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9月30日 银杏

北方的雨染黄了银杏,秋意随之浓了。中国最有名的银杏,当属西安古观音寺的那棵高耸的银杏,据说树龄有千年,仍然灿烂辉煌,毫无衰颓之意。

佛教寺院中往往种植一些植物来传达教义。佛经里提到的“五树六花”本无实体,后期附会便有了“五树指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和糖棕。六花是指荷花(莲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和地涌金莲。”都是热带或亚热带植物,佛教传至北方温带地区,“五树六花”也只能找适应北方温带气候的植物代劳了。

例如前院栽植丁香、牡丹,意为“香供、花供”。大雄宝殿两侧多栽植柏树、暴马丁香,抑或有楸树和桑树,意为“香供、觉悟”。

银杏原本是菩提的替代品,但是后期,银杏的寓意发生了变化,因而它栽植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佛寺的塔院之内常成双栽植银杏,寓意“裟椤双树”,意为“涅槃”。佛教对死的重视要大于生,所以“涅槃”是一切轮回的开始,银杏的长寿与多子,似乎暗合死亡就是重生的涵义。

作者 @o阿蒙o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AyJK2E37

佩氏亚齿菌(Hydnellum peckii),别称“出血牙”

无毒,但是味道极苦,有趣的是,它的红色汁液里含有一种名为atromentin的抗凝血剂

图1,来源:Forest Floor Narrative,拍摄:Darvin DeShazer

图2,来源:Gardening Know How,拍摄:Julija Kumpinovica

图3,来源:wikimedia,拍摄:Bernypisa

图4,来源:Flickr,拍摄:J.Mills

图5,来源:wikimedia,拍摄:Alan Rockefeller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ApJl5e8A

9月29日 大王具足虫Bathynomus giganteus

西大西洋、西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到温带海域中,分布着大王具足虫属约20种。大王具足虫是其中十分巨大的一种。虽然外形有些吓人,但它以生物尸骸为食,是海底的清道夫。

在日本,大王具足虫凭借怪异的萌点,成为了人气物种,从各种大王具足虫背包、大王具足虫杯面盖、扭蛋手办,甚至是收集大王具足虫的手机游戏(比如著名的动森)之中都可见一斑。饲养大王具足虫的水族馆之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日本三重县鸟羽市的鸟羽水族馆。

在鸟羽水族馆饲养的34只大王具足虫之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绝食五年而死”的编号No.1的个体。自2007年9月入馆之后,它只在09年进食过一次,于2014年2月14日死亡。神奇的是,这只大王具足虫死时几乎没有消瘦。其他大王具足虫吃饭和解手的时间间隔,也是以“年”为单位的。研究者认为,大王具足虫适应深海食物匮乏的环境,已经发展出了“超长待机”的模式。

从大王具足虫的粪便中,曾经分离出塑料、橡胶和碎纸片,这些当然不是由水族馆饲养员投喂,儿是大王具足虫在被采捞前在深海摄入。这不仅证明了大王具足虫的杂食性,更是人类废弃垃圾影响深海环境的铁证。

作者 @千野youko-猪肉包with奥利奥-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AoKqBfTR

一只把自己二维化的小飞蜥~

飞蜥属(Draco)肋骨极长,支撑起一层皮膜,作为滑翔翼,有的飞蜥可以滑翔60米。draco这个词是“西方龙”的意思,也是天龙星座的意思。

图1,来源:500PX,拍摄:Petr Bambousek

图2,来源:natural picture library,拍摄:Tim Laman

图3,来源:Wikipedia,作者:J. Maximilian Dehling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AgiOqBfn

9月28日 孔子鸟 Confuciusornis

与那些名字拗口又生僻的古生物不同,孔子鸟的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倍感亲切,模式种名为“圣贤孔子鸟(C.sanctus)。孔子鸟的化石出现在中国辽宁的热河组地层,最早是在1993年由农民发现的。辽宁热河组可谓是截止到2000年,出土的孔子鸟化石已经超过了1000件。

