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 4月4日 圣甲虫Scarabaeus sacer
这个清明节同时也是复活节。圣甲虫这种大型蜣螂,在古埃及有着起死回生的含义。圣甲虫滚动着粪球,让古埃及人联想到太阳。圣甲虫将粪球埋于地下,又从地下破土生出新的圣甲虫,一如日落日出,死而复生。人们把饰品做成圣甲虫的形状佩戴在死者的胸前,以便他们如这些甲虫般顺利往生。
圣甲虫头部前侧状如铲子的结构上有着4个大齿,可配合前足分割粪便并制作粪球。因为前足需要频繁地挖掘,柔弱的跗节非常短小,易于忽视;中后足结实并内弯,能让它们在滚动时控制圆滑的粪球。后翅为圣甲虫提供了卓越的飞行能力,这样才能快速赶到“方便”的哺乳动物跟前,吃屎也能接得上热的。
圣甲虫用足来分割压实一块中意的粪便,制作一个紧实致密的育幼粪球。通常,雄性滚动粪球——往往是滚向它们寻粪飞来的方向——雌性则在一旁跟随,但也有雌雄互助共同推粪的情况。滚到这对圣甲虫“认为”合适的地点后,双亲挖掘洞穴将粪球埋入地下。
雌性会在粪球的顶部做一个开口留出卵室的空间,并产入一粒珍贵的卵。像圣甲虫这样有复杂育幼行为的物种常常只产下很少的卵,但它们对后代无微不至的准备,可以保证这些卵有极高的生存率。
幼虫在一个狭小的密闭空间内发育,以粪为食的它们,却没有充分的排粪自由。蜣螂幼虫在发育过程中很少排便,幼虫背部隆起一个“驼峰”,将粪便储存在内。化蛹之前,它们会倾尽毕生之粪涂抹在土壳的内壁,形成光滑而结实的黑色蛹室壁。等到蛹室中的圣甲虫成虫羽化,并度过蛰伏期,它们就会依靠坚硬的前足和头部顶破球壳,钻出地面。像太阳一样,开始一个新的周而复始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