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空往事_朱进 :应该是前面各位大神推测的,肯定跟刚刚发射的星链G4-11相关的现象。附图是根据heavens-above给出的轨道根数由stellarium给出的G4-11在那个时间所在的位置,正好都能对的上。 :sys_link: 查看图片
- 转发 @清华天文协会 : 2.26凌晨2:28 北京郊区的北天流星监控发现一不明飞行物,谁能解释下?会是昨晚发射的星链,火箭第二级再入点火么?
#北京不明飞行物 @Steed的围脖 @航天爱好者网 @李召麒 @MickeyChill
北京
清华天文协会的微博视频
https://weibo.com/5456131713/Lhj6ZA1WW
到现在还没有100转,本菌这一百多万粉丝们都在干啥[二哈]
- 转发 @EasyNight : 【文末有扌由桨浮力~】
当当当!本菌叒出(fanyi)新书啦!
今天EN菌要隆重推出一本由本菌翻译的新书,名字有点长,叫《 #像睡前故事一样好懂的天体物理学 》
这是一本由天体物理学家写的睡前故事集。作者是丽莎·哈维·史密斯,既是一名做科研的天体物理学家,又是一位仰望星空的天文爱好者。
她也曾在小时候怀着好奇和梦想寻找哈雷彗星,现在已使用着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去探索宇宙。她写下这本书,就是为了与大家一起,用童真的视角向宇宙提问,用科学家的眼光来作答。
虽然书名很长,但故事都很短小精悍。全书一共四十多篇小故事每篇只需要3分钟就能读完。这四十多个故事,从地球到太空,从太阳系到系外天体,从银河到宇宙,带你在入梦之前遨游天文的世界。
有些故事你可能从来没听过,读后会直呼大开眼界;有些知识你可能以前就懂得,读后会发现原来故事还能这样讲!3分钟虽短,但却能把一个个宇宙的故事,讲得峰回路转,又妙趣横生!
全书每个故事都有一张好玩的插图,温馨甜美而又脑洞大开。当本菌第一眼看到它们时都惊呆了——这不就是EasyNight的风格吗!于是,毅然决定将本书翻译引进给大家共同欣赏[害羞]
如果你是
• 对星空充满向往的3-∞岁孩子
• 对治愈系漫画没有抵抗力的少年
• 喜欢阅读美妙文字描绘宇宙的天文爱好者
• 希望给孩子讲长知识的科学故事的爸爸妈妈
• 关注EN菌0~7年的新老菌丝
• ……
那么别犹豫了,本书就是你的菜!
本书是中国国家地理图书《科学三分钟》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
【菌丝浮力!抟犮这条微博即可参与㹨桨,本菌将从抟犮的菌丝里㹨出三位,每人熷送全套《科学三分钟》(一套三册),2月最后一天的23奌59分开桨!】
【想要直接下單,可以戳本菌置顶微博的那个掂,有优恵价挌哦!】
拍啊拍啊连拍三天!// @呆萌的小马驹 : 今早的,明天会更近点[月亮]✨ [打call] :sys_link: 评论配图
- 转发 @EasyNight : 「二星戏月」将连日放送。[憧憬]
金星、火星、月球,将如何命运般地相遇,又会走向何种结局?[思考]
明后天凌晨,锁定东南低空,让我们与金火月一起,度过日出前的温柔时光。[打call]
一般来说吧,周末比工作日醒得早——舍不得睡啊// @Pluto不是冥王星 : 天终于晴了,就是不知道起的来不[笑而不语]
- 转发 @EasyNight : 「二星戏月」将连日放送。[憧憬]
金星、火星、月球,将如何命运般地相遇,又会走向何种结局?[思考]
明后天凌晨,锁定东南低空,让我们与金火月一起,度过日出前的温柔时光。[打call]
「二星戏月」将连日放送。[憧憬]
金星、火星、月球,将如何命运般地相遇,又会走向何种结局?[思考]
明后天凌晨,锁定东南低空,让我们与金火月一起,度过日出前的温柔时光。[打call]
是的,牛角很清晰[威武]
- 转发 @Ocean-1987 : 复兴号和猎户座 请教老师,右边的是金牛座吗? @EasyNight @Steed的围脖
菌菌也在其中几处看过[憧憬]// @Steed的围脖 :转需。
- 转发 @SpaceLens云上天镜 : 还不知道在哪最适合看火箭吗?
