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一只美丽的海蛞蝓,可能是Phyllodesmium属

图片来源:JOHN NG / uwphotographers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lvEu7nlL

6月23日 大江珧 Pinna nobilis

大江珧是一种生长于地中海的大型贝类,在过去大江珧尚有大规模种群时,人们将它作为一种海鲜。不过,这种海鲜最独特的一点是足丝可以纺线和纺布。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里给尼摩船长安排的就是这种“足丝织造的衣服”。

和大多数贝类一样,大江珧也可以分泌出细长的足丝,以便附着在岩石上。足丝由蛋白质组成,接触水之后就会硬化成为细丝,具有“土豪”的深金色外表。织工们利用柠檬浸泡,让果酸将足丝从深金色变为更亮丽的浅金色。

现存于世的最早的江珧丝织物,是14世纪的一顶帽子,收藏于法国圣但尼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如今大概有80多件足丝制品记录在案,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手套,大件纯足丝织物相当罕见。可以想见,足丝的获取和编织都相当困难,但它作为一种带有美丽色泽的奢侈品很受重视。

现今,大江珧足丝纺织技术的继承人已屈指可数。见诸报道的只有圣安蒂奥科岛上的几名纺织者。除了她们,还有一名叫基娅拉•维戈的女性据说也传承了这一技艺。虽然后者在报道中将自己描绘成江珧织物的唯一传人,还会亲自下海采集足丝,有些夸张。事实上,大江珧是极危物种,任何捕捞行为均视为违法。现在的手工艺人也只能用几十年前采到的足丝纺线织布,或是用其他贝类例如牛角江珧作为代替品。

作者: @antares0_0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lv8t1zG2

6月22日 凤头䴙䴘 Podiceps cristatus

䴙(pì)䴘(tī)这两个字看着像乱码。对鸟类不熟悉的话,很容易把凤头䴙䴘误认成平平无奇的鸭子,如果有人问我“这是什么鸭子?”我都会反问回去:“您想想,鸭子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是尖的还是扁的?”

除了尖嘴巴,凤头䴙䴘脚上的蹼也和鸭子不同,三个脚趾没有被趾间的蹼连在一起,而是每一个脚趾都演化成了扁平的形状,举起脚掌的时候像是一朵小花花。

凤头䴙䴘的另一个特点是奇特的求偶舞蹈,雌雄两性有时会面对面或同时或交替上下摇动脖子,或者一起把脖子伸直贴向水面,然后快速游动,或者衔着水草送给对方,就像两只鸟在跳着双人舞。

为了躲避岸上的威胁,凤头䴙䴘选择把巢安在浮岛或芦苇丛深处,浮岛和巢是它们用水草的枝条编织而成的,在水波的荡漾下,会慢慢松散,需要经常对巢进行加固。雏鸟出壳后,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亲鸟还会将宝宝背在身上,外出觅食,所以在初夏时节,我们有机会看到凤头䴙䴘背上背着毛茸茸的黑白条纹宝宝。

作者: @高大向Frank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llrhkznd

普通林鸱(Nictybius griseus),宝宝身后的亲鸟,好像一个椅子背

图片来源:mazama973 / flickr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lkMRvU9D

6月21日 贯叶连翘 Hypericum perforatum

虽然名字里带连翘二字,但贯叶连翘与木犀科(Oleaceae)的连翘并没有什么很近的亲缘关系,而是属于金丝桃科(Hypericaceae)金丝桃属的一员。贯叶连翘的叶子上散布着透明和黑色的圆形小腺体,这是金丝桃属的重要识别特点,它们其实是一种分泌结构, ...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lccXtz8z

艾草松鸡 Chroicocephalus saundersi雄性胸前的装饰气囊,仿佛一对煎鸡蛋~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lbIOs865

今天是 ,鲎的血细胞中提取的鲎试剂,是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最好方法,对于疫苗安全性的检测,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同时一些替代品也在开发)。现在全球大多数人的安全,都要感谢这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家族可以追溯到奥陶纪的活化石。hoho~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l4sC23m8

祝天下的好爸爸 父亲节 快乐 [抱一抱]

