉得陌生,好像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有公文,不照做,以具体执行为准,出了事往底下推,谁也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Valaina boosted

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也不算太熟的朋友,只是以前在上海工作的关系打过交道。我和她最大的共同点,可能只是都在上海生活过。这段描述还是挺触动我的,私聊问了下,可以转发到其他平台。

我也没有太多可以评论的,通过她的描述,大家应该都能各自体会出不同的情绪来,我只是觉得,这也只是冰山一角。

这不过是我一个人在上海生活、工作过的人,所结识的,依然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另一个人,所遭遇的一个普通周三的夜晚罢了。

感觉我跟爸妈关系是一种从他们pua我逐渐过渡到我们相互pua。
除此之外就是ATM机和普通室友的关系。

Valaina boosted
Valaina boosted

那个视频里警察破门而入然后大喊:你不用报警了!报警还是我来!真是让人绝望。

针对执法者犯法只有一个办法有用,就是法制社会下独立的司法机关。它的存在代表了所有的个人,无论职业和权力,所有的机构和实体,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都服从法律的管辖。如果没有权利制约权力所有人都不安全,要是这个概念以前太抽象,现在就在上演给世界看。

在这种举目四望到处都危害人权,没有司法及时介入立即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的时候,司法机关理应是会忙到爆炸的。2020年初胡锡进发过一篇文章,说我们的人民太经不起事了,一点点小事就在网上喊破天,给我们国家丢人了,你看人家美国,死了这么多人,人家矫情成你们这样了吗?

那个时期我们每一天收到的疫情相关人权案大概在20个左右。一个地区法官一周大概会收到5,6个紧急申请,有家暴相关,监狱犯人,雇员权益等等,都是24小时内必须处理的情况。那个时期全世界停摆,大家都发展出来新的兴趣爱好,挺会到了慢生活的美好,而我可能经历了职业生涯最高血压的几个月,是在这种高压下我们的法官让我们带着爱人小孩和狗去散步,否则弦就会拉断了。

中国司法在最需要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时候,真是好安静。

Valaina boosted

@sinolethe 在中国发生的任何公共事件,都只会变成个案,大部分围观的人,因为缺乏公民意识,要么认为遭罪的人是“运气不好”,要么自认为自己有钱有地位有关系这种事发生不到自己身上,因此不会有动力立法监督、民间团体跟政府、想办法教育大众关怀弱势群体、改善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体制。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件事是因为07年杭州保姆纵火案,当时看新闻最关注的点是高层民宅的消防隐患(敢相信吗?消防拴居然没水!)和消防员的失职(居然不先想着救人而是要在外面先灭火再救人)。跟周围人谈论这件事时全都觉得与己无关高高挂起,就觉得那家人出意外只是运气不好。这件事上当事人本人得到了巨额赔偿,但是对建筑的消防隐患的审查有没有变严格?消防员的训练有没有改善?会不会定期检查消防拴的水?都没有!

跟朋友描述目前状态:“很难说清楚,就那种翻下精神病学教材基本什么问题都有的类型。”

好喜欢我的朋友…虽然是很流行用语地互称家人不过真的有让我很赞同“朋友是后天选择的家人”………
虽然现在被这个sb宿舍分配拆散到各个寝室了,但是之前一年半住在一起的时候是那种在不同方面相互照顾的状态。比如虽然她们不扫地但是我有强迫症看见头发就会扫地看见垃圾桶满了就会立刻去倒,但是同样也有人会承包一起去见习的时候负责打车,有人会承包吃火锅的时候特别积极地给大家煮东西,有人对哪家餐厅好吃了如指掌,有人特别擅长开导别人………

Valaina boosted

写的长度远超出预期(因为涉及到动物和动物园,需要解释的部分还挺多)。
为了阅读的流畅度和完整度,我再统一发一下截图。
“从动物行为发散思考一下,为什么女性的堕胎自由对降低犯罪率重要”

我还是觉得真正的集体主义应当是建立在集体中个体的共同诉求上的

Valaina boosted
Valaina boosted

#YearsandYears 但是在这剧里,英国政府都开始造集中营了并且秘密投放异见者了,somehow依然保留着某种意义上的司法独立,仅仅是披露真相就能够引发革命,以至于首相可以被逮捕(这就意味着背后一定还残存着多党制和民主制度支撑),我好羡慕。

RTD已经是我看过那么多政治影视作品里非常狠厉的一个编剧了。以他往常的历史而言我相信他能想出一百个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的方法。也许他最后只是不希望观众完全沉浸在“一起完蛋吧”的绝望心态里,而是希望大家还能起来抗争。只是……只是。生活在此地,我竟该不知道怎样去面对这种天真的希望。

