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祝你生日快乐// @未完成_11 :也是我生日[允悲]// @EasyNight :还记得这个追日全食发现新元素的故事吗?今天是它主人公皮埃尔·让森的生日。没错,2号元素氦的发现者,生日是2月22日[doge] #20220222也是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 转发 @EasyNight : 15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68年8月18日,一场日全食在地球上演,穿过非洲、南亚,到大洋洲北部结束。这场日全食,在天文学上可谓平淡无奇,但却有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让它永远载入史册——人类第一次通过观测太阳的光谱,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氦。
19世纪中叶,正好是原子光谱观测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那时候,人们已经发现,太阳光通过分光镜过后,不仅会变成“七色光”,而且其中还会出现一些“暗线”,也就是说,有一些颜色的光不见了。这些不见的光去哪儿了呢?答案是,被太阳上的物质给吸收了。构成物质的原子,都会吸收或者发出一些特定颜色(也就是波长)的光;各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吸收或者发出的光,都对应着独特的一系列波长;这就是它们的 #光谱 。如果我们让原子自己发光,就会看到光谱中出现这几种颜色的“亮线”;如果让原子从白光中吸收了这些颜色,就会看到光谱中在相同位置出现了“暗线”。通过这些亮线或者暗线在光谱中的位置,我们就能辨别出这里面是哪种元素。
“光谱观测”这把利剑,让人类拥有了隔空对话的本领。人们不再需要跑去太阳上挖一块肉回来分析,就可以知道太阳有哪些物质组成。到19世纪60年代前后,人们已经在太阳光谱中发现了好几种地球上已知的元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观测普通的太阳光了。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地球上最壮丽的天象——日全食,希望能寻找到更加独特的观测结果。
1868年8月,法国天文学家让森(Pierre Janssen)远渡重洋,来到了印度的东海岸,在一座叫贡土尔(Guntur)的城市里,成功地观测了这次日全食。在这次日全食的光谱记录中,他发现了一条波长为 587.5 nm 的黄色亮线——这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黄线,找遍那时地球上已知的所有元素,也找不到这条黄线。
无独有偶,两个月后,英国天文学家洛克耶(Norman Lockyer)也在对太阳的观测中发现了这一条亮线。因而他们确定,这一定是一种地球上没有见过的,全新的元素。于是,为了向太阳(Helios)致敬,他将这种元素命名为“Helium”,意思是“太阳的元素”。
没想到,“太阳的元素”很快就名不副实了。到了1895年,人们在地球上也发现了这种元素,并且知道了这是一种轻飘飘的、惰性的气体。……(再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大概就知道了[偷笑]你看菌菌手里拿的气球,就是用氦气充的,又安全又好玩呢~)当然啦,氦气可不仅仅是充个气球玩的,在科研和工业生产上都有重要的用途呢。
过去,神学家曾经说过,“天”和“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组成太阳的物质比组成地球的物质要更加“高贵”。对这样的说法,人们曾经深信不疑。过去还有人预言,人类永远也无法登上太阳去(是的,永远不能,即使晚上去也不行),因而分析它的物质组成也是不可实现的任务。光谱学的诞生,对这些说法毫不留情啪啪地打了脸。
从此,人们对天地万物的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开拓。小到原子分子,人类通过光谱探索了它们的精细结构,又反过来越来越接近完美地解释了光谱本身的来源;大到宇宙万物,人类通过光谱了解了各种天体的物质组成、运动方式、演化途径,推演出了宇宙的前世今生。甚至,我们还知道了,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来自星星的你”。
可以说,光谱的发现为宇宙中最宏观和最微观的物质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让人类真切地拥有了见微知著的本领。科学的思想带领人类冲破了神学的束缚,从此“天”“地”的组成物质不再有贵贱之分,物质运动的规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人合一”。
如果说光谱学的诞生引领了科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跨越,那么氦元素的首次发现,则是其中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所以,当你玩着氦气球时,想想看手里的东西是在150年前的今天通过一场日全食发现的,会不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讲了这么多,菌菌玩气球去啦~