图1,非洲水雉爸爸要担任起孵卵到育雏的全部过程,他带着孩子逃离捕食者的方法,是夹在胳肢窝底下,匆匆开溜~图片来源:Nature on PBS

图2,金头狮狨妈妈每次都生双胞胎,生产对她的体能损耗很大,但能得到家人有力的帮助,爸爸和先前出生的孩子,都会帮助背负和保护小baby。图片来源:Smithsonian Channel

图3,玻璃蛙爸爸负责看护卵直至孵化,有时还使出潇洒的木叶旋风脚,把想要捕食小蝌蚪的胡蜂踢飞。图片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图4,海马爸爸“分娩”诞下小海马。育儿袋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口袋,他会给卵提供氧气、营养和免疫系统保护,海马的“怀孕”过程甚至还受到催乳素的调控。图片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l3mZArhO

6月20日 哥伦比亚猛犸

在美国的乔治•C•佩奇博物馆中(虽然没有去过,但是这个名字让我“二猪”感到莫名的亲切),收藏有一具非常完整的哥伦比亚猛犸化石。

哥伦比亚猛犸是当时北美洲陆地上体型最为巨大的动物之一。“大象为什么这么大?”,是一个曾经长期困扰着我的问题。以前人们认为始祖象——一种体型和长相都和貘有些类似的动物,是猛犸、亚洲象等象类的直系祖先,然而,现在看它更可能是代表整个象类家族的原始祖先形态。今日象类直系的祖先可能是原象,它们的体型都不大。

一些学者认为,植物质地坚韧,非常难消化而且营养价值很低,一些动物为了能够更好消化植物,开始增大消化系统,比如让肠道更长,身体也变得更大。

体型变大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抵御食肉动物的攻击,成年的哥伦比亚猛犸,几乎没有食肉动物可以威胁到。然而,食肉动物还是可以捕食幼年的哥伦比亚猛犸,在德州(不是扒鸡的那个)的一个洞穴里,曾经发现了许多幼年猛犸的遗骸与锯齿虎的骨骼化石。

繁盛一时的象类如今只剩下亚洲象、非洲草原象和非洲丛林象三种,它们的处境并不太好,需要我们的保护,希望这些长鼻子的家伙能够永远和我们一起共享蓝色的地球。

作者: @李希特二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l2MsCvVK

海蛞蝓仿佛在黑暗里喷射着火焰

图1,Dondice banyulensis,图2,Cratena peregrina

图片来源:jordi benitez / flickr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kVUh4UR3

6月19日 绿矶沙蚕

众所周知鱼子酱价格不菲,居住在萨摩亚(Samoa)群岛上的萨摩亚人,每年11月都会迎来盛大的“免费鱼子酱”美食狂欢,不过提供这种鱼子酱的并不是鲟鱼或鲑鱼,而是“虫子”——矶沙蚕(Eunicidae)。

绿矶沙蚕在生殖时期,身体后部的体节变成与身体前部不同的生殖节(epitoke),雌性绿矶沙蚕通常拖着长长的绿色“尾巴”,雄性则拖着一条棕黄色的“尾巴”。繁殖期,它们的生殖节从身体上断离,集体游到海面上跳起“舞”,排出生殖细胞。身体的上半段无性节(atoke)则躲在地下,继续它们的穴居生活。

大量的绿矶沙蚕有性节,群游到海面,这事儿一般持续3天左右,通常发生在日出前的几个小时。当地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在这时聚集至此,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拿着手电筒和渔网来捕捞。因为含有大量的生殖细胞,这些奇特的“虫子”被戏称为鱼子酱。可以油炸、烤制、涂抹在面包上,或者干脆做刺身生食。

为了不影响到大家的情绪,虫子图就不发了。

作者: @采姑娘的小菠萝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kTlYjOhp

6月18日 红薯

无论是香甜的烤白薯还是四川人民热爱的“红苕颠颠儿”(红薯植株的嫩叶),红薯的爱好者遍布全世界。但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大多数地区的人并没有机会品尝红薯的滋味。

1504年11月7日,受西班牙国王资助的哥伦布远航归来,向西班牙女王敬献了美洲(他以为自己找到的新大陆是印度)栽植的红薯。西班牙国王曾经向哥伦布慷慨许诺,所有由哥伦布的船队发现并宣布为西班牙领地的土地,他都可以当总督。然而向西班牙王室献上红薯的哥伦布,在两年后过世,殖民者来到新大陆贪婪掠夺的野心之火持续燃烧了许多年,但在他身上已熄灭了。