Show thread
Valaina boosted
Valaina boosted

源源不断的同人圈举报当然是因为大傻逼鼓励举报啊。避雷圈子cp没用的,我现在感觉最保险的怕不是用当地下党的精神搞同人。表象是有些人不配吃饭,实质是有人想把大家都饿死。

Valaina boosted

「应对墙内警察约谈小贴士」

上一条长嘟文下有朋友问相关经验,想了想嘟上可能确实会有人需要所以还是单独发一条吧。

首先我要纠正自己的一个错误,墙内常说的“喝茶”对应的并不是“讯问”,作为专业术语它应用的对象只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诉讼当事人,像我和我的朋友们所遭遇的其实是“约谈”。

严格来说约谈不是一个法律概念,我将它理解为为权力不对等情况下上位者通过谈话方式对下位者进行规训施压,常见于“维稳”目的下的警察对公民、校方对学生。所以如果警方联系你是不会直接说这个词的而是用诸如“了解情况”之类的话,因为它并不在正规的司法途径内。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意味着你在法律层面其实是无罪的所以你不需要害怕,同时由于流程的非常规你也无法用正常的司法方法来应对所以你需要保持谨慎,具体来说:

1.如果接到自称警察的电话要求你前往派出所,请不要马上答应,先问他的姓名警号,接着向他询问具体缘由。如果对方的态度比较好,尝试提出能否不去警局直接在电话中交流,目前疫情防控是个很好的借口;如果你像我一样遇到的警察态度恶劣用上了威胁性话语那还是干脆点答应吧。结束电话后,检查一下来电号码是否为对方要求你前往的派出所的官方电话,如果不是,致电派出所报刚才问到的姓名警号核实情况,万一你遇到的是诈骗呢。

2.前往派出所时,如果有内容干净的备用手机请携带备用机,如果没有请尽量不要带手机,如果一定要带,那么首先请卸载一切墙外软件,包括谷歌和VPN本身;其次,请退出所有讨论过政治内容的群组。如果你在上条的询问中明确知道了自己是因为哪件事哪些话被约谈的,请及时提醒相关朋友(比如在群组里通知一下解散该群)清理手机,做好可能会被警察找上的心理预期。

3.警察只有在面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时才可以收集、固定电子证据,也就是说约谈场景下他们其实没有权利查看你的手机,如果对方提出请一定要拒绝,并要求他给出依据是哪一条法律哪一张授权令;如果拒绝不能,请确保自己完成了上条。

4.学会装傻充愣。警察很可能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尤其像我遇到的谈话警察是受其他警局所托的情况下,所以请不要对方问什么你就乖乖回答,更不要自己主动“坦白从宽”了。以我自己为例,警察问我为什么关注丰县,答法学生案例研讨;问都关注了些什么,答官方新闻。其实江苏警方找来的契机应该是我发了乌衣相关,但当我发现谈话的警察并不清楚这一点时就全程避开了相关话题。总之回答问题时注意模糊信息,以暴露最少最安全的内容为原则,问时间就说新闻出来的时候,问言论就说评论央视调查,语气尽量轻松自己要稳住。

5.不要和对方起冲突。我并不建议大家在约谈时跟警察据理力争捍卫自己的言论自由,这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法律知识才能做到,大部分人比如我是无法完成的。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糊弄完流程才是核心(不过太糊弄了可能像我一样接到二次来电询问),所以哪怕对方说了些勾结境外反华势力之类你无法赞同的话也请务必忍住,不要反驳点头嗯嗯啊啊就好。当然如果你足够厉害请自便,这篇嘟文对你应该没有参考价值。

6.稳定心态不要害怕。重申一遍约谈不是正规司法流程,之所以会约谈你就是因为你在法律上是无罪的,他们不能对你进行传唤审讯。所以一定一定不要害怕,保护好自己的情绪,这一切只是基层警察例行公事走流程警告训诫,你没有违法犯罪他们无法对你进行处罚你也不会因此有案底(那天回来真有朋友这么问我)。如果方便的话,可以找个立场相同的朋友陪你一起去在外面等你,对于缓解紧张很有帮助。

以上,就是我在朋友的叮嘱和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的一点小经验,希望大家用不上吧。

Valaina boosted
Valaina boosted

我妈在家里谈起六四时的经历,当年她看电视机里的新闻报道,称这些在天安门抗议的人是被国外反动势力煽动的,摄像机不小心扫过被打死的大学生尸体,场景十分残忍,节目在此刻忽然中断了几秒钟,恢复时播音员继续若无其事地念着稿子,描述这些游行示威的“敌人”如何可恶。她说那个时候没人相信大学生们是反动派。

Valaina boosted

中国新闻这么喜欢报道美国糟糕一面,但是在堕胎法案这件事上毫无动静,这个现象有些糟糕……

(也许是我错过了)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