还记得这个追日全食发现新元素的故事吗?今天是它主人公皮埃尔·让森的生日。没错,2号元素氦的发现者,生日是2月22日[doge]
- 转发 @EasyNight : 15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68年8月18日,一场日全食在地球上演,穿过非洲、南亚,到大洋洲北部结束。这场日全食,在天文学上可谓平淡无奇,但却有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让它永远载入史册——人类第一次通过观测太阳的光谱,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氦。
19世纪中叶,正好是原子光谱观测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那时候,人们已经发现,太阳光通过分光镜过后,不仅会变成“七色光”,而且其中还会出现一些“暗线”,也就是说,有一些颜色的光不见了。这些不见的光去哪儿了呢?答案是,被太阳上的物质给吸收了。构成物质的原子,都会吸收或者发出一些特定颜色(也就是波长)的光;各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吸收或者发出的光,都对应着独特的一系列波长;这就是它们的 #光谱 。如果我们让原子自己发光,就会看到光谱中出现这几种颜色的“亮线”;如果让原子从白光中吸收了这些颜色,就会看到光谱中在相同位置出现了“暗线”。通过这些亮线或者暗线在光谱中的位置,我们就能辨别出这里面是哪种元素。
“光谱观测”这把利剑,让人类拥有了隔空对话的本领。人们不再需要跑去太阳上挖一块肉回来分析,就可以知道太阳有哪些物质组成。到19世纪60年代前后,人们已经在太阳光谱中发现了好几种地球上已知的元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观测普通的太阳光了。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地球上最壮丽的天象——日全食,希望能寻找到更加独特的观测结果。
1868年8月,法国天文学家让森(Pierre Janssen)远渡重洋,来到了印度的东海岸,在一座叫贡土尔(Guntur)的城市里,成功地观测了这次日全食。在这次日全食的光谱记录中,他发现了一条波长为 587.5 nm 的黄色亮线——这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黄线,找遍那时地球上已知的所有元素,也找不到这条黄线。
无独有偶,两个月后,英国天文学家洛克耶(Norman Lockyer)也在对太阳的观测中发现了这一条亮线。因而他们确定,这一定是一种地球上没有见过的,全新的元素。于是,为了向太阳(Helios)致敬,他将这种元素命名为“Helium”,意思是“太阳的元素”。
没想到,“太阳的元素”很快就名不副实了。到了1895年,人们在地球上也发现了这种元素,并且知道了这是一种轻飘飘的、惰性的气体。……(再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大概就知道了[偷笑]你看菌菌手里拿的气球,就是用氦气充的,又安全又好玩呢~)当然啦,氦气可不仅仅是充个气球玩的,在科研和工业生产上都有重要的用途呢。
过去,神学家曾经说过,“天”和“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组成太阳的物质比组成地球的物质要更加“高贵”。对这样的说法,人们曾经深信不疑。过去还有人预言,人类永远也无法登上太阳去(是的,永远不能,即使晚上去也不行),因而分析它的物质组成也是不可实现的任务。光谱学的诞生,对这些说法毫不留情啪啪地打了脸。
从此,人们对天地万物的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开拓。小到原子分子,人类通过光谱探索了它们的精细结构,又反过来越来越接近完美地解释了光谱本身的来源;大到宇宙万物,人类通过光谱了解了各种天体的物质组成、运动方式、演化途径,推演出了宇宙的前世今生。甚至,我们还知道了,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来自星星的你”。
可以说,光谱的发现为宇宙中最宏观和最微观的物质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让人类真切地拥有了见微知著的本领。科学的思想带领人类冲破了神学的束缚,从此“天”“地”的组成物质不再有贵贱之分,物质运动的规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人合一”。
如果说光谱学的诞生引领了科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跨越,那么氦元素的首次发现,则是其中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所以,当你玩着氦气球时,想想看手里的东西是在150年前的今天通过一场日全食发现的,会不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讲了这么多,菌菌玩气球去啦~
2019年,国内引进了世界赏云协会的最新大作《一天一朵云》与我们见面,读者可以通过这本小书,领略天空的美好,这本书记录着一场绚丽的云朵奇观盛典!
