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 12月15日 普氏野马 Equus ferus przewalskii
普氏野马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的野生马。近期研究发现,它们可能是由博泰人所驯养的马逃逸野化之后所形成,或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野马”。
进入20世纪上半叶,偏居在亚洲腹地戈壁之中的普氏野马似乎已经完全销声匿迹。至此,之前被圈养起来的个体成了延续普氏野马血脉的唯一希望。只有美国的纽约动物园和辛辛那提动物园、英国乌邦寺、德国哈雷大学和乌克兰阿斯卡尼亚•诺瓦保护区这五家机构的11匹野马成功繁殖了后代。这11匹野马及其子嗣也就成为了延续至今普氏野马种群的奠基者。
1959年,布拉格动物园组织召开了普氏野马的第一次国际研讨会。九个国家的代表聚集一堂,讨论普氏野马的近况和对策。在剑拔弩张的大环境之下,来自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有识之士们超越了纷争达成共识,只有通过境内尚有野马栖息和动物园及饲养机构有圈养个体的各国间友好紧密协作,才可能实现最终留住普氏野马的目标。
在布拉格会议上发布了由西德女科学家埃尔娜•莫尔(Erna Mohr)编制的第一份圈养普氏野马的谱系。她收集了第一批运抵欧洲的野马的资料,为1899至1958年间228匹圈养野马的情况建立了档案。这份延续至今的野马谱系为圈养繁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重建野外野马种群的工作最早在中国和蒙古启动,目前中国已在准噶尔盆地的繁育中心、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和甘肃敦煌进行了野马的野化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阿斯卡尼亚•诺瓦保护区竟然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野放了野马,那场可怕事故形成了一块面积26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现如今这里却成为了野生动物的乐土。
废土之上,马蹄掠过,在万古洪荒的大自然目前,人类的王侯与国土之争,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作者 @鸟人Rob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