文昌火箭发射摄影攻略图来啦!
我们用三年火箭拍摄的经验,整理并制作了文昌发射场最适合拍摄火箭发射的六大主流机位示意图,我们希望可以帮助到每一个来拍摄、观看火箭的你。
本图注明出处即可免费转载(遵循CC知识开源协议),欢迎大家转发保存收藏~
我们会持续更新此攻略图,目前本图体积约20mb。(当前最新版为1.2版本)
策划:SpaceLens运营团队
摄影师:单彪 关天宇 付悦欣 晏泽华 杨昊 王达文
[悲伤]
- 转发 @Steed的围脖 : 随着乌克兰局势恶化,拜登表示将实施新的制裁,影响俄罗斯的太空计划。于是,有人开始认真考虑,美俄在国际空间站方面能否继续合作。换句话说,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舱段和俄罗斯舱段有没有可能分家呢?
简单来说,没有这种可能。
因为两边的舱段结合得太深了,都需要对方提供的服务才能在太空持续运行。
俄罗斯舱段所有的指令、控制和生命维持系统,现在都是完全从美国舱段复制过来的。此外,由于最初规划的太阳能板阵列因经费不足而被砍,俄罗斯舱段一直依赖美国舱段提供部分电力。
美国当然可以威胁给俄罗斯舱段“拔电”,但如此一来,电力不足的俄罗斯舱段就无法提供推进支持。鉴于整个国际空间站都依赖俄罗斯舱段进步号飞船的推进系统才能维持轨道高度,也只有依靠俄罗斯舱段才能对空间站作大规模的姿态调整,“拔电”显然是一种自废武功的操作。
最近刚发射升空跟国际空间站对接的美国天鹅座货运飞船,虽然也具备了推进能力,可以帮助维持空间站轨道高度,但因为它对接于空间站中部,对于姿态调整没有太大的帮助。
总之,国际空间站的美俄舱段不可能分家。如果非要强行分家,两者都没有能力独立运行,会双双坠回到地球大气层烧毁。
不过,随着美国重新掌握载人航天发射能力,此前十多年来依赖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才能送人上天的局面已经不再,美俄互换宇航员乘坐对方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计划,倒是有可能受到影响(比如不给对方宇航员发签证之类……)而暂时中止。
这种情况下,双方甚至可以要求各自的宇航员“各回各家”,然后关闭中间的舱门,让实质上分不开的美俄舱段,人为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间站。不过,长期共同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宇航员估计不会执行这样的指令。另外,遇到突发险情的话,这种状况也不利于宇航员的自救。
所以,至少在国际空间站方面,美俄应该会继续保持一定的合作关系。否则,恐怕就真的会像俄罗斯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回应时说的那样——“如果你阻止与我们合作,谁会拯救国际空间站不受控制地脱轨,并落入美国或者欧洲境内呢?”
似乎,这不是在硬杠拜登,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在威胁了。
太空第一人尤里‧加加林当年在轨道上看到地球时,惊叹于地球的美丽。“各位,我们要保护并增添她的美丽,而不要去破坏她!”
但愿,太空不要在美丽的地球之后,成为人类勾心斗角的下一个战场……
图为国际空间站凌月,图源:Andrew McCarthy
催不催眠取决于你给别人讲得咋样[doge]// @听着眼熟 :我以为是催眠的了。
- 转发 @EasyNight : 【文末有扌由桨浮力~】
当当当!本菌叒出(fanyi)新书啦!
