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账号分流了部分组织动员能力;这次社交媒体平台背后的所有者根据自身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使用了技术力量进行了选边站的政治管控;博主犀利的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权力归谁所有,如何使用的问题。~鲜明的对比,就是约谈和暂缓上市的权力继续掌握在真正的监管者手中。[挤眼]
- 转发 @于三羊鲜声 : 谈一个网络治理问题
脸书和推特深度的干预了选举,这毋庸置疑了——他们在通过删号、删帖、限流、解散群,来阻止美国发生“颜革”、“花革”类的病毒传播式、全国同步街头运动的出现。
但是,
这两家公司,为什么在针对BLM的时候,没有做同样的治理,或者说力道小的多?
这两家公司,他们在美国以外地区的选举出现争议时,为什么没有做同样的治理?
回答清这个问题,才能更明确的看到谁对脸书和推特有管辖能力,它何时、为何和如何使用管辖能力。
非常有意思
=============
沈老师的回帖中提到“鲜明的对比,就是约谈和暂缓上市的权力继续掌握在真正的监管者手中。”
这让我非常有兴趣再结合这句话,具体化上面提到的第一个问题——
1、美国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条款,表明行政、司法和立法,在什么情况下、由什么流程、因循什么原则,对脸书和推特进行约谈等监管。
2、缺乏明确条款,使得政府三权有更大权力使用的自由度,还是让政府三权缺乏制度化干预的权力施行抓手?
3、如果上述问题的回答是“缺乏明确条款,导致政府三权缺乏抓手,从而无法统治脸书和推特”
那么脸书和推特目前的行为,又是在响应什么权力组织的规制?这个、或这些权力组织,是如何在政府无法统治的时候,统治平台的?
上述三个重要问题,是虚拟经济治理的有趣问题。
============
特别说明一下:我希望唐公下台,也对他和他支持者的帖子被夹感到解气。以上单纯只是讨论跨国平台自媒体,到底在被谁管辖,这个问题
说到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CW=略长
看了隐私工具推荐之后想到了两件事。
第一件可能不算什么大事:有天早晨起来的时候,我媳妇QQ找我,说网警打电话给她,说我有可能被诈骗,让我警惕一下。
我找到我国内号的那个手机,看到凌晨三点左右有两个陌生未接电话,大概四五点左右有一个来自我户口所在省的短号电话,和两三个个来自北京短号电话,查了下发现的确是网警的电话。
我打开微信之后,也看到父母给我发消息问我是不是被骗了,还有一个ID是密云公安反诈骗中心的微信号加我好友。
当时国内大概是晚上八点吧,过了一会儿那个微信号发消息说他们发现一个诈骗团伙给我打了电话,让我不要轻信任何转账信息之类的。
我截了个未见电话的图回过去,说明自己没接到,然后说谢谢同志同志辛苦了——
在这件事情里,网警联系我的父母倒还可以理解,毕竟跑手续时留紧急联系人总是他们其中之一,但奇怪的是,为什么会找上我媳妇儿?而且我和她联系很少用电话,甚至一直搞不清她换号前换号后的号码,根本不可能留联系人。
想了半天,才终于想到唯一的可能,就是有时候让她在国内帮忙收快递的时候,用同一个淘宝账号同时留过我的收件信息和她的收件信息。
第二件是别人的事,可能大部分人也在微博上看到过?一个STEM专业的留学生(ID应该是noin啥啥的?)在回国过美国的海关的时候,要求检查他随身携带的电脑,提问预设都是「你所携带的东西有没有敏感的研究资料?」最后因为发现一些博主随手模拟跑出来但存到个人电脑的数据,于是所有的电子产品都被扣留,只剩下一个psv发微博求助。
事实上有这种经历的也不是这位博主一个人,现在大部分中国STEM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过海关的话,通常都是带清空的电脑,各种SNS聊天记录也干脆全清空。至于年初左右的华裔学者/以及和中国有合作关系的学者,FBI要上门调查所有电子邮件记录那基本都是要乖乖上交的。
不谈隐私信息被掌握是可以用来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也不谈各方公权力对待隐私的手段如何——只是觉得,从网络端摸索到现实端,比我想象的难以防备很多,从现实端挖掘整个网络端,也比我想象的可以不讲道理很多。
想要保护好隐私,要么就完全隔绝信息采集当个原始人,要么就要一直追踪最先进的工具了。
分享 GitHub 上一款比较实用的开源工具:SvgPathEditor,可让你在浏览器中快速创建或编辑 SVG 图形路径,拥有命令面板、视图框、路径操作等多个组合选项。
GitHub: 网页链接
Chinese 🇨🇳 / Dictatorial Admin / Mastodon Code Contributor / 摸鱼技术布道师
Steam: https://steamcommunity.com/id/MashiroBest
Epic: https://store.epicgames.com/en-US/u/d211c824cbd94aaeba898db6bb823ff7
原批交流群:96632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