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随便一扫,就让人激动不已[憧憬]

- 转发 @光头怪博士 : 昨天发布的JWST镜面精细共相定标图像有5K高清大图了: :sys_link: 网页链接 (可能需要那啥)

看看看看看,这些都是图像上的或近或远的星系。好想抱着每个星系都亲两口!你们都好可爱!

也许在大家看来,这些都好看,但无非就是一坨坨离我们很远的恒星系统。但是在我们做星系的人看来,这些只是在工程校准阶段被随机挑中的、并不反应JWST科学能力1/10的图像映射出的是这个领域的下一个春天!

不夸张地说,对着这一张JPEG格式的图片,我能讲3节课。

图一:里是标准有显著鞍桥 (Ansae) 结构的正向棒旋星系 (Bar Spiral) ;Ansae是恒星棒两端因为轨道相空间密度高而聚集的恒星,形成机理,是否能长期存在?对演化有什么影响?这些都还不清楚。一般来说,你问一个做天文的”Ansae是啥?”,他能够正确回答,那说明这个人肯定花了太多时间看星系图像。。。

图二:舒展地晚型漩涡星系。好玩的是中心的“亮点”。这么晚型的星系核球不显著也不该这么致密,我赌一定是AGN活动。

图三:啊啊啊,这些小怪物们我的心都快化了!右上角那个应该是一个恒星盘上有很多恒星形成团块结构的盘星系,Clumpy Disc。这样的星系在现在的宇宙几乎不多见了,是高红移富气体和盘尚未完全稳定的产物。在HST的图像上,这些团块究竟是电离气体为主还是有明显的恒星成分?能一直幸存到掉落到星系中央吗?能促进核球的形成,从而让盘变得稳定吗?这些都还没有答案。但JWST是红外望远镜!毋庸置疑,这些小团块都是恒星结构!

图四:正在和小星系并合的盘星系。可以看到很明显地因为潮汐作用引起的旋臂,而且一侧有明显的加强。熟悉深空摄影的朋友可以想想M51。这一幕格外感人,因为我们的银河系在历史上就曾经有过这样的面貌。Gaia卫星从银河系里“考古”出了至少两次、相隔并不久远的并合事件。

图五:三个侧向盘星系凑在了一起。虽然大概率是视向方向的投影,但不妨碍这些优雅而纤细地结构带给你一种宁静祥和的美感。中间那个星系“薄如蝉翼”,所谓“超薄星系” (Super-thin,是的,这是。。。术语)。这些结构如此脆弱,以至于有些天文学家觉得它们在一个弱肉强食的宇宙里无法存在,能“挑战宇宙学”。法国有一位姓“锤子” (Hammer) 的天文学家和一位华裔天文学家杨雁宾倒是很早就用数值模拟展示了这样的星系可以经由并合产生,只要轨道、质量、气体比例条件满足。

图六,图七:拥有精细结构的漩涡星系。图六何尝不像我们的邻居M31;图七旋臂上那串珠光宝气的恒星形成区!啊,我已经可以想象如果把HST的光学图像和JWST的近红外图像叠起来有多好看了!!!!

:icon_weibo: weibo.com/5456131713/Lkd5655gR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