今天EN菌要隆重推出一本由本菌翻译的新书,名字有点长,叫《 #像睡前故事一样好懂的天体物理学 》
这是一本由天体物理学家写的睡前故事集。作者是丽莎·哈维·史密斯,既是一名做科研的天体物理学家,又是一位仰望星空的天文爱好者。
她也曾在小时候怀着好奇和梦想寻找哈雷彗星,现在已使用着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去探索宇宙。她写下这本书,就是为了与大家一起,用童真的视角向宇宙提问,用科学家的眼光来作答。
虽然书名很长,但故事都很短小精悍。全书一共四十多篇小故事每篇只需要3分钟就能读完。这四十多个故事,从地球到太空,从太阳系到系外天体,从银河到宇宙,带你在入梦之前遨游天文的世界。
有些故事你可能从来没听过,读后会直呼大开眼界;有些知识你可能以前就懂得,读后会发现原来故事还能这样讲!3分钟虽短,但却能把一个个宇宙的故事,讲得峰回路转,又妙趣横生!
全书每个故事都有一张好玩的插图,温馨甜美而又脑洞大开。当本菌第一眼看到它们时都惊呆了——这不就是EasyNight的风格吗!于是,毅然决定将本书翻译引进给大家共同欣赏[害羞]
如果你是
• 对星空充满向往的3-∞岁孩子
• 对治愈系漫画没有抵抗力的少年
• 喜欢阅读美妙文字描绘宇宙的天文爱好者
• 希望给孩子讲长知识的科学故事的爸爸妈妈
• 关注EN菌0~7年的新老菌丝
• ……
那么别犹豫了,本书就是你的菜!
本书是中国国家地理图书《科学三分钟》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
【菌丝浮力!抟犮这条微博即可参与㹨桨,本菌将从抟犮的菌丝里㹨出三位,每人熷送全套《科学三分钟》(一套三册),2月最后一天的23奌59分开桨!】
【想要直接下單,可以戳本菌置顶微博的那个掂,有优恵价挌哦!】
右边[允悲]// @Tea-tia :我拍的为什么出处不明[吃瓜]// @地热研究所 :月华欣赏。出处不明。
- 转发 @Tea-tia : 月亮拿起了画笔,不小心打翻了天空中的调色盘🎨
【文末有扌由桨浮力~】
当当当!本菌叒出(fanyi)新书啦!
今天EN菌要隆重推出一本由本菌翻译的新书,名字有点长,叫《 #像睡前故事一样好懂的天体物理学 》
这是一本由天体物理学家写的睡前故事集。作者是丽莎·哈维·史密斯,既是一名做科研的天体物理学家,又是一位仰望星空的天文爱好者。
她也曾在小时候怀着好奇和梦想寻找哈雷彗星,现在已使用着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去探索宇宙。她写下这本书,就是为了与大家一起,用童真的视角向宇宙提问,用科学家的眼光来作答。
虽然书名很长,但故事都很短小精悍。全书一共四十多篇小故事每篇只需要3分钟就能读完。这四十多个故事,从地球到太空,从太阳系到系外天体,从银河到宇宙,带你在入梦之前遨游天文的世界。
有些故事你可能从来没听过,读后会直呼大开眼界;有些知识你可能以前就懂得,读后会发现原来故事还能这样讲!3分钟虽短,但却能把一个个宇宙的故事,讲得峰回路转,又妙趣横生!
全书每个故事都有一张好玩的插图,温馨甜美而又脑洞大开。当本菌第一眼看到它们时都惊呆了——这不就是EasyNight的风格吗!于是,毅然决定将本书翻译引进给大家共同欣赏[害羞]
如果你是
• 对星空充满向往的3-∞岁孩子
• 对治愈系漫画没有抵抗力的少年
• 喜欢阅读美妙文字描绘宇宙的天文爱好者
• 希望给孩子讲长知识的科学故事的爸爸妈妈
• 关注EN菌0~7年的新老菌丝
• ……
那么别犹豫了,本书就是你的菜!
