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慌张
因为焦虑事务睡不着的原因是对时间无法掌控的不力导致恼羞成怒而不断提醒自己接下来要干嘛,因为总是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期的任务就总是需要重新预估时间、更新计划,就会一直想着起床干嘛、吃完饭干嘛、中午晚上又干嘛。
部分原因是客观因素导致无法改变,比如上周的软件危机;部分是个人的松懈、效率与态度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事情确实多,眼高手低的问题也确实存在,需要承认任何东西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但还有的问题是,发现了沉没成本这个黑洞,既然上了船,又没有更好的出路,也要承认自己平庸的现实,那么就不能再回头了。没有最优解,只有努力靠近理想的答案。话说回来,学校都干了不少这种吃了力短期讨了好长期没卵用的事情,身为小小的个人,又有多少能力改变这激流中大船的航向呢?
@ThinkMore 把事件切分成小的任务,确定每个小的任务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合理安排任务的时间(以及突然事件和休息的冗余时间)。
客观上的懒惰会导致任务的完成时间变长,这个东西在主观上会让自己觉得“完成任务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以及某些没完成的事件,会让主观觉得“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这些都会让你对于任务的完成时间发生误判,从而变成滚雪球:越懒,就越不规划(或者说执行),于是乎越拖延,越长时间完成任务(或者无法完成),然后就形成更糟糕的判断,从而影响规划。
所以找一件重要的小事,开始逐步的锻炼自己:规划-执行-调整-修改预期,这样的一种能力。
沉默成本很重要,因为这会决定未来决策的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政策需要调研,需要开那么多的研讨会。毕竟每一个决策都意味着承担的风险和未来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因此,可以参考一下公司的流程(实在觉得困难也可以参考动漫中的“计划通”,看看他们是每一步都干了什么,然后是如何得出采取哪种计划的结论的。)至于个人改变大船的航向,这取决于个人在团体当中的重要性:年轻的优势不在于资源和信息,所有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乃至资本资源,都是通过时间和事件来获取的,信息则更是通过时间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年轻的优势在于拥有体魄和精力去做事情,以及别人对自己没有预期:体魄和精力能让你在想拼一把的时候冲起来,而别人没有预期,也就是说未来达到多高的高度,别人都不会觉得“不应该”而采取各种灰色或者黑色的打击手段。
一点点来吧。后半段看不懂没关系,毕竟也只是我个人的判断和理解。先把前面的部分做好。至少我目前做起来,觉得这一套很有用,会很有目标。
@mao (暂时不知道说什么那就先供起来吧
@ThinkMore 姐啊...这玩意你要么看,要么然就彻底不要管了...你这样供起来除了给自己一个念想,完全没有其他意义啊orz...
@mao ?供不供应该是我的自由?为什么供起来就完全没有意义orz既沒有置頂,也没有其他操作,有个念想不也算它的价值?
@ThinkMore 我的表达有点问题啦,会让人直接理解成那种“你这么做真的太蠢了”的感觉。其实稍加修改就能变成“我是这个意思所以我期待你这么做而不是用在其他方向上”,但是好像一不小心就变过去了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