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在看《包法利夫人》之前,看过一位读书博主的安利的。她说单身女性必看读物之一,是会打破女性幻想的一本书。目前已经看完前九章,今天在路上读的时候突然明白为什么说这是一本打破女性幻想的书。
书中描写了一个风流的男人如何一步步逼近包法利夫人,让夫人人为自己遇到的是爱情,而女人惯有的,为了让不合理的事情变的合理化,而一点点给自己解释和慰籍,这一切的支撑可以说幻想帮她解决了一大部分。
目前看完一半,等看完后半段,再来写完整的想法。

先记录下,最近要多用用MYSQL的PARTITION(), RANK()和LAG(),LEAD()函数,感觉在统计时是很有用的,但总是用的很晕

汤饭这种东西真的是不容易吃饱,吃完一个小时,我现在感觉肚子已经是空的了😂

mysql的partition by这个函数,今天第一次见,在作题时总想避开,因为总是无法把它融合到实际应用里,却也总避不开😂

下午在公交上打开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目前看完了第一章。
其实很早就知道这本书了,也看到很多人都说这本书的文字很好。但直到开始阅读起来才理解这种好的含义。
其实中文文学的书我看的非常的少。这算是少有的发现原来中文可以这么美,这么的形象。但是从第一章就有了好像看到台湾那种阴沉天气里的画面的感觉。
虽然早就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出处,但是当看到第一章最后几段文字时还是被震惊到了。准备下公交车时满脑子是最后几段文字所描述的画面,愤怒,伤痛的感觉差点把我的眼泪逼出来……

想重新找个可以当随身本的本子,把文具再好好用起来!
先拆出来这本——单向空间的本子。结果发现这其实是一本读书笔记😂 怪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年度计划本。
纸页超薄。纸张版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月计划页,一种是读书摘要页。
反正最近也打算继续看书,就拿这个当份读书笔记看看好不好写吧~

按B站up主SashaCosmos的欧若拉读书计划也给自己找了7本书,尝试看看能不能在12月31日读完。在这里给自己立个签儿吧,这7本都会在读完之后把读书的感受发在这里。其中部分书也会尝试看看能不能作读书笔记,比如刚刚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虽然是故事书,但里面还是提到了一些心理知识,去试试能不能作个总结。

我的欧若拉书单:
赤 《消失的十三级台阶》
橙 《人类简史》
黄 《正义一场思辨之率》(已读)
绿《 月亮与六便士》
蓝 《包法利夫人》(在读)
青《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已读)
蓝《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紫 《房思琪的乐园》

又来安利书啦! 已经完全不记得上一次一口气看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是从昨天中午午饭时打开,中午看了一点,晚上从公司出来就在看,直到看完(当时已经躺在床上了 :ac_classic10: ) 故事本身文字轻松,读起来非常顺滑,节奏比较平淡,但也阻止不了我想看完,大概也是因为他的内容是一个整体的故事吧。 整本书是在讲蛤蟆先生在与心理咨询师的每一次面谈,在一次次面谈中一点点获得了治疗的故事,这其中有他们的对话,有蛤蟆先生自我感觉的变化。 【以下涉及一点点剧透】 

这本书的主题其实也不算新,但大概心理治疗上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吧——就是内心的小孩。
书中从蛤蟆先生的儿时记忆开始一点点帮他找到他现在行为模式的原因,一点点解析人身上的角色的变换,调整状态从而发现生活里的每一点点美好。

突然想起件事,前公司夏天会不定时发一些饮料或者是零食的福利,因为饮料不冷,有些同事会把饮料放到冰箱里冰一会儿,晚点时候再拿出来喝。
我领导则会去拿冰在冰箱里的饮料,我说这不是别人放进去的吗?他回我说,这是公司发的,免费的,谁都可以喝……我是真的不敢拿。虽然说是公司发的,免费的,但是别人放进冰箱的,为什么就可以随便拿?

才翻出这本书大概是第二页,看到这句话时,我眼泪就差点下来了😂
我大概是要疯了。

买了别人安利的支架,结果现在想把它扔了!
本来办公桌就不太稳——稍微用点力,桌板就会晃
然后这个支架底座也是一样,如果键 盘是压在上面的话,整个支架会随着打字一直晃……😩 晃的头晕!

