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内个,为啥会有人在公众场合,一个电脑外放游戏,另一个电脑外放音乐,自己带着蓝牙耳机打游戏手柄的…

北青萝 boosted

《论两个广东人如何用三种语言交流》

被家里人搞得好生气
去厕所打电话给男朋友哭了一通舒服多了。

最近找资料。不得不说台湾那边对民俗文化的保留这方面真的做的很好。

文物建筑修复报告书,一搜一堆,写得非常详细,包括历史背景,建筑构件,彩绘分析,化学分析,残损类别等。就泥塑彩绘方面的描述真的写得比部分硕博论文要好,遣词造句简洁又网站。就说金门县文化局和国家图书馆的台湾记忆项目,资源很足。金门县文化局有报告书PDF下载,部分为摘要本。台湾记忆提供电子在线阅读(但是可以通过检查网页源代码的方式把电子书以图片的形式下载下来)

门神文化记录。不说了,要是我早点搞到这本书我可能论文写完了。太几把全了此时我必须说脏话。里头涉及到的一些内容我目前还没在期刊论文中看到。

也可能因为这些涉及到宗教吧,毕竟庙宇神鬼在大陆的待遇,一言难尽,之前不还有大学图书馆下架宗教类图书,学院的资料室也下了一批。

北青萝 boosted

中间这个动物吞头你敢说你不是猫猫????

ai画图?那是不是还能做活动展板设计?

北青萝 boosted

最近很喜欢玩 Disco Diffusion(一个 AI 画图小工具),颇是有种造物主的感觉:只要输入一条指令,或具体或笼统,远程服务器就会吭哧吭哧地不停产出画作,甚至还会持续修正风格,像个永不疲惫的完美乙方。

在负面新闻爆棚的时候,我甚至能靠这个小工具获得一丝宁静,下面这些图用了同一条命令:「沙漠中的绿洲村落,模仿我比较喜欢的一位画家」。结果要好过我之前用过的所有类似工具,非常治愈。

@mao 哈哈哈没有没有,已经过去很久了,只是感叹一下

爷爷因为胃癌走的。爷爷走之前已经住了几次医院,做过一次手术,之后饮食水平就直线下降,几乎吃不了任何东西,喝水也会胃痛,最后小腿已经瘦到我胳膊的那种粗细。他的病历单是我扫描后把“恶性”字样P掉重新打印下来给他看的。

我已经做了半年的心理准备。

等爷爷的白事的那几天,我才开始看《病人家属,请来一下》这本书。整体来说心态篇和经济篇特别是里头涉及保险的部分就写得特别实在。

非医学专业背景,但是因为家里有当医生的长辈以及有朋友是医生,算是也听了不少生老病死的故事。医生们还是尽自己以及医院所能使用的资源在治病,但事实就是有些时候努力了,病人的情况还是会慢慢变得糟糕。一日的欢愉也都是抢来的。

很小时候在家里看到外公当年入党时候写的自我鉴定,薄薄的一个小本子,中文和英文都写得很好看,发黄页面破碎。从他小时候家里穷上了几年学就停学,带着弟弟妹妹站在教室外面旁听,之后老师知道了让他进教室旁听。到之后当体育教练,临近高考老嫲也就是外公的妈妈觉得还是要学习,考学,才复习准备去高考。之后外公读了三个月高中就去高考,就读中大医院专业,毕业后当部队随军军医,再以后就是转业在市里头一家医院当医生。具体是什么科室我不清楚,但估计还是医院里头的好医生吧,之后去那个医院还有人认得我妈妈和阿姨。
奶奶还在世的时候,在饭桌上说到我外公,她叹了口气说,医生也医不了自己,鬼要抓好人吧。

本子里头还掺杂了很多我记不清的心理矛盾很挣扎。端端正正的字到后边逐渐潦草,看得出是写得嫌麻烦了。一些页面的背面还有试笔和摸鱼的痕迹。我对我外公的了解来源于这本入党自我鉴定,以及妈妈娘家的挂在墙上的外公照片。

外公去世时候我两岁,只剩下我在医院楼道里头跑的记忆。我对我外公并没有记忆的,也并不了解,我更不知道小时候的我和他是怎么相处的。他就是活生生地生活在我记忆以外。

时间一直在向前走,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慢慢走向总结。无人幸免。

《我的二本学生》
book.douban.com/subject/350506

很难说喜欢或不喜欢的一本书。
选题本身就很有意思了,叙事中也能感觉到作者是一位真的关心学生的老师。 可惜还是差一点。一个很有意义的社会话题选题,列举了大量个体学生的故事,学生之间的关系互相是孤立的。假设更有层次逻辑进行梳理,很多有意思且值得延展的点就不会浅尝辄止吧。
又加入了作者的个人立场和时代评判标准,学生工作了、买房了、结婚了,最后就是感叹时代房地产红利和学历红利。仿佛长辈在耳边絮絮念,又说不出什么所以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诚然在这本书里寻求一个答案是徒劳的,作者也并没有任何答案,她只记录了事实。她看到了她学生在时代滚轮下挣扎,我看到了无数种可能的我。

@babyblue 双减对考公考研行业似乎影响也不大?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