孔子鸟是一个在演化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种,它同时具备了现代鸟类和原始鸟类的发育特征,就像一块遗落的碎片,把非鸟类恐龙与鸟类演化拼图上的缺失填补完整。

孔子鸟无牙,有角质喙,尾巴变短,逐渐融合为尾综骨,胸骨变得突出,形成了原始的龙骨突,获得了更强的飞行能力。与同期其他原始鸟类相比,孔子鸟的身体特征更接近现代鸟。雄性孔子鸟有修长的尾羽,可能孔子鸟和不少现代鸟类一样,以华丽的羽毛进行求偶炫耀。

作者 @你别這樣我才二年級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AfjXwFXa

9月27日 砗磲

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巨砗磲(Tridacna gigas)最大个体壳长为1.4 米,重263公斤。如此大的贝壳,产出的珍珠也是非同小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一颗珍珠,毫无悬念的就是砗磲珍珠,它名为普林塞萨珍珠(The Pearl of Puerto),长约67厘米,重量达到了34公斤,堪比一颗大号的冬瓜!

但大未必就一定颜值高,超级巨大的砗磲珍珠,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浑圆,而是崎岖不平,奇形怪状。而且砗磲珍珠表面没有珍珠质,所以没有“珠光宝气”的磨皮效果。所以历史上人们更看重的是砗磲的壳,砗磲壳厚度能超过10厘米,各种砗磲壳手串等工艺品应运而生。

但18年,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文件,规定除巨砗磲保持一级保护动物的评级外,其他砗磲的待遇等同二级保护动物。而今年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更是把五种砗磲的野外种群列为二级保护。所以买了砗磲手串,会牢底坐穿的。

作者 @大耳朵猴儿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A6bpduXv

红星头菌(Aseroe rubra),克总,是你吗……

图1,来源:Wikipedia,拍摄:cas Liber

图2,来源:First Nature,拍摄:Tony Raw

图3,来源:Pinterest

图4,来源:nature picture library,拍摄:Adrian Davies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A5iH1YFz

9月26日 (巴甫洛夫的)狗

实验室里的学生们用“实验狗”来称呼自己,但当好“实验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巴甫洛夫可以说是实验狗中的精英了——作为实验狗的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作为他的实验狗,“巴甫洛夫的狗”也跟着名垂青史。

“听见响声就流哈喇子”的实验狗,帮助巴甫洛夫建立了“条件反射”的概念,证明了我们可以将一些外部的刺激与某些特定的行为、动作之间进行捆绑。

现代动物园在进行动物行为管理的时候,也运用到了条件反射理论。比如说吧,我们可以用巴甫洛夫的方式,教大熊猫、大象这些动物主动来体检,比熊孩子还乖巧。首先用食物吸引大熊猫坐到某个特定的采血点,让它伸出手臂。要是动作做到位了,就给个食物奖励。在做对动作的同时,保育员敲响响片或者是吹个哨,给出一个“哇你好棒棒哦”的声音信号;最后,保育员还需要拿着注射器假装给它戳戳胳膊,给出一个触觉上的信号。

直到我们的目标大熊猫建立起“坐下-伸手-听到哨声-戳两下-就有好吃的”这样复杂的条件反射,采血的适应性训练就完成了。通过奖励建立条件反射的行为训练方式,有利于建立动物与保育员之间的关系,也能减少动物对一些“怪动作”的抵触感,降低动物的应激,对维持动物的身心健康是相当有益的。

作者 @翼狼Elang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zWZ3s49q

侏红小蜻(Nannophya pygmaea)停歇在狭叶白蝶兰(Habenaria radiata)上,非常仙。

图1,来源:wikimedia,作者:Alpsdake

图2,来源:wikimedia,作者:OpenCage

图3,来源:Flickr,作者:Toshihiro Gamo

图4,来源:Flickr,作者:sunoochi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zNPaF0xL