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世界各地云彩爱好者们最新拍摄的精彩大片,也可以看到古老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中对云与大气现象的生动描绘。一幅幅独一无二的时空快照,再加上科学有趣的 文字内容,使每一页都为我们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期待明晚的闭幕式!// @Steed的围脖 :// @风云梦远 : 地面灯火被含水量高、云滴直径较大的低云散射,让夜空成为了五环辉耀的银幕
- 转发 @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 : 剛從動物博物館出來,只見對面小區上空出現一個蹊蹺的圓環,疑似外星人飛船軌跡[可怜][可怜]
回到家才知,鳥巢在試五環燈光呢[笑cry][笑cry]
北京·国家动物博物馆
普普通通// @于海童_THU :只是家里普普通通的楼顶晾晒场[doge]今天是深圳近期最后能看见太阳的日子了,朋友们不冲一波// @EasyNight :菌菌的关注点是,一边能看月升一边能看日落,这机位[酸]
- 转发 @于海童_THU : 在霾中没有拍到满意的月亮,转过头正好是一轮红日,立刻改拍日落了。元宵节快乐!
500PF + 1.4x,大幅度裁切
深圳·翻身(地铁站)
菌菌的关注点是,一边能看月升一边能看日落,这机位[酸]
- 转发 @于海童_THU : 在霾中没有拍到满意的月亮,转过头正好是一轮红日,立刻改拍日落了。元宵节快乐!
500PF + 1.4x,大幅度裁切
深圳·翻身(地铁站)
天上的金星和地下的街市……
- 转发 @三夏shiny : 虎年的第一条银河,正月十四日拍摄于黄山光明顶。当时天空的近满月刚落下去,黑夜只能持续短短的几十分钟,面对着云海和寒风记录这一短暂的瞬间。最亮的那一颗就是人们熟称的启明星(太白金星)。
哇好棒!(本菌觉得,南十字应该改名南菱形座才对[允悲])
- 转发 @丶Windsky丶丶丶 : 当银河与南十字同框~ :sys_link: 昆明
带回来了让右边抽个奖送粉丝?[可怜]// @天文博物馆 :这块不错啊,可惜带不回来[黑线]
- 转发 @Steed的围脖 : 好奇号火星车继续在夏普山上攀爬,这是它在路上拍到的一块有趣的石头,看起来相当光滑。能看出来这是怎么形成的吗?[思考]图源:NASA/JPL-Caltech
回复 @天高月小 :可里可里可里,EN变!// @天高月小 :今天的EN怎么有点像巴巴爸爸呢[坏笑]
- 转发 @EasyNight : 2月16日,太阳进入了宝瓶座的势力范围~同时明天清晨水星将会迎来西大距,要不要趁这个机会看个水星呢? #和EN菌一起拍今夜星空
二龙戏珠真是太好玩了
- 转发 @可见的暗物质-J- : 虎年元宵的月墩墩十七圆,距离正月十七还有几个小时,算是比较圆了[嘻嘻]一不小心又拍了很多张,因为终于等到一个晴朗天气的满月[偷笑] @叶梓颐-巡天者 @EasyNight @天文博物馆 @我们的太空 @看星星的嫦娥 @广东天气 @a7CLUB
可以反过来问:拍摄时间是几点[doge]
- 转发 @摄影师施欢 : 元宵之夜,月亮上方偏左的星星如果是南河三,那么求这是多少度月晕?[开学季] @EasyNight @潮汕气象爱好者 @天象爱好者 @潮州天文天象爱好者
刚果(金)
明天早上日出前,东方低空不仅能看到西大距的水星,同时还有亮瞎眼的金星,和不那么亮瞎的火星同时在闪耀,值得一看哦!
- 转发 @EasyNight : 2月16日,太阳进入了宝瓶座的势力范围~同时明天清晨水星将会迎来西大距,要不要趁这个机会看个水星呢? #和EN菌一起拍今夜星空
这系列对梁老师采访很棒,[蜡烛]
- 转发 @返朴 : 中学的他,爱好魔术却因为没有“魔术学院”报考了物理专业,刚入大学对物理也并没有很浓厚的兴趣……现如今,他却成为还在 #物理 教学领域一线工作的老先生?这几十年来,他与物理交织在一起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则贤问学录——梁灿彬篇(上)
https://weibo.com/5456131713/LfK7t0O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