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10月29日 薄片龙

薄片龙是蛇颈龙类中脖子最长的成员,长颈鹿和天鹅在薄片龙面前,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这家伙身体长度的一半都是脖子贡献的,光颈椎骨就有七十多块!不过这条脖子并没有天鹅的脖子那么灵活,通过对薄片龙颈椎附着肌肉的复原发现,薄片龙的长脖子很难做出幅度较大的卷曲或抬升动作。

这条长脖子的用途有许多猜想,其中有一种是,薄片龙将小脑袋探进鱼群,因为脖子太长,鱼看不到巨大的身子,产生“这货不大,不会有危险”的错觉。而薄片龙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鱼捕获。

薄片龙在古生物圈子中名声在外,除了长得比较有个性,还因为它是“化石大战”(Bone Wars)的导火索。古生物学家柯普(Edward Drinker Cope)发现了薄片龙化石之后,错将颈椎骨装在了尾巴上,柯普的老师莱迪(Joseph Leidy)指出了这点,但柯普依旧我行我素。

另一位古生物学家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将柯普的错误发表在刊物上,并对这种低级错误大加讥讽,令柯普颜面扫地,导致两人交恶。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变成了相互较劲,比赛发现更多的新种类古生物。在两人内卷期间,有将近150种恐龙被命名(不过后来发现有许多是急于求成,而导致的错误命名)。

作者 @二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EXzlzz8o

毛杯菌属(Cookeina),为什么看着有点眼熟呢……?

图片来源:natural picture library,拍摄:Alex Hyde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EP7IEuoF

10月27日 椰子蟹 Birgus latro

椰子蟹成体可重达3公斤以上,是世界最大的陆生甲壳动物,大钳子有着媲美狮子咬合力的夹力。实际上它不是蟹,而是和寄居蟹一样属于歪尾下目。人们视椰子蟹为珍奇美味,甚至新奇宠物,因此影响到了母椰子蟹的婚姻生活,以及椰子蟹这个物种的延续。

雄性椰子蟹的体型约是同龄雌性椰子蟹的1.5倍,因此大型的雄性椰子蟹就更加容易变成盘中餐、笼中珍奇。大个头的雄性椰子蟹容易在竞争中获胜,精子量也更大。现如今在人类的捕捉下,幸存下来的小个头雄椰子蟹精子不足,不足以给雌椰子蟹们授精。雄性小型化和少子化,或许已成为椰子蟹种群数量恢复上最大的阻碍。

但椰子蟹也不至于全无希望。日本冲绳近年逐渐将“椰子蟹”作为自然旅游资源,开展以寻找椰子蟹为主题的夜间野外探险行程。或许当自由生活于野外的椰子蟹,能成为长久且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人们就不会捕捉椰子蟹作为食品或宠物贩卖,让“壮丁”能够安全地繁衍下一代。

作者 @千野youko-猪肉包with奥利奥-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EOkI82Ty

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红鹮Eudocimus ruber成群栖息在树上,像是枝头开满了花朵。

图1,来源:nature picture library,作者:Mary McDonald

图2,来源:nature picture library,作者:David Tipling

图3,来源:minden pictures,作者:Otto Plantema

图4,来源:agefotostock,作者:Berndt Fischer

图5,来源:lookphotos,作者:lookphotos / robertharding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EG5A7y3g

10月26日 辉蓝细尾鹩(liáo)莺 Malurus splendens

辉蓝细尾鹩莺是澳洲特有的一种小型鸟类,是可爱的细尾鹩莺家族中的一员。与辉蓝细尾鹩莺亲缘关系最近的姐妹物种是华丽细尾鹩莺M. cyaneus,由于可爱的外貌,当地华人管它们叫“蓝精灵”。

华丽细尾鹩莺2021年投票当选最受欢迎的土澳鸟类,明明颜值更高,蓝色更亮眼的辉蓝细尾鹩莺,却连前50都挤不进去!这不公平(粉丝的震怒)!但这与辉蓝细尾鹩莺不适应城市地貌,以及其分布地区人口稀少离不开关系。