想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但每天都在发现需要修改的东西,当日事真的能当日毕吗 :ac_classic10:

今天的学习完成啦!
目前学习python,感觉是在慢慢补充自己需求上的细节,一点点将需求实现的代码完善起来,神奇~

困的想趴桌子上睡过去了,可答应自己的学习还没完成,强撑着也要作完!加油!

看跨站时间轴(好像很多象友把毛象当日记本用,不好意思被我这个陌生人刷到了),觉得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闪光时刻,在那些回忆里,他们是被爱着的,是被需要的,是独一无二的,是故事的主角。或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足够荣耀了。这份荣耀里隐藏着每个人的骄傲和勇敢,我们都是由这些经历层层叠加被定义形成的。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做人还是多散发一些善意。看看动物纪录片就知道,没有生命的生活是容易的,没有生命需要被指责。再孱弱又不起眼的生命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力量和光荣。谁的一天天不是挣扎着前进的呢(当然挣扎的幅度有大有小)
同时,对自己也多点善意。
最近觉得人的最终归宿是当个菩萨= =

Trigger Warning!这件真实历史犯罪案情混杂了家暴、性暴力、精神控制、胁迫自杀等等要素,请顾虑这方面的朋友谨慎点开。1918年2月15日,25岁的服装设计师 Pauline Plotka在库克县医院的实习医生宿舍,用一把珍珠柄的左轮手枪,杀害了男友实习医生Anton Jindra。 

看到她上庭的照片,觉得她穿的衣服很有意思,去查了资料,发现她的案子轰动一时,从她杀人到庭审的几个月,光是《芝加哥论坛报》就连篇累牍地出了二十几篇长文追踪。

【案发当夜】
芝加哥夜里11:40左右,库克县医院消防员Walter Franklin在巡逻时听到了三声枪响,连忙循着枪声冲进了实习医生宿舍区。在那里,他发现实习医生Anton Jindra倒在血泊中,旁边站着身上沾了水渍的服装设计师Pauline Plotka。

她看到来人,把珍珠柄的左轮手枪扔在一边,冷静地对消防员Franklin说:
“他没事,去叫人吧。”

Jindra身中三枪,一枪在心脏上方,另外两枪在肚子上。他的同事们赶来抢救他时,Jindra呻吟着:“她开枪打了我。她想让我娶她。”

在意识到Jindra伤势过重真的会死时,Pauline突然才清醒了似的,哭喊着,试图抚摸和亲吻地上的Jindra,并拒绝离开。

医生们发现Pauline身上的水渍是鸦片酊,她说Jindra总是虐待她,背叛她而且总是拒绝和她完婚。她和Jindra争执起来时,对方袭击了她,往她喉咙里灌了这毒品。她出于自我防卫才开了枪。Pauline也被紧急送去抢救了。
在死前,Jindra否认了Pauline所说的一切关于“他背叛了她”的故事,便咽气了。

【罗生门】
Jindra的父亲表示他从来没听过他儿子还有Pauline这个女友,更不用提“背叛她”的故事了,Pauline一定是出于嫉妒才犯下杀人罪行,儿子没有做任何错事。

库克县医院院长则声称:“这女孩说Jindra袭击她的故事没有一点真实性。Jindra是个优秀的青年,我相信他的临终声明。”

Pauline所在的服装设计公司老板P. J. Mitchell带着律师和赶来为她作证。老板Mitchell说Pauline是他的服装设计总监,人很好,工作能力也强。
“Jindra医生对那女孩流露出过某种疯狂的迹象。他对她大呼小叫、胡言乱语,不让她有一刻安生。他会挥舞着枪驱赶她的男性朋友,在她的朋友面前打她、辱骂她。”
“她来找过我求我帮忙,我叫了律师。我们想让Jindra和她完婚了事,但他嘲笑我们。我们本来想提起民事诉讼,但Plotka小姐太爱他了,觉得他可能会改悔。他总是在每一件事上惹她生气。她不应该被起诉。她是被逼到这步的。”

而案件的主角,Pauline Plotka从鸦片酊的作用中清醒过来后,正式得知Jindra已死的消息,精神彻底崩溃了。她频繁地晕倒,神情恍惚,不得不再次被送医。

【第一天开庭】
上庭时,Jindra的家人提交了Pauline曾打电话过来威胁“如果我得不到他那谁都得不到“的录音证据。检察官O’Brien则把Pauline描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凶手。
“她在电话里提出过对他的生命威胁。她在医院里等待受害者了一个小时以上,并连开三枪,还平静而冷酷地承认自己开了枪。“

