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asusyf 认知与自身需求的冲突呗
因为现代人最方便获取信息的方式就是网络,所以很多人养成了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以来网络的人际沟通,乃至于把社会关系都放在网络上。
但网络的匿名性和那些”爆炸新闻“的热点特性,让更多的自媒体选择着重报道这些新闻,同样,因为新闻内容能抓住眼球,所以会出现热烈的转发和讨论。结果就是这会使得以来网络社交的人,常年接触到各种最能挑动神经的消息,并在一段时间后,把这些消息当作”这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
平台的智能推送加剧了这一现象。比如本来强奸案数量每年三四万,算一个人活70岁,14亿人口中一般为女性,那这个人在人生中遇到强奸的概率是0.4%(没有考虑一个人遭遇多次性侵),这个概率是高是低那就见仁见智了。但是如果每天打开微博看到的又是哪个哪个大学发生了性侵,哪个明星被曝出来,或者是什么家暴。一遍一遍的重复,强化,会让人更加相信”这是常态“。
这种认知的形成通常是潜移默化的,会在不知不觉间就形成。而且如果跟其他人交流和沟通的比较少,很可能会形成一种无法有效自我认知的状态,简单说就是”我知道我好像哪里搞错了,但我不知道错在哪里“。
至于想找男朋友,在孩童时代就看着父母恩恩爱爱,那自然会把”家庭“这种观念认为理所当然的,青少年时期在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幻想,会让人更加想要获得/达到那个目标,自然就会有想找男朋友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