细尾鹩莺属非常浪漫,求爱的雄鸟会给雌鸟“献花”。例如华丽细尾鹩莺会用互补色的原理,用黄色花瓣把自己身上的蓝色羽毛衬托得更加湛蓝。辉蓝细尾鹩莺则会选择紫色的花瓣叼在嘴里,传递到心仪的雌鸟嘴里。

辉蓝细尾鹩莺的家庭,由一只年长的雄鸟和一只年长的雌鸟作为家长,其它的年轻小鸟则是作为帮手,帮助家长们照顾新出生的宝宝,保证家长能够在生蛋养娃之后恢复体力。闲着没事时,辉蓝细尾鹩莺会在一根水平的树枝上,一家小鸟挤作一团互相梳毛,中途还会交换位置,彼此熟络,十分可爱。

作者 @土澳生态君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EF3lac2Y

10月26日 䗴

䗴(tíng)是一类生活在古生代海洋中的微小的单细胞原生生物,属于有孔虫门的䗴目,最早出现于距今4.44~4.26亿年前早志留纪,家族兴旺,种类繁多。䗴属Fusulina来自希腊语中的“纺锤”,指䗴属纺锤状的外壳。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老先生,把古代的竹制纺锤“筳”加了个虫字旁,创造了“䗴”这个汉字。

䗴的含钙矿物外壳,呈现出复杂的多层结构,能够与单细胞藻类、蓝藻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共生,并通过光合作用为自己提供能量。

距今约2.519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火山活动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导致了严重的气候变化,引发全球海洋大面积的升温、缺氧和酸化。对于像䗴这样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且拥有碳酸钙的外壳的生物来说,这样的变化是致命的。食物金字塔底层的䗴一旦消失,就像一座高楼被刨掉了地基,食物金字塔更上层的动物们,也将走向灭亡。

二叠纪末大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最严酷的灭绝。在现代的海洋中,依然生存着大量的有孔虫门生物。它们和灭绝的䗴目一样,作为能量金字塔的基石,养育着不计其数的海洋动物。也和䗴目一样,对海水温度和酸碱度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在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的今天,回顾䗴的灭亡,也许能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作者 @黑鳞鸡冠蛇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EvPm1ujJ

小信天翁,好像装在碗里的甜点~

图1,黑眉信天翁Thalassarche melanophris,来源:age footstock,作者:Martin Zwick

图2、3,黑眉信天翁,来源:wikimedia,作者:Liam Quinn

图4,印度黄鼻信天翁T. carteri,来源:minden picture,作者:Eric Baccega

图5、6,灰头信天翁T. chrysostoma,来源:minden picture,作者:Yva Momatiuk and John Eastcott

图7,黑眉信天翁,来源:LookPhotos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EnmLbHFI

10月25日 人体解剖标本

在西医向现代医学转化的过程中,安德雷亚斯•维萨里 (Andreas Vesalius)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主要功劳是:解剖人体。

维萨里在帕多瓦(Padova)大学任教,当时的人体解剖课,虽然解剖已经不被视为大逆不道,但教授只要宣读前人的医学经典,解剖这种“可怕”的工作本身交给外科医生(一般是理发师的兼职)进行。维萨里知道实证的重要性,亲自操刀演示解剖,一个副作用是,喜欢猎奇的市民也对解剖起了兴趣,最后甚至发展到对外售票。

维萨里的最重要著作是《人体的结构》(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全书共有 663 页,配了278 幅艺术家绘制的解剖画,十分精致。不过维萨里和乙方的合作并不太愉快,他吐槽说“美术家和雕刻师的坏脾气,比我要解剖的尸体更令我为难。”

在书里,维萨里列举了很多自己的新发现,还纠正了许多过去的医学界大人物留下的错误。这也为他招致了许多反对乃至谩骂,甚至还被他的老师诬陷。维萨里伤心之余,也尖刻地指出,这些人只懂得重复前人的话,并不参与实际研究:“我的老师除了在餐桌上之外,从来也不碰刀”。

