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的時候順手寫了一句「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結果我的德國朋友幫我proofread的時候順手寫了句評語:「在哪說的?」
然後我才發現莎士比亞根本沒說過這句話。
「在作者陈昌春看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半是一件披着舶来品外衣的山寨货。据他推测,导致这句伪英谚在国内广为流传的源头之一很可能是《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为了讲解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的散文《走遍天下书为侣》,书的编者引用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个句子本身没有出现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中——“捆绑式推销”,使这句名言既扬名海外,又遍布海内。」
RadioLab 有一期探讨 attachment,有两则很妙的故事。
第一位被采访对象就有些不一般,他十几年来视若珍宝的是一枚蛋,而且是已经变质复活节巧克力彩蛋。记者去采访他的时候,他神神秘秘地从卧室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盒子,盒子里装着的就是那颗蛋,安稳地躺在暗色的天鹅绒衬里中。盒子一打开,采访对象的眼睛就忽地亮了,他突然和记者说起一件事。前不久家里失火,慌乱中,他下意识地抱起枕边的这个盒子就往外跑,事后想想,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诧异之余,记者问起这枚彩蛋背后的故事。原来,彩蛋的主人小学的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的调动,搬了好几次家,辗转了好几所学校。所以他成了那个永远的透明人,插班生。一年复活节前夕,他却意外收到了一生中第一次家庭派对的邀请。虽然很忐忑,他还是赴约了,派对结束时,邀请他的同学递给他一个盒子,说是送给他的礼物。他打开一开,盒子里躺着一枚普普通通的彩蛋,闪烁着些许廉价的光,却包裹着他内心深处不肯消散的“固执的甜”。
第二则故事更加离奇。爆料者称,自己在整理父亲的遗物的时候,发现父亲居然有一处私宅,里面藏有几千封陌生人的信件。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来信虽然寄到父亲的私宅,但没有一封信的称呼是父亲的名字麦克。确切的说,他们的通信对象都是女性,比如曼迪,芭芭拉之类的。这些信是父亲盗窃的吗?但为什么地址却是父亲的住址?该男子感到很困惑,便请节目组帮他调查个中原委。
几个月后,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原来爆料者的父亲麦克年轻时是个潦倒的作家,一直苦于自己的文字无处付梓。后来他发现,小报上的情感专栏格外受欢迎。于是,他也开始写情感小品,碰运气。无奈依旧石沉大海。后来他突发奇想,把稿件上自己的名字改成女性的名字,其他原封不动地投出去。不料这一招居然奏效,麦克很快收到回音。从此,他便以女性的笔名在各种报刊上为善男信女指点迷津。再后来,他还嫌不过瘾,开始以女性的口吻在报刊的征友栏广发告示。但凡有人垂询,他就开始在信中塑造一个弱女子形象:身世悲惨且与世界格格不入。
他的这一伎俩看来很成功,家中几千封信件就是明证,其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几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年间,他并没有骗取多少钱财,也没有和任何人在现实中见面。他只是在来往信件中精心地塑造自己的角色,耐心地倾听普通人的琐碎日常。也许,他笔耕不辍的动力是身为一个写作者的成就感和被需要。
几周后节目组收到两封来信。
一封来自彩蛋先生。节目播出后,很多媒体联系到他,希望挖掘更多他和彩蛋的故事。但不幸的是,他的老家最近遭遇了一次飓风,自己的屋子变成一片废墟,而那只彩蛋也不翼而飞,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他突然感到惶恐,成天魂不守舍。他的妻子心疼他,从网上买了个一模一样的彩蛋,好应付记者的采访。他第一眼瞥见这枚蛋,竟然大叫了一声,然后狠狠地把它砸进垃圾桶。
另一封来自一位匿名读者。他声称和一位叫梅丽莎的笔友保持十年的通信,直到最近听了节目,才恍然意识到自己灵魂挚友居然和麦克是一个人。他给节目组写信,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样荒诞的现实。朋友们说,他应该感到愤怒,甚至向麦克的儿子索赔。但是他心里更多的却是感激,因为他之所以能从肥胖症带来的自卑情结中走出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梅丽莎(麦克?)的鼓励。他说,“就算一切都是假的,我就当用十年时间读了一部小说,一部绝顶好的小说。这样不算过分吧?”
