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应该开个asd串啊.jpg

看到这里又心灵被暴击了一下,以前干点b事被别人评价“年轻不懂事”混过去就算了,我还能一直这个吊样吗!已经到不能再用这个评价浑水摸鱼的年纪了……

有时候又会觉得asd是个筐,我把自己人生所有的不顺遂扔进去确实是个比较轻松的处理方法,但是本质也是某种逃避现实(或者说逃避真实?)

可能因为自觉自己今年“站在年龄的关口”所以格外焦虑,会想着“不再做点什么自己的人生就要被定性了!”“我要就这样在公司上一辈子班做着无用的事情吗?”。但实际上越想越想不明白……性别意识、性取向就不说了,我到现在也没有见过有在这方面的自我认知和我一样的人,也没有顺利找到符合我的范式好把我给套进去。精神疾病也好、神经发育障碍也罢,我对照着病例也觉得觉得自己并不符合,起码不那么典型……当然更不指望在国内拿到很明确的诊断结论。我绝对是哪里有点问题,说好听点是发育障碍物说难听点就是疾病,但是我到底是什么问题……完全搞不明白。

所以忍不住不停扪心自问,我到底是谁,我是怎么样的人,我还能做什么,我有什么擅长、做得好的。其实这些问题归根究底还是……我要怎么做才能活下去。

我喜欢每天持续吃固定不变的东西。
最近在公司附近的面馆发现一个拌面很合我胃口,于是每天拉着不同的同事来吃。一直吃到他们把面馆的其他面都换了好几轮、吃腻了,纷纷拒绝和我一起吃,要换个店为止。
而我还想继续吃这个拌面,甚至昨天有考虑要不要打车来公司就为了吃上一口。
我去每家店都会有个固定的菜单,会连着吃上十几二十多次。平时大家聚在一起点咖啡,可以不需要过问就帮我选上。这件事其他人完全不理解,一直问我不会吃腻吗?
其实我最近才渐渐意识到这可能是asd的刻板行为之一,“过分地遵循常规、重复的行为模式或极端地抗拒改变”。但是从我内心这是很正常且自然的事情。因为固定吃同一样东西很安全,选择其他菜可能好吃可能不好吃;而我本身口味又很挑,很多东西是不吃的;何况我的喜好很稳固,不存在吃多了吃腻/不喜欢吃,如果喜欢就会一直喜欢下去(这点可能对人类特别是女网友例外)。那持续选择同一个菜肯定是我的最佳选择……

:ac_10: 已经几次让我觉得可能有谱系倾向的朋友做自筛然后确认他们不是谱系……唯一的例外是我妹。
这种时候真的会忍不住开始思考遗传的可能性

而且怎么说呢,虽然我谱系分数很高、也自认为社会化程度很差、符合一部分谱系特征和发育史……但是我有时候还会觉得我很正常啊!难道大家不会这样做/这样想吗!难道我有很典型的谱系吗!

突然发现青衫的就诊地图更新后上海有可以确诊成人asd的医生了,但是还没有人写确诊流程……
除此之外整个江浙沪只有南京和宁波可以确诊。
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asd门诊比adhd少那么多,因为asd不需要开药吗?

今天又研究了一下asd成人门诊,记一下

上海
新华医院
1 张劲松
青衫公众号提到
据说有成人确诊记录,但是青衫非常不推荐

同济医院
2 刘飞
小红书搜到的
需要挂adhd门诊,可以口头确诊asd但是不会在病例上确诊(因为刘飞认为asd不开药确诊没什么用)
小红书上说刘飞7月1日从嘉定回同济了,但是微信公众号同济搜到刘飞一直没法挂号显示接口错误
据说是每周五早上七点半放下周五的号
需要提前准备EEG脑电检查、甲状腺五项、发育史,不然无法当天获得诊断结果

南京
南京脑科儿童心理卫生中心
3 焦公凯
成人确诊记录在青衫公众号有推文,但是南脑的就诊非常复杂具体需要看小红书
南脑的adhd/asd确诊都在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但是中心的系统没法挂成人号。需要先随便挂个精神科的号建卡然后转诊到儿童中心(很复杂,具体流程见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66b3a98000000000e032ad5)
青衫公众号和小红书都提到需要家长陪同访谈
只能确诊PDD,没有ASD的选项(PDD是DSM4中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等等共同的母分类)
4 青衫公众号确诊推文里写据说柯晓燕也可以做成人筛查,但是没有确认
5 青衫地图写了殷璐也可以确诊但是没看到有人写repo

宁波
康宁医院
6 程芳
从青衫公众号来看,这个评价最好
康宁医院有三个院区,都可以挂号。最好提前和程芳线上问诊,准备好自筛量表测试结果和发育史带过去。不需要家长陪同,现场需要做一些检查但是当天就可以出诊断结果。
(这两篇文章写得就诊过程比较清晰
mp.weixin.qq.com/s/MSwfnsUOHhS
mp.weixin.qq.com/s/a8aAWVetdMq
7 青衫地图写了胡珍玉也可以确诊但是没看到有人写repo

温州
康宁医院
8 胡美花
需要挂adhd或者儿少心理,需要准备发育史或者家长陪同(文章写得太简单了没什么参考价值)

整理完我都想笑,这就是江浙沪全部可以确诊成人asd了,满打满算也就八个医生。

最让我难受的是,小红书的博主发了刘飞可以确诊成人asd的推文后,一天之内有三十多个人去找他就诊,而刘飞根本忙不过来

稍微算一算就可以知道这些医生一年可以确诊多少人(好几位一周可能只有半天的门诊,这还是adhd和asd共有的,甚至成人和儿童共有的),而没有办法确诊的那些人呢,会有多少人就这样被淹没……找不到确诊医生、被不专业的医生说“你不是上大学了/工作了我看你挺好的”“你这是抑郁/双相/焦虑”“没有成人asd/成人asd没有确诊的必要”……

and随机骂人 

我代表我自己,我是非常、非常讨厌adhd的
ok,我理解asd和adhd共存非常高,也有一些相似的困境。
但是实际来说asd和adhd遭遇的困难并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我非常讨厌adhd的思路。每次看到有人自称谱系但是写的感受经历让我犯恶心,觉得这人有病吧,最后一看都是adhd写的。
甚至恶毒点说adhd在某些方面挤占了asd的生存空间。(就好像男同挤占了女同的生存空间。不要骂我政治不正确,大家都知道我在说什么.jpg)

不知道是不是asd才会有的问题 

每次和朋友发生争执之后,很多人的决策并不是 “把事情彻底摊开说清楚”而是会选择“言语或者行动上的示好”
而这种事情是会让我很难受的,我会觉得“那之前发生的争执呢,就这样糊弄过去了?那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啊”。然后进一步的我就会开始痛苦,会想着下次这样的事情是不是会再次发生(而且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asd最好的好处是让我释然自己对职场的人情世故勾心斗角一点都不了解是情有可原的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