人体解剖听起来神秘又可怕,但它是医学从盲信通往实证中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这些勇敢提起刀的医学家和付出身体的大体老师们,科学的道路将停滞不前。

作者 @屡试不第騋之貘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EmjvldoN

Hoplia coerulea,这种金龟子雄性是蓝色,雌性是平平无奇的褐色,所以颜值高的都是蓝孩子~

图1,来源:pixabay

图2~4,来源:Flickr,作者:Frank Vassen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EdpIt0tQ

10月24日 新疆野苹果 Malus sieversii

许多80后都对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天山景物记》有着深刻印象:“有这么一条野果子沟,沟里长满野苹果树,连绵五百里……在沟里开辟猪场,用野苹果来喂养成群的乌克兰大白猪。”

新疆野苹果乃是今天我们食用的苹果(Malus pumila)的老祖先。自哈萨克斯坦南部,经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至我国新疆,都可以看到野苹果树林。新疆野苹果直径约7厘米,在野生苹果属植物里是大个头。新疆野苹果由天山一带的棕熊、野马等哺乳动物进行种子传播,个头大的果实更受青睐,这也给了我们选择驯化它的理由。毕竟个头越大肉越多。

在1929年,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根据在阿拉木图考察的野苹果林判断,中亚的新疆野苹果是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也是保证苹果遗传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他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建立起了全世界首个种子资源库。1941-1944年,列宁格勒遭遇德国纳粹围城900多天,科研人员宁可饿死也不碰这些种子,保护了宝贵的种质资源。瓦维洛夫也于1943年死于冤狱。

大规模种植的苹果种类远远少于野生种类,美国大规模种植的栽培苹果,仅约15个品种就占据了全国苹果植株数量的90%。驯化后的栽培种对于传染病、虫害和气候变化的抵抗能力都比较差。野苹果的基因组被寄予期望,也许其中蕴含着新的,更强韧、更出色的苹果的基因密码。

吃苹果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忘了,铭记那些为人类的农业事业付出生命的英雄。

作者 瑶华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EcD1kZwU

10月23日 福克兰狼 Dusicyon australis

大洋包围的岛屿上,发生着与大陆不同的进化过程,因此有许多珍奇的物种。然而动物是如何到岛屿上的呢?从达尔文起,科学家就一直在思考。

植物可以随洋流漂流,许多动物也趁机“搭了便车”,在1995年,在英属安圭拉发现一块漂浮了200公里的浮木,上面趴着15只绝望的绿鬣蜥。鸟类则可能像“叼着树枝的小鸟”的鸡汤故事一样,把浮木作为歇脚地。

陆龟的漂流更为奇特:本身即是“方舟”。落水之后它们就漂浮在海面上,伸长脖子呼吸,低新陈代谢使它们可以不吃不喝漂流很久。就在几年之前,人们在海中发现了一只漂浮的加拉帕戈斯象龟,根据海洋寄生虫判断,它“下海”至少2个月了。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孤悬海外,却生活着一种像狼又像狐的犬科动物——福克兰狼。它们是冰上的徒步旅行者。福克兰狼和南美胡狼产生隔离的时间不超过1.6万年,这个时间点恰好和末次冰期重叠,冰期海平面下降后,裸露的大陆架和马岛之间的海面距离大大缩减,海面冰封之后,陆上的南美胡狼一路追随企鹅来到岛上。因为冰面上缺乏植物,更小的哺乳动物如鼠类不乐意过来。福克兰狼因此成为福克兰群岛唯一的陆生哺乳类。

1876年,最后一只福克兰狼被牧羊人杀害。它们本是关于生命的壮丽奇迹故事的主角,但随着一声枪响,一切变得全无意义。

作者 @想变胖的流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E30Ho97u

Carabus hispanus,法国特有的一种步甲,因其惊人颜值被称为“法国步甲中的圣杯”

图1、2,来源:Flickr,作者:Bernard DUPONT

图3、4,来源:Flickr,作者:Frank Vassen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DUyJmyO9

鸻的小宝宝真是太可爱啦~

但是,为什么有种零件拼凑起来的感觉呢?

