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还是父权社会,但实际上女性才是文明的传承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q4y1f79A?spm_id_from=444.41.0.0
不知道说啥好了,搬运一下第一次开庭时写的感想。
Sisterhood is powerful. 当时帮弦子姐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正是国外的metoo运动推动了欧美关于性犯罪中举证责任问题的思考,使得要求受害者提供身体损伤+反抗痕迹+DNA体液证据的旧标准被批判、审视、改写,性同意的原则重心从no means no到only yes means yes的转变也再次被强调。
弦子姐说赢了是鼓励,输了把它当成是对历史的质问。在现场声援她的人们喊出的口号是“向历史要答案”,不是只向朱军这个实施了侵害行为的个体要答案,是要向性侵受害者困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而难以维权的大环境大历史发出质问。Me too就是一种发声,发声也是受害者的集体自我赋权。
除了Metoo的tag,还有Withyou,我们与你在一起。
(这并不代表要强求所有受害者都以公开发声的形式来自证。metoo运动强调的是联合性,呼吁人们关注在不平等权力关系下性侵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尽管它支持性侵受害者发声,但并不会强调受害者必须公开发声,因为每个人的社会资源、心理承受能力等条件不同,有时“公开”并不一定有益于个体。)
Always stand with you。
吐槽
昨夜开车回家的路上跟家内聊这一路,我才知道这一路上遇到的歧视远比读空气能力为负数的自己感知到的多。对环境更敏感的家内告诉我在餐厅里除了侍者的冷淡对待以外,周围的顾客也纷纷向我们一家人投来了异样甚至是有攻击性的目光。家内的描述是:「it’s like we were trolling them just by existing」。家内说有人看到我就像瘟神一样避开,有人当面讥笑我和小孩的容貌,有人嫌恶地看着他,好像他触犯了「污染纯净白人血统」的「公德」。甚至有次一个南美清洁女工在经过我身边的时候直接大声跟同伴用西班牙语咒骂「妈的怎么来了个中国人」,然而我身边的家内懂西班牙语,当即脸色就变了。最后一个我特别意外,还以为同为minority多少能比白人更能互相体会处境,想想其实也未必。这跟我以前看到的不少黑人歧视亚裔的情况一样,受歧视的弱势者不一定都会对抗不公,而是选择内化这种模式加倍歧视其他群体来心理上找补。家内说这是一路上我们吃完饭他都会飞快结账带我们走人的原因:他担心我和崽的安全。他知道迟钝的我对这些微妙的东西毫无感知,为了不影响我的体验也没有告诉我,而是等到了回来才说。
只想在这里好好记录。
努力学习SQL和TABLEAU,爱手帐,看到桌子上的胶带就想坐下来玩一会儿。兴趣很多,希望能有享受技能自由的一天。
最爱充电方式是手帐和防弹少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