本书是中国国家地理图书《科学三分钟》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
【菌丝浮力!抟犮这条微博即可参与㹨桨,本菌将从抟犮的菌丝里㹨出三位,每人熷送全套《科学三分钟》(一套三册),2月最后一天的23奌59分开桨!】
【想要直接下單,可以戳本菌置顶微博的那个掂,有优恵价挌哦!】
成都理工大学设立行星科学本科专业[思考][思考]这是他做的决定吗→
查看图片
- 转发 @0星空下的守望者0 : 祝贺齐鲁师范学院、广州大学新增天文学本科专业!距离上次新增天文学本科专业已过去4年。
此外,本科专业目录新增行星科学专业(理学,四年制);祝贺成都理工大学新增行星科学本科专业,成为全国首个拥有行星科学本科专业的高校!。
还是这个比喻好👉🏻// @霜枫岂思故园林 :含着珠子的龙?
- 转发 @Steed的围脖 : 哈勃望远镜拍到的一张新照片显示,两个星系之间的正面碰撞,催生出了罕见的恒星孕育狂潮。
这两个相互作用星系统称为Arp 143,其中闪亮而扭曲、正在形成恒星的旋涡星系是NGC 2445,另一个不那么闪亮的则是NGC 2444。
天文学家认为,这两个星系相互对穿,点燃了NGC 2445中形状独特的恒星形成狂潮,成千上万的恒星正在其中诞生。这是因为这个星系富含气体,而气体是形成恒星的原料。不过,它还没有逃脱NGC 2444的引力魔爪。
两个星系正在进行一场宇宙拉锯战,而NGC 2444似乎正在赢得这场战争。它将气体从NGC 2445中抽出,形成了由新诞生的恒星组成的怪异三角形。
NGC 2445中的这场恒星形成狂潮,由外而内席卷了整个星系。天文学家估计,两个星系之间像太妃糖一样被拽出来的气体丝里的恒星,诞生于大约5000万到1亿年前。随着NGC 2445继续缓慢远离NGC 2444,这些新生的恒星被抛在了后面。
NGC 2445中心附近新诞生的恒星年龄约为100万到200万岁,哈勃望远镜甚至能分辨出其中一些单颗的恒星,它们是星系中最亮最大的恒星。图中大多数明亮的蓝色团块是恒星集合体,而粉红色团块则是仍被尘埃和气体所包裹的年轻星团。
尽管上述大部分的恒星形成活动都发生的NGC 2445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另一个星系就毫发无伤。引力的角力将NGC 2444拉伸成了一个奇怪的形状。这个星系由老年恒星构成,没有新的恒星诞生,因为早在两个星系相遇之前,这个星系里的气体就流失殆尽了。
这两个星系位于天猫座中,距离地球大约1.9亿光年。
图源:NASA, ESA, STScI, Julianne Dalcanton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Astrophysics / Flatiron Inst. an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后期:Judy Schmidt
多锻炼锻炼,就能随意切换凹凸了……// @疏了东坡胡适之 :我老是把月面的陨坑看成凸出来的包,这个怎么破?谁教下我[允悲]
- 转发 @Steed的围脖 : 印度的月船二号最近公布了一批数据,包括轨道器高分辨率相机(OHRC)拍摄的影像,覆盖了当年NASA阿波罗12号的登月地点。从照片(图一)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阿波罗12号登月舱的下降段,以及更早前着陆在附近的勘测者3号探测器,连阿波罗12号宇航员在月面行走的足迹也能看清。图源:ISRO
詹姆斯韦布望远镜也是一个微操的传奇!
- 转发 @天文小组李镇业 : 詹姆斯韦布望远镜的镜片是如何调整位置的?
首先来点老生常谈:在发射之后JWST的18块镜片都可以独立移动,以此拼接成一块完整的镜面。每个镜片的位置和朝向由6个相同的促动器组成的“六轴平台”负责,它们组合在一起可以控制镜片的三个平动方向和三个转动方向。相信很多人对这种设计并不陌生,例如FAST的馈源舱就可以看作一个巨大的六轴平台。
但让这些促动器堪称黑科技的,是它们的技术参数,以及精妙的实现方式。这些促动器可以让镜片在6度的范围内摆动,相当于22mm的行程,但是调整的步长却只有7.7nm,中间相差超过6个量级。想象一根尺子,上面有三百万根刻线,这把尺子会是什么样?