不过他留下的红薯,看似区区一种粗粮,影响却生生不息。西班牙人很快就接受并喜爱上了这种美味,并迅速向欧洲各国传播。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红薯也从西班牙向全世界迅速推广,传播到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又经菲律宾传播至中国,有了这高产适应力强的超级农作物,土地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红薯长久留存,影响直至今日。

作者: @喵喵植物控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kJPnwGjv

蛾子中的哥特裙装!夜蛾科的Polytela gloriosae,幼虫取食有毒的百合科和石蒜科植物,将秋水仙素蓄积在体内,作为防御之用,成虫的警戒色花纹十分妖异。

图片来源:Balakrishnan Valappil / Wikimedia commons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kBtRh22k

麝雉(Opisthocomus hoazin)是世界上最奇异的鸟类之一,虽然漂亮,但它身上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臭味。麝雉发达的嗉囊里存在多种共生微生物,帮助它分解吃下去的树叶,树叶中的成分和细菌发酵,产生了恶臭的气体。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kAVbxvYh

6月17日 战马“卡曼奇”

战马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布拉克山是印第安人的领地,而白人在布拉克山发现了金矿,金钱的诱惑使他们不断进入原住民的领土。双方的冲突越发激烈,美国派出了军队前来镇压,将印第安人驱逐到保留地。

1876年6月,在蒙大拿州的小巨角河,美国军官乔治•卡斯特率领的第七骑兵队,与印第安军队展开战斗。卡斯特兵分三路之后,落入了印第安首领精心设计的陷阱,他与手下200多名官兵,无一人生还。

两天以后,打扫战场的美军发现了一匹伤马,它就是此次战役唯一的美军幸存者卡曼奇。卡曼奇的遗体做成标本后,保留在堪萨斯大学自然博物馆。它到底是西进运动的英勇象征?还是印第安人为夺回土地、争取生存权的见证?

作者 @WatershipDown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kAuYj20P

【由于编辑不够专业,本文的配图里错误使用了绿蠵龟,日历娘在此致歉!】

6月16日 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

玳瑁有别于其他海龟的是它鹰喙般的嘴、锯齿状的后缘,背甲鱗板不仅有黄色与褐色斑斓花纹,还如房瓦一样呈现重叠状。无论是龟甲入药,还是工艺装饰品对玳瑁龟甲的索求,都造成了玳瑁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玳瑁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极危。

随着人类对沿岸近海的加速开发,除了填海造陆造港让天然海岸直接消失、海岛观光、沿岸酒店的发展需要,不仅让自然海滩变成细软的人工白砂海滩,人类与外来生物的入侵,也造成了玳瑁等海龟的产卵地大量消失。

与此同时,玳瑁也需要面对日益严重的新课题——海洋塑料垃圾,在饥肠辘辘的海龟眼前,漂浮的塑料袋是那么容易与可口的水母混淆。

如今玳瑁的主要产卵地之一的加勒比海域,显示出了数量增长的倾向。而南大西洋海域中,虽然非洲一侧玳瑁数量减少,但隔洋相对的巴西近海则有增长趋势。相对情况不妙的太平洋-印度洋中,虽大多数地区玳瑁数量下降,也有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与附近岛屿通过各式海龟保育活动,使得玳瑁群体数量逐渐恢复,而日本除了在设立海洋公园保护区以外,也在玳瑁的人工授精、人工繁殖方面进行尝试。

至于在中国,2019年1月14日,由中国海龟保护联盟、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举办的“中国海龟保育学术交流会暨2019海龟增殖放流活动”,以及开设的驯养中心人工沙滩,是一个保护这些“海洋寿星”的不错开头。

作者 @千野youko-猪肉包with奥利奥-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krQXxI3J

圆耳象鼩(Macroscelides proboscideus)的小漫画(作者:高橋のぞむ (T_marohiko)),小鼻子好像一个梨[害羞]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kiCRyWT9

塔斯马尼亚袋熊(Vombatus ursinus):我虽老了,年轻时也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也做个老风流![嘻嘻]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kgMyqMCG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