辩护律师O‘Donnell则描绘了一个不同的形象。
他在法庭上把死者Jindra塑造成了一个“时而是深情狂野的爱人,时而邪恶而残忍的“”变身怪医“式的人物,把陪审团引向Pauline视角,体会她的悲惨故事:

“Jindra和Pauline从小就认识了。当她生病时,她会去找他帮忙。他则给了她药物,让她成了自己的情妇。她对他的爱狂热而扭曲。他则用暴力和药物来进一步煽动她的感情。“

“她拿自己的工资,为他付了学费、通勤费、每周的午餐费,却只换来他的殴打、扼喉和威胁。大部分时候他会为了她拒绝他的求欢而殴打她,有时是因为她拿不出更多钱,有时是因为他心虚自己另觅新欢的事情会暴露。“

“他威胁过用剃刀划她,用枪射杀她。他说过她身上会发生非常恐怖的事。他要她去弗吉尼亚喝药自杀,又保证自己会在医院里同时自杀。

“当她去了弗吉尼亚,离开他身边精神状态稍好,便不想自杀了。而他说会在医院里自杀的承诺也从未兑现。他后来承认给她的所谓毒药,其实是稀释的毒品,好让他更容易控制她。他还承认过自己是个瘾君子,还一直编造所谓‘会给他钱和礼物的别的女人‘的故事来折磨她。“
“有一天晚上,另一个年轻男子送她回家,他就一直跟踪他们,还拔枪指着对方的头。“

“他向他展示了通向死亡的方式,现在她只是回应了这召唤罢了。“最后,辩护律师O’Donnell用诗意的语言结束了陈词。

Pauline显得“疲惫、苍白、手指一直在颤抖”,并在辩护律师Patrick O’Donnel发言时不住地低声哭泣。

《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还特别提到,Pauline上庭时“戴着顶孩子气的苏格兰圆帽,穿了一身带黑色穗子的蓝色定制套装,在她小女孩般的胸膛前别了枚果实束样式的彩色胸针“。而检察官O’Brien则针对她的打扮,问了许多问题,暗示她“为上法庭特意打扮了”。

【第二天开庭】
Pauline的同事、下属、上下游经销商合作方纷纷赶来为她作证。二十几位男男女女都作证Jindra的暴力与纠缠,Pauline脖子上的手指印、胳膊上的割痕、手掌上的烧伤、被割伤的眼睛、脱臼的指关节也在印证辩护律师的故事。

Pauline的一位下属Hattie Rose表示,她经常看到Jindra在Pauline办公室窗下游荡,或者在饭点出现要Pauline为他付餐费。同时人们都说Pauline是个“安静又平和”的姑娘,工作能力出众,一周能领40刀薪资。

被众多证人夸赞品行时,庭上的Pauline却在椅子里缩得越来越深。中途休息时,她在休息室终于放声哭泣,“像要把心都哭碎一般”。

同时,死者Jindra方也有朋友站出来捍卫他的名誉。
实习医生Joe Mikolas说自己是死者的亲密朋友,并说据他所知,Pauline才是这段关系里的主动追求的一方,他曾因为她总是来烦Jindra而两次“骂走”过她。Jindra绝对不是拿女人钱的那种类型。

Charles Jiran和Otto Jirsa作为死者Jindra的朋友作证说,在案发当晚,Plotka向他们承认过,她杀人是因为另一个女人的存在。

而当晚也在场的Pauline的朋友Olive Cross则否认她说过这话。
“那两个小时里她说的唯一的单词是我的名字。”Olive Cross说。
当晚休庭,从椅子上站起时Pauline昏倒了。

【第三天开庭】
Pauline的健康状况继续恶化,不得不推迟自我辩护。

她公司的律师Hudson在作证时说:“我为她感到遗憾。”
“你也为他感到遗憾吗?”检察官O’Brien问。
“不,他是个肮脏的杂种。”公司律师Hudson说。这话赢得了在场旁听的市民们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和鼓掌。

检察官O’Brien一度试图把Pauline和她老板Mitchell的关系往亲密关系上带。但Mitchell带着怒气坚决否认了。

【第四天开庭】
Pauline终于能够自我辩护。她今天穿了另一身“小女孩气的蓝裙子,没有花纹,只有黑色穗子镶边作为装饰,帽子上装饰着一簇鲜红的樱桃。”
她说话很轻,法庭记录员不得不经常要求她重复一遍,她说完后常常默默流泪。

