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憧憬]

- 转发 @MickeyChill : 2022年1月深空摄影出图:三个星云小剧场,各25小时曝光 视场1度 口径254。

  1. NGC2359 雷神头盔

位于天狼星东北8度左右的天区,大质量恒星演化末期打嗝喷嚏又咳嗽,大量的物质高速向外抛射,不断电离周围数十光年尺度的星际介质。

中心接近半球形(半圆形)结构正是喷出物形成的弓形激波,而且还有一个个子激波。两条向上延伸的丝状结构由更多的氢元素电离提供更多的红色。整体就像北欧神话雷神的头盔。类似原理的星云还有NGC6888 新月星云。

雷神头盔中心的恒星是沃尔夫-拉叶星,一类烧光了氢的晚期恒星,还有很强的发射线。不过目前仍不清楚,这颗恒星究竟经过了怎样的折腾,才形成多级复杂的结构,舞台效果此般绚烂,莫非有把控星云恒星和介质整体模型的剧组?是否需要调参数的舞美配合?

  1. NGC281 吃豆人星云

位于仙后座’W’第四颗(王良四)东侧2度天区,典型的恒星形成区搭配中心年轻的疏散星团,青春期的恒星们放出大量的辐射,让周围星际介质电离发光。

上侧星云内外交会的边界,看似条状,事实上是三维的球壳结构,拍扁投影在视线方向形成的截面。放眼整个星云,游戏里吃豆人形象从何而来?需要把图像缩小拿远,低通滤波的脑补之后,星云左侧尘埃“缺口”和那一条上下延伸的尘埃云配合,似乎组成一个向左张嘴的吃豆人。

吃豆人旁边没找到豆子,肚子里却有不少货。最有趣的是一粒粒黑色的尘埃小球,叫做”包克球“,是一颗颗正在形成的小恒星(们),自身引力让周围尘埃不断掉入,将其包裹至光学不透明,但用红外即可穿透尘埃发现内部原行星盘和原恒星。这个剧场可谓大气磅礴之余,穿插着不少精细的小活。

  1. VdB31 & Barnard 26/27/28

位于御夫座这一片尘埃云丛生的天区,图中偏下的最亮星是御夫座AB,7等变星。VdB 31则是围绕这颗星周围,由尘埃散射/反射蓝色星光形成的反射星云,B26/27/28则是上方几块遮挡了背景星光的尘埃云。

这么浓密的尘埃原来星际空间也有?非也。先看地球高层大气,比如电离层外300km,中国空间站的高度,这里的物质密度很稀薄吧,是每立方厘米100万个原子。而尘埃云是每立方厘米不到1000个原子,差三个数量级。光年尺度的星际空间和日常所见是天壤之别了。

这个星云剧场,除了中心和侧边的光源,都是舞动的尘埃,有CO有氨有小分子有机物,在历史的进程下,有些反射星光,有些遮挡星光,然而还有些尘埃靠自身的奋斗走到了光源周围,临场发挥形成了围绕恒星的尘埃盘。

用望远镜走进三个夜空中的小剧场,在共通的物理规律下听他们讲述彼此独一的故事。有幸听到一二,因为讲罢,他们便四散东西。

:icon_weibo: weibo.com/5456131713/LdHtk6suR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