9月25日 黄胸鹀 Emberiza aureola

说起黄胸鹀很多人会陌生,但说起“禾花雀”就熟悉多了。禾花雀曾经是“传统美食”,因此也催生了捕捉禾花雀的产业:种植高大的植物,吸引迁徙的黄胸鹀前来夜宿,然后在深夜把它们驱赶入网,变成稀奇的菜肴。

黄胸鹀的数量曾经非常繁多。1956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郑作新研究员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题为《麻雀与雀害》的文章,指出“鹀类在我国境内最形繁多的,莫过乎黄胸鹀……此鸟群迁至田间啄食,为害之烈,实不亚于当地当时的麻雀”。

进入21世纪后,人们惊慌地发现,黄胸鹀的数量在急剧下降。2015年,一篇堪称 “最重量级”的关于黄胸鹀的论文发表,标题里两个词引人注目:崩溃(collapse)用来形容黄胸鹀的今天,而极多的(superabundant)则更像是对该种过去盛况的一种缅怀。

食用和盗猎是黄胸鹀陷入危机的最主要原因。2000至2013年间,媒体公开报道的涉及黄胸鹀案件就有27起,涉案的数量最少为267只,最多则超过10万只。黄胸鹀已被列为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希望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作者 鸟人Robbi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zNfqc4s7

9月24日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胭脂鱼鱼如其名,成年的雄鱼的重要特征,就是横贯身体的绛红色条带,十分醒目。雌性胭脂鱼相对逊色些,灰褐色的主色调下,只有一条微红的色带。幼年胭脂鱼身上都没有这条色带,取而代之的是三条纵贯上下的竖条纹。在进入青年期后逐渐变为三条竖条纹与一条横条纹,清澈水域的青年胭脂鱼黑白分明,而浑浊水里的青年胭脂鱼则是淡红色。

由于不同生长阶段的胭脂鱼长相各异,长江的老一辈渔民,给予不同年龄的胭脂鱼“青胴、黄排、粉排、血排”等不同的称呼。

胭脂鱼长相奇特,加上肉质鲜美,作为观赏鱼和食用鱼被人工繁育饲养。但要注意,拿来吃和玩的胭脂鱼,都是人工繁育子二代胭脂鱼。野生胭脂鱼是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捕捞野生胭脂鱼可能受到刑事处罚。

由于人类活动和过度捕捞,胭脂鱼的种群数量不断消减,虽然胭脂鱼受到国家保护,但近年来非法买卖、捕捞野生胭脂鱼事件仍有发生,在长江里胭脂鱼有限的生存空间中,依旧发生着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从而影响到这种怪鱼的生存。

作者 @海鲜知道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zE2fshNR

第一代宝可梦里有一只百变怪,因为能变成各种宝可梦的样子,人称孵蛋功臣(大误)。

现实中最接近百变怪的动物莫过于模仿章鱼(Thaumoctopus mimicus)。凭借柔软的身体和变色功能,它可以模仿多种动物。比如把自己的触手收拢成一个圆盘的样子,变成沙土色模仿比目鱼;伸展开两条触手,加强条纹的黑白对比度来模仿有毒的海蛇;或者把所有的触手都全力展开,模仿鳍条带毒的毒鲉。

模仿章鱼这个种的发表在2005年(在此之前有渔民发现过模仿章鱼,但没有出名),而第一代宝可梦发行是1996年。所以百变怪并没有借鉴这种拥有变身能力的动物,这两者的相似完全是巧合。

哈利•波特的延伸作品《神奇动物在哪里》(书,不是后来的电影)里面有一种动物叫月痴兽(mooncalf),它会在月圆之夜出现在田地里,跳复杂的求偶舞蹈,把麦子踩成复杂的圆圈图案。也就是所谓的麦田圈。

现实世界也有一种会在求偶中创造奇怪图案的动物,Torquigener albomaculosus,这是一种鲀形目的小鱼,它会在沙子里挖出复杂的辐射状图案。早在1995年,就已经有人观察到这种图案,而Torquigener albomaculosus直到2013年才被确认为图案的作者。