她的证词和辩护律师所讲的故事一致,只是增加了不少细节,包括他们第二次约会时就订婚了、她给过他学费、路费、餐费、赌资……各种名目总共差不多450刀的钱,而他总共只还过60分钱。

她说他第一次打她是在1916年的圣诞节,他把她打到在自家楼梯上,撕扯她的衣服,掐她的脖子。从此暴力就成了家常便饭,她已经不记得他打过自己多少次。

有次她忍不住问他“为什么我们不能结婚”,他回答“你就是个女店员。”

【第五天开庭】
Pauline终于正面对上了检察官O’Brien的质问。

检察官James O’Brien声名在外,以把众多罪犯精准快速地送上绞架闻名。他送上绞架的犯人数量据说比进过他办公室门的人都多。他也由此被称为“绞刑检察官”“绞索”。似乎是为了强调自己的传说,他本次开庭也特意戴上了那条著名的猩红色“死亡领带”。

“不过,”《芝加哥论坛报》调侃地暗示了检察官O’Brien可能会在此案上失利,“检察官之前的案子里被告都是男性。Pauline Plotka可是个女孩,还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

O’Brien一上来就对Pauline和Jindra的求婚经过展开了查户口式的询问。
“你们当时是在看表演还是在参加聚会?”
“没有,我们当时就只是坐在Sheridan路的湖边。”
“你们订婚时说了什么?”
“他要我嫁给他。”
“他向你求的婚,还是你向他求的婚?”
“他向我求的婚。”
“你记得你们约会的细节吗?”
“不太记得,那算不上什么美好的经历,他没有安排任何事。”
“他那次给了你订婚钻戒吗?”
“没有,先生,他给了我一枚硬币。”
“一枚什么?”
“一枚幸运硬币。”

听到这令人无语的细节,O’Brien也并未罢休,而是更咄咄逼人地询问他们是否订婚当晚就“成为了不合法的关系”。Pauline否认了,并说,他们是在订婚后一年才发生了亲密关系。她说那天他送她回家,他突然在走廊里“压制住了她”。
“我当时反抗了。”她小声说。
“你呼救了吗?”
“我没能呼救。”
“你们当时关系是不是已经到这个两情相悦阶段了?”
“没有。”
“你没有给出同意的信号?”
“没有。”

O’Brien又进一步问了些“你是否生过孩子”“你们上一次亲密关系是在什么时候”“你和他去酒店是自愿的吗?”“你为什么不向前台求助”“你们在酒店里待了一整晚吗”等问题。

【后续庭审】
Jindra的“真正未婚妻”Camille Kostner上庭作证,说Pauline曾给她写过信、打过电话。信中说她发现了Jindra背叛了他,另找了Camille这个未婚妻。又表示同样不知情的Camille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还说她很抱歉从Jindra那里得知Camille要去修道院当修女忘记一切。

Camille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从头到尾她都不知道Pauline的存在,更别提什么去修道院忘记一切——她压根都不是天主教徒。

Pauline继续面对检察官O’Brien的质问与纠缠,一遍遍讲述她是如何在2月15日那天上海Jindra的。而O’Brien会对她的啜泣报以笑声和不屑的冷笑。

但陪审团另有想法。

【审判结果】

经过漫长的庭审和讨论后,6月28日,陪审团终于得出了结论。
法庭书记员Lavin在死一般寂静的法庭的注视下宣布:
“我们认定被告人无罪。”
Pauline深深吸了一口气,发出了一声歇斯底里的啜泣,一动不动。
“现在,”前警察中士、陪审团主席Nicholas Stahl问道,“我们可以和这位小女士握手了吗?”
整个陪审团都涌过来,和Pauline握手,祝贺她重获自由。
Pauline“努力坐得直直的,微笑着,感谢每一个人”。随后,在公司老板Mitchell夫妇的搀扶下,Pauline还走向检察官,和他们握手。
终于散庭后,Pauline的母亲和姐姐仍然坐在原处。
“Pauline自由了,母亲,她自由了。”姐姐说。
Pauline的母亲只是慢慢地点了点头,叹息着。

@simplesimon 我个人不太能接受把抑郁症称为一种“文化”……就算是文化,也是抑郁症高发的结果,而高发的原因在于现代社会。认为是“抑郁症文化的流行”导致青年脆弱完全是倒因为果。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