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 5月18日 中华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今天的物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件古生物收藏品。它是一个嵌在四方石块中的圆锥体,中间有好多小格格,看上去像一个宝塔,又像一根切开的竹笋。侧面刻着一首诗:“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这块化石原本的主人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根据题诗推测,它可能是在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加工而成,即公元1080年。
不过它并不是一根笋,而是一种海洋头足动物——中华震旦角石。在“石笋”的根部,也就是最后一节气室中,居住着角石的软体部分;而之后的气室全部是中空的,由一个小管相连,可以向其中注水调节身体的比重。这个结构跟今天它存活的亲戚鹦鹉螺很相似。
在湖北、安徽、贵州等地区,4亿多年前是一片温和而且极富饶的浅海,海洋中到处游弋着形形色色的角石,角石的化石不能说俯拾皆是,也是极其常见的。其实古人也认识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会出现在陆地上。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记载:“……山崖之间往往街螺蚌殻及石子如扁卵者 , 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这是古人对地质变化的朴素理解。
作者: @李希特二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