没有作恶的人, 因为反抗不够成功, 而遭受了很多无端的职责. 真正作恶的人在叙事中完全被隐藏了.
因为超越妹妹长得好看所以鄙视她讨好了男权,却不直接去骂男权本身;骂走光的妹妹福利姬却不去骂故意走到她身后拍照的人;看美剧的鄙视看爱情公寓的看抄袭,看爱情公寓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盗版,没人提是什么原因我们不能直接看网飞;骂结了婚的女人“婚驴”可是制定这个不公平制度的那个人却隐形了;因为网站被举报所以抵制,而几个月下来的抵制结果居然是反对派在求大象帮忙做主。
不要再这样下去了,如果已经不正常了,恶势力没法付出代价,至少请不恶的人们不要再互相残杀了。真作恶的人没有后果,杀人放火金腰带,不恶的人却互相指责道德绑架,不敢多走一步路不许多说一句话,最后每个人都过得很苦。我眼睁睁地看着大家在分裂在互相攻击却什么也做不了。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大家给彼此留条活路吧。
#追弹日常# 安利白噪音
今天加班完全靠它,沉浸其中,效率很高!
《大堤崩溃时,擦屁股救不了任何命》
很多话题都是有语境限制的,比如男权限制女性穿衣自由,只能裹头巾穿安全裤的时候,一个女人勇敢站出来,披头散发,穿露脐装也是一种革命,这个时候,支持她,就是扩展女性行为自由自我空间。
ok,但是如果这个行为放到另外一个语境里,露出腰部,只为了展示你的A4腰,留长发叫做女人味儿,那么又陷入了性别刻板印象的窠臼里了,这时候女权就应该去反对。
就是说,相似的一些行为,放到不同的语境里,代表的含义具有极大区别,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而且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意义。
比如说在一个极其保守的地区,女人需要套上黑色垃圾袋出行,这时候一个露出长发的女人,男权会对她进行判刑,女权就不能在这个语境里,再去批判她留长发,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男权判刑,女权批判,大方向就错了。这个时候你必须去支持她有披头散发的权利,这,就是她的人权。
当时代进步到一定地步,所有人都拥有了穿衣打扮的自由时,才可以在细枝末节上继续解放女性,你不必留长发,你不必小蛮腰,健康强壮聪明是利于生存的,才是美丽的,其它对女性的额外要求,都可以死光光。什么狗屁少女感是一条不归路,会把女性卷死在雌竞路上。
包括你有个和谐大爱之家,你都可以晒,但是不能在目前这个语境里,社会舆论本身就在绑架姐姐付出额外义务,牺牲自我利益,站出来反抗的姐姐们,是在给所有女性松绑,你站出来歌颂自己被哥哥爱护有加,别人都是冷血无情,你什么意思呢?
显得你好幸福是吧,但是,你好幸福,也阻拦不住你家那个地界儿,性别比丢人丢到火星上了啊,大的环境就是一坨屎啊,宝宝们。虽然你们家没有重男轻女,我非常相信你家就是一朵开在粪堆上的白莲花,但是你所在的那个地方,已经沦陷了啊,汪洋大海屎尿一片,你家的那叶扁舟,拯救不了身陷苦海的多数姐姐们了,只能告诉她们真相快跑,不要再为男权擦屁股了,擦不过来了,小希望也擦不过来了,你救得越多,她们下得越多,不如一代绝拉jb倒去吧。
大提崩溃了,你还教育姐姐去给弟弟擦屁股,就能救人一命啦? 图样图森。但是擦屁股这种行为本身,换个语境当然也有其意义的啦,那就是当女比男多出几千万的时候,建立出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正常社会之后,坐在香喷喷的女男平等的环境里,爱咋擦屁股就咋擦,没人拦着你去擦。现在扯什么爱不爱的,为时过早!
只想在这里好好记录。
努力学习SQL和TABLEAU,爱手帐,看到桌子上的胶带就想坐下来玩一会儿。兴趣很多,希望能有享受技能自由的一天。
最爱充电方式是手帐和防弹少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