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清楚以自己身心健康的状况来说并不会活很久,或许比大部分人的生命都会短暂一些吗。因此总是想要在活着的时候解开自己的困惑,但是至今为止什么也没有想通过,也并没有做成过一件事。只是有巨大的撕扯感与悲伤的浪。唯一认识到的就是自己作为人类而出生只是在浪费地球的资源。 ​​​

语言表达能力不断退化,或许还是与人的交流极其少的缘故吗?自己获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只来自于阅读和自己的感官,一直以一种古朴的方式存在着。突然意识到每个人的小小世界也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通过交流就可以不断有新的体悟,更加接近这个世界。我的思维一直非常狭隘,从而影响到语言表达能力。并不知道怎么和人交流,时常发一些简短的文字也只是在自言自语。不过也自知自己是一个让人毫无聊天欲望的人,他人和我说话可能也觉得是一种浪费时间。

也许每一个不同的选择都会形成一个平行宇宙,每次面临选择都会出现一个分岔路口,很多很多个分岔路口像树上自由生长的枝干,我们所处的宇宙只是树上的一片叶子,许多个平行宇宙就是树上形形色色的树叶,看起来很相似却不会完全相同。 ​​​

离生日还有一个月,往年的生日当天都很伤心,今年生日过后一段时间想去上海或是哪里一个人再过一遍生日,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再过一遍不那么伤心的生日,尽管我像是泡在水里皱巴巴的手指皮肤表面,浸泡在不可名状的悲伤里。 ​​​

无意中看到这个剪辑视频,后半段配的音乐是陈老师的《华丽的冒险》,「长长的路的尽头是一片满是星星的夜空。」这次歌词配上的画面是大雨中雨滴不停落在满是泥泞的车窗上的画面,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画面像是一闪一闪的星星。
这首歌的确与其中的一些情节相性很好。「不愿放开手,不愿让你走,疯狂的梦没有了你,还有什么用。」
【“ 不 只 是 纯 爱 ”-哔哩哔哩】 b23.tv/rftUgeQ

之前在书店里看Patti Smith的《只是孩子》,看到里面写年轻时候她和恋人没办法支付两份美术馆展览的门票费用,就一位进去看,出去后再给另一位描述里面的情况,在这样的生活中做着彼此的灵魂伴侣。
是哪怕不能一直做恋人也不可惜的纯粹的爱恋。

虽然很多理论都会说长期孤独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有各式各样的坏处,但还是一直处于“孤独”的状态,不知道怎么社交,不清楚如何交朋友,不知道如何轻松地展开聊天。
这个时代与人连接变得很简单,对我来说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异常困难。 ​​​

看《怪物》的时候觉得老年时候的田中裕子的气质让自己联想到一位演员,直到刚刚才想起来是李沧东《诗》里面饰演老奶奶的尹静姬女士。想搜索一下尹静姬女士的近况,发现她在2023年1月就去世了,看到那条一年前的新闻愣了一会。
虽然老艺术家们的人生总会走到尽头,但总觉得他/她们的艺术生命无限接近于永恒。

看省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实施方案里有一条写着“全力满足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定向培养需求。优化招生结构,引导扩大高中教师、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急需紧缺学科教师和男教师培养规模。”
看到“男教师培养规模”这一点实在觉得困惑,想不通什么科目是男教师有教学优势的。有说法会往学生性别角色认知或是性格养成上引,这一点也让自己觉得困惑。

@cheel 啊我在阅读小说的时候脑海里还是自己的声音在“读”,能够自己在脑海里配出角色声音,感觉是会是很沉浸式的阅读体验(o^^o)♪ 自己脑海里会出现其他声音的场合,基本上是睡前偶尔大脑里会开始自己编一些电影短片之类的画面闪动🍃

究竟是说第一个说黑川想矢像是小松菜奈和苏打的孩子会有的长相,找来侧颜照片已经越看越像两位的融合了(?) ​​​

@landbelowthewind
原来如此!(ᐡ o̴̶̷̤ ﻌ o̴̶̷̤ ᐡ)谢谢回复

最近才知道一部分人在思考时脑海中不会出现自己的声音在说话。思考的内容会变成自己说话的声音出现在脑海里,之前曾经以为每个人都是以这种方式思考。还在想不能听见脑海中自己的声音的话究竟是以什么方式思考的,难道是像视频弹幕一样滚动的文字(说笑的)
脑袋里像是有24小时电台节目一样,特别注意到一点突然会觉得很奇怪。(大脑甚至无法“放空”,只觉得里面一直在说话。)

将社交软件当成日记用,把自己觉得讨厌的自己身上的那一部分也记下来。尽管自己还是觉得“被讨厌”让我情绪复杂,但是接受了人会对自己产生各式各样看法这件事,喜欢与讨厌都是对方的决定,自己需要做的就只是袒露“真实”。 ​​​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