如果让大家猜测的话,可能有的人会说用压电材料,有人会说音圈电机也可以,这些是常见的技术了。不过在JWST上,还有一个关键的技术要求:在断电后能保持原来的位置。这是因为望远镜是在极低的温度下运行,任何耗电的设备都会发热,对望远镜的温控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所以工程师还是采用最传统的机械结构来实现看似不可能的要求。不光做到了,还只用一台步进电机就实现了跨越6个量级的微调。是不是很神奇?
显然,为了实现如此大的行程和如此精确的微调,每套促动器需要分为粗调和微调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串联在一起,粗调负责大行程,微调负责高精度。粗调部分没什么特殊的,就是一个非常精密的螺杆,将步进电机的旋转转化为伸缩。
而精调部分就比较精巧了。首先,步进电机安装在一个偏心的轴承上,随着电机的旋转,轴承会有大约1mm的上下摆动。电机上有一个60:1的减速器,这样转一圈大概是1440步,所以这种上下摆动的分辨率大概到了微米量级。而这还不够,还需要把这个摆动继续缩小。
这个1mm的摆动传导到一个A形架子的中心。可以想象这个A形架是一套连杆组成的系统,当两个脚固定的时候,中心横杆的长度如果有改变,A字尖端的高度就会有相应变化,不过幅度小得多。就这样,一个大范围的运动就转换成了一个小范围的运动。把偏心轴承安装在A形架的横杆位置,镜片安装在尖端位置,通过这套机构,可以把运动减小一百倍,所以我们就从微米级的精度来到了纳米级。当然这里的A形架都是一整块材料做成的,完全靠材料的弹性形变来进行上述的运动。
那么,如此迥异的两个机构是如何只通过一台电机控制的呢?通过特殊的“离合器”。乍看上去是两个相同的齿盘,只不过——两个齿盘上都只有一个齿。上部带动下部旋转时,可以向一个方向正转,而一旦上部开始反转,需要反转大概一整圈,下部才会开始反转。
而粗调与精调的区别,就在这反转的一圈之内。电机和精调安装在上部,粗调安装在下部。需要粗调时,电机带动下部的粗调旋转,这时精调虽然也在旋转,但只是一上一下的往复运动而已。一旦粗调结束,电机就开始反转,这时候就只有精调在运动,粗调自然就停在原来的位置了。因为精调是由偏心轴承带动的,只需要半圈就可以调整到任何想要的位置。
就这样,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活动部件,只靠电机的正反旋转,就可以实现粗调和精调的选择。一旦调整到位,由于各部分之间的摩擦力,促动器就固定在最终的位置。只需要把电机断电,就不会产生任何热源干扰望远镜的观测了。
[允悲]// @Steed的围脖 :[吐]// @天文博物馆 :感觉这个星系吐了
- 转发 @Steed的围脖 : 哈勃望远镜拍到的一张新照片显示,两个星系之间的正面碰撞,催生出了罕见的恒星孕育狂潮。
这两个相互作用星系统称为Arp 143,其中闪亮而扭曲、正在形成恒星的旋涡星系是NGC 2445,另一个不那么闪亮的则是NGC 2444。
天文学家认为,这两个星系相互对穿,点燃了NGC 2445中形状独特的恒星形成狂潮,成千上万的恒星正在其中诞生。这是因为这个星系富含气体,而气体是形成恒星的原料。不过,它还没有逃脱NGC 2444的引力魔爪。
两个星系正在进行一场宇宙拉锯战,而NGC 2444似乎正在赢得这场战争。它将气体从NGC 2445中抽出,形成了由新诞生的恒星组成的怪异三角形。
NGC 2445中的这场恒星形成狂潮,由外而内席卷了整个星系。天文学家估计,两个星系之间像太妃糖一样被拽出来的气体丝里的恒星,诞生于大约5000万到1亿年前。随着NGC 2445继续缓慢远离NGC 2444,这些新生的恒星被抛在了后面。
NGC 2445中心附近新诞生的恒星年龄约为100万到200万岁,哈勃望远镜甚至能分辨出其中一些单颗的恒星,它们是星系中最亮最大的恒星。图中大多数明亮的蓝色团块是恒星集合体,而粉红色团块则是仍被尘埃和气体所包裹的年轻星团。