图1,环颈鸻Charadrinus alexandrinus,来源:Visuals Unlimited

图2、3,笛鸻C. melodus,来源:nature picture library,作者:Marie Read

图4,环颈鸻,来源:nature picture library,作者:Luis Quinta

图5,金眶鸻C. dubius,来源:wikimedia,作者:Aditya Joshi

图6,剑鸻C. hiaticula,来源:wikimedia,作者: PetroKaterynych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DL8f79Eg

10月21日 巴基鲸 Pakicetus

这土了巴基的玩意儿,也是鲸吗?1997年美国古生物学家菲利普•D•金格里奇在巴基斯坦发现的巴基鲸化石,在和我一样的外行看来,就是一只怪里怪气的“大尾巴狼”。但它的耳骨构造已经体现出了鲸类的特征。

在巴基鲸生活的时代,地球处于一个比较温暖而又潮湿的时期。巴基鲸和它的亲戚和后代们得以走向进军海洋的道路:陆行鲸、罗德侯鲸、龙王鲸、利维坦鲸……

人们曾经认为鲸食肉目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而鲸的家族更可能让你大吃一鲸,它们是偶蹄目的成员,而且跟河马关系相当近。鲸曾经单独列为鲸目,现在“降级”为鲸下目,归入偶蹄目“麾下”。

作者 @二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DKfqDF8t

10月20日 日落蛾/马岛金燕蛾 Chrysiridia rhipheus

说到蛾子,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灰扑扑的小不点儿,但有一些蛾类却完全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在鳞翅目高颜值俱乐部中毫不费力地占据了VIP坐席,日落蛾就是其中之一。

18世纪后半叶,英国昆虫学家Dru Drury从一位船长手中获得了一枚靓丽奇特的鳞翅目昆虫标本,起初他把它置于广义的凤蝶属Papilio下。但后来发现,这只“凤蝶”标本的头部可能是用别的昆虫补全的,其真实身份应当属于蛾类。分类学经过一番波折,马岛金燕蛾(又叫日落蛾)的学名才确定下来。

马岛金燕蛾的幼虫取食脐戟属Omphalea植物,将脐戟属植物的毒素保留在体内,并用警戒色传达“我有毒,少碰为妙”的信号。这也使它具备逆天颜值,在私人收藏和博物馆的展览区中频频露面,极具视觉感染力的色彩和花纹,使它成为了鳞翅目昆虫里知名度最高的物种之一。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则把它的翅膀镶嵌在首饰里,或者用于装裱封面。

作者 @喜欢鳞粉的刺儿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DAY57oWm

世界上一切生物的老老老祖宗是什么?

1858年,加拿大的地质考察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岩石,有着一圈圈涟漪一样的纹路。加拿大地质学家道森(John William Dawson)认为这是巨大的有孔虫化石,是最古老的动物。他将其命名为Eozoon canadense,意为加拿大的原始动物。Eozoon这个词翻译作始生虫或者原虫,指想象中的最古老的生命。

达尔文对这个发现十分欢喜,他认为这是比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更古老的生命,是生命进化而来的证据。但后来人们发现,Eozoon不是动物,而是矿物在热和压力作用下形成的条纹。

虽然Eozoon被证实不是生物,但科学家在研究生物的起源时,仍然需要一个“祖先牌位”。演化生物学虚构了一个概念:最后共同祖先(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简称露卡(LUCA),指现存一切生物的距今最近的老祖宗。2018年的一项研究认为,露卡生活在接近45亿年前的时间段,当时地球的岩石还没有形成。

图1,道森的“Eozoon canadense”图片,来自伦敦地质学会

图2,包含所有生物大致的演化支的演化树,LUCA在树干基部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Dsheswq7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