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1月26日 鸭嘴兽 Ornithorhynchus anatinus

作者: @翼狼Elang

鸭嘴兽有类似鸭子的嘴巴和脚蹼,又有着像猕猴桃一样毛发密布的长圆形褐色身体,以及一条河狸同款的扁阔的大尾巴。这种“缝合怪”的长相如此奇特,人们第一次见到它的毛皮时,一度认为它是水猴子……啊不对,是鸭子的嘴巴和脚蹼缝合在某种动物身上伪造出来的。最早描述这种动物的英国动物学家乔治•肖(George Shaw),还曾经仔细地检查过标本的身上是否有缝合线。

与鸟类带硬壳的卵不同,鸭嘴兽卵的造型更接近于大型爬行类动物的卵,外壳略带弹性。雌性鸭嘴兽一次产卵一到两枚,经过10天左右的孵化期,鸭嘴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虽然鸭嘴兽是哺乳动物,但没有演化出专门的哺乳结构。因此母兽在哺乳时需要仰躺在巢穴中,让分泌的母乳流入其身体腹侧的“泌乳沟”中,供幼崽舔食。

在鸭嘴兽的“喙”上布满了电流感受器,能够感受昆虫、小型鱼类或者甲壳类等猎物发出的微弱生物电场来准确地定位,然后用扁平的鸭嘴将沙子挖开,筛出食物吞掉。鸭嘴兽在水下的活动能力是非常厉害的,我曾经在悉尼湾水族馆见过一次活着的鸭嘴兽,尝试着用相机给它拍个照结果完全无法对上焦,最终迫于无奈只能拍了视频……

通过这次近距离的接触我发现,鸭嘴兽在水中活动时的动作与水獭、海獭不同,反而更像是海豹、海狮一类的鳍足类动物那样,主要依靠宽大的前肢产生前进的动力,后肢和尾巴则充当着转向舵的作用。

雄性鸭嘴兽还是罕有的具有注毒能力的哺乳动物。在它们两边后肢的踝部内侧各有一根细长的“针”,具有分泌毒液的功能,一旦捕食者被毒针刺中,鸭嘴兽立即就会将毒腺内的毒液注入对方体内,引起剧烈的疼痛和水肿,对体型较小的捕食者还可能产生致命的效果。

在澳洲原住民的传说中,也有着鸭嘴兽独立于天空、大地和水之外——既不是鸟,也不是兽,亦不是鱼——的说法。这种神奇的“缝合怪”曾经在许多重要场合中作为吉祥物出现,澳大利亚也发行过好几种以鸭嘴兽为图案的纪念邮票和纪念币,足见即便是在“神兽遍地走”的澳洲大陆上也是深受人们的欢迎。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JEXvylpyh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