《神奇动物在哪里》出版于2001年,所以这又是一个自然超越了想象的例子,世界上的确有一种会制造神秘图案的动物,只是JK罗琳并不知道……不过,也可能是我们窥探到了巫师世界的一点秘密吧……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zuYaFjB7

9月23日 甲胄鱼

今天的主角长得像块压碎的奥利奥,不过,它是一条学名为Cardipeltis bryanti的甲胄鱼。由美国菲尔德自然博物馆收藏。它属于无颌总纲Agnatha,甲胄鱼类Ostracoderms(这个分类单位不太正式,包含了多个亚纲)。

甲胄鱼类最初出现在中奥陶世晚期,它们的个头不大,但披挂着坚硬的骨甲,可以说是把大部分技能点都堆在了防御之上。甲胄鱼的长相千奇百怪,十分具有科幻感,有些长出了犄角一样的结构,还有些背部变得扁平,可以潜伏在海底,躲避古生代捕食者。

甲胄鱼类给人十分古老的感觉,但它们也有“先进”的技术——有一些甲胄鱼类演化出了偶鳍(成对的鳍),加强了机动力。甲胄鱼类用嘴吞进浮游生物,然后通过鳃囊进行过滤。在此之前原始的无颌总纲是用鳃过滤食物的,“用嘴来吃饭”在脊椎动物的进化史上,是一个新发明。

作者 @灰照猫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zub25M8q

Timarcha tenebricosa是一种欧洲的叶甲,被称为“流鼻血甲虫”(Bloody-nosed beetle),遭受威胁时,它会弄破嘴里很薄的表皮,让红色的血淋巴液流出来,好像流鼻血。这种液体对捕食者而言是很难吃的,使之放弃吃它的念头。

图1,来源:Alamy,pqpictures.co.uk

图2,来源:Minden Pictures,作者:Richard Becker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zlKwujI0

9月22日 宝兴百合 Lilium duchartrei

百合属植物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是全世界百合属物种的分布中心,全世界的百合属有三分之一以上原产在中国。

七月是宝兴百合的花季。这是一种美丽的植物,白色或粉红色下垂的花朵,花被片内面有许多紫色的小斑点,就像一顶俏皮的小花帽,还有着令人愉悦的香味。宝兴百合属于百合属卷瓣组,这个组里的百合花开放时大多下垂,同时花被片反卷,雄蕊向外张开,呈现灯笼状,除了卷瓣组,还有花朵巨大呈喇叭形的百合组,身形小巧玲珑花朵钟形的钟花组等。

说到宝兴百合,不得不提一个人。19世纪,巴黎自然博物馆标本的采集员阿尔芒•大卫神甫(Armand David,中文名谭卫道)。他在穆坪(现称宝兴)邓池沟工作四年,发现了189个新的动植物物种,其中不仅有宝兴百合,还有著名的珙桐。使中国西南部这个物种多样性的宝库,第一次进入到生物科学界的视野中。

作者 @喵喵植物控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zl8L1N2Y

中秋快乐!送大家一枚圆圆的兔狲酥皮月饼!

(2019年最佳自然摄影大赛得奖作品雪地里的兔狲)

拍摄者:Thomas Vijayan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zcvwAcy9

9月21日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被称作国宝重器,高58.3厘米,重约70斤,是商代最大的青铜尊。四羊方尊的雕饰繁复,全身覆盖着细密的云雷纹,颈部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部四角伸出四个卷角羊头,尊腹便是羊身,羊腿和羊蹄附于圈足上。

考古学家对两处殷墟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 ...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zbq1zbW9

箭根薯(Tacca chantrieri)形状诡异的花,令人想起……飞天面条大神

图1,来源:Flickr,作者:C. R. Strebor

图2,来源:wikimedia,作者:Leyo

图3,来源:wikimedia,作者:Ralf Steinberger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z2GFfob8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