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12月11日 电鳗 Electrophorus electricus

作者 @霜天蛾

科普探险小说《哈尔罗杰历险记》是许多动物爱好者的童年启蒙。其中有一段情节,是主角兄弟俩在亚马孙河上遇到土匪,弟弟急中生智,抓起一条电鳗就劈头盖脸抽过去,就好像手持一条活的闪电鞭,把土匪打得不省人事。

发电鱼类的“电池”来自体内由电细胞(electrocytes)构成的发电器官,每个电细胞可以发出约0.15伏的电压,电鳗体内有多达5000~6000个电细胞,它们层层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了类似电池串联结构的发电器官。

德国博物学家亚历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于1807年出版的著作,写到他在亚马逊流域考察的经过。他聘请当地渔民捕捉电鳗以供研究,渔民们把大约30匹骡、马赶入一个电鳗出没的池塘,池塘里的电鳗纷纷跃出水面,将身体压在牲畜身上放电,直到电力耗尽,束手就擒,洪堡以两匹马的代价收获了五条电鳗。

美国Vanderbilt大学的肯尼斯•卡塔尼亚(Kenneth Catania)在实验室里还原了洪堡的观测记录,他把鳄鱼模型和人手臂模型伸进养电鳗的水槽,吸引电鳗主动攻击。结果证明,面对体型较大而部分浸入水中的目标,电鳗以主动攻击的方式来防御,紧贴目标跃出水面,使目标受到更猛烈的电击。

卡塔尼亚还观测到电鳗的另一捕食绝招,当水体较为复杂时,电鳗可能很难探测到那些隐藏的猎物,但它会对附近可能有猎物的地方发出试探性的电脉冲,这几股脉冲会迫使周围隐藏的猎物肌肉痉挛,不受控制,更容易现身,此时电鳗再发出高压脉冲将其彻底击昏。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JxXBWsKDP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