尽管上述大部分的恒星形成活动都发生的NGC 2445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另一个星系就毫发无伤。引力的角力将NGC 2444拉伸成了一个奇怪的形状。这个星系由老年恒星构成,没有新的恒星诞生,因为早在两个星系相遇之前,这个星系里的气体就流失殆尽了。
这两个星系位于天猫座中,距离地球大约1.9亿光年。
图源:NASA, ESA, STScI, Julianne Dalcanton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Astrophysics / Flatiron Inst. an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后期:Judy Schmidt
赶紧问问你本哥对本菌这本书感兴趣不~
- 转发 @易筱鱼 : 昨晚梦见在电影院遇到了本哥,打了个招呼然后把咱们 @EasyNight 的《大发现》送给了他,还说希望他有兴趣、能喜欢。
这时候还不忘搞天文科普推广,不愧是我啊…[二哈]
为了保护可能的生态,欧罗巴着陆器只能用30天的一次性电池[困]
- 转发 @文爻林夕 : #astro-ph 看了上个月的欧罗巴(木卫二)着陆器的想分享一下,看了挺久这个黄博士的话题的也想参加一下。
网页链接
欧罗巴着陆器的3个目标:寻找生命证据,支持未来探查,和宜居性调查。
这些目标都需要通过着陆器来实现,着陆器会使用一根1.2m长的机械臂对周围进行10cm深度的采样。通过9个互补和冗余的生物特征测量确定或者否定欧罗巴上是否存在生命。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同位素,手性分子还有有机物的识别与鉴定。
此外着陆器还可以通过原位测量冰层厚度与材料结合欧罗巴快车,确定欧罗巴额宜居性和宜居范围。而欧罗巴着陆器不仅仅是此后欧罗巴着陆探测的先锋还是今后所有冰表面卫星与行星探测的先锋。通过表面物质的研究可以为今后欧罗巴着陆任务提供参考,通过对冰层下的动态过程观察,可以对所有冰卫星提供一个更加准备的模型。
因为我们还不确定欧罗巴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使得在欧罗巴表面使用核能作为供能是一个危险可能危害当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选择,而在木星轨道上,在欧罗巴的表面,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低下,因此一次电池成为了唯一选择。着陆器使用Li/CFx电池,这能为着陆器提供30天的电力支持着陆器完成所有科学目标。
本次任务的降落阶段也会采用天空起动机,这是第一次在火星之外的其它星球使用,由于距离比火星更遥远,依旧由程序自主控制降落,且因为欧罗巴着陆区的最大分辨率图像为6m远低于火星的着陆地区分辨率图像,这次着陆的不确定性更加迷茫。欧罗巴着陆也有好处,因为欧罗巴没有大气,可以省去防热的质量与麻烦,也使得欧罗巴的着陆椭圆接近一个完美的圆形。而且毅力号的TNR自主导航技术也对欧罗巴着陆器大有裨益,利用TNR技术的天空起重机可以将欧罗巴着陆器的着陆半径缩减到50m,配合激光雷达避障与高达一米强适应稳定器,力图将欧罗巴着陆器送到最具科学价值的地点着陆。
图一:欧罗巴着陆任务的4个关键阶段
图二:欧罗巴着陆器飞行系统概述
图三:欧罗巴着陆器的“天空起重机”
图四:欧罗巴着陆器的配置
图五:欧罗巴着陆器强适应稳定器
三位航天员出差也还有2个月时间[耶]
- 转发 @载人航天小喇叭 : 在这个有爱的日子里,载人航天祝愿大家度过充满爱的一天[耶][耶][耶] #20220222也是正月二十二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