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 3月14日 龙宫翁戎螺
大连贝壳博物馆藏有贝壳5万多个,其中的镇馆之宝,就是龙宫翁戎螺。翁戎螺是一类非常古老的腹足类软体动物,早在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便出现在地球上了。龙宫翁戎螺是翁戎螺中体型最大,也是花纹最漂亮的种类。“翁戎”直译自其日文名オキナヱビス,是日本的海神。
龙宫翁戎螺由荷兰软体动物学家马托伊斯•马里纳斯•舍普曼(Mattheus Marinus Schepman)于1879年命名,以后将近60年内都没有人再发现。如此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发现第二枚,实属奇怪。龙宫翁戎螺通常生活在大陆架边缘的海底斜坡上,栖息深度在50-250米。或许是受限于当时深水捕捞技术,人们很难采集到龙宫翁戎螺。
随着深水捕捞技术的提高,龙宫翁戎螺又重新被人们发现。1968年,台湾渔船又捞获1枚龙宫翁戎螺,这枚龙宫翁戎螺被日本鸟羽水族馆以1万美金的价格买下(当时这个价格可以在台湾买一幢楼)。
时隔不久,1969年5月,基隆市的一艘渔船在钓鱼岛海域作业时又捞获3枚龙宫翁戎螺,除了一只在打捞时受伤死亡,另外两只活体被送到了台湾省立博物馆。当时的媒体直接宣称发现了5亿年前的生物,因此吸引了超过数十万人次参观。
据说当年所有渔船捞到的龙宫翁戎螺近百枚,更有渔民称这种螺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他们都是捞上来在渔船上敲碎了吃肉。当然这种事情绝不会再发生了,一枚品相完美的龙宫翁戎螺在贝壳市场上可以卖到5位数,谁还稀罕那点肉呢?
龙宫翁戎螺还有一个与其他螺类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它的壳上有一条细长的裂缝,用来排泄体内废物。这条裂缝随着螺体的生长,最长可以达到底层周长的一半。大连贝壳博物馆的龙宫翁戎螺更是奇特,它的这条裂缝居然达到了螺顶,原来,大连贝壳博物馆的这枚龙宫翁戎螺是一名船长赠送的,当时这名船长本想把这螺壳当成灯罩,为了增加透光度,人工将裂缝切长了……真是暴殄天物啊!!
作者 @拍螃蟹的张小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