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 1月3日 蓝鲸“希望”标本 Balaenoptera musculus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是众多自然博物爱好者的朝圣之地。来到博物馆中央的辛兹大厅(Hintze Hall),当我惊叹于大厅两侧陈列的远古巨兽时,殊不知大厅上方还悬着一只庞然大物——长约25米,重达4.5吨,以进食的俯冲姿势凌空悬置的蓝鲸骨骼标本“希望”。
1891年,“希望”不幸发生了意外,它被困在了爱尔兰海滨小镇韦克斯福德(Wexford)附近的一个沙脊上。这头可怜的鲸鱼被人们宰杀,骨架出售给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早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筹建之初,创始人理查德•欧文爵士(Sir Richard Owen)就设想通过展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来激发公众对自然的兴趣。直到1934年,蓝鲸的骨骼标本亮相哺乳动物展厅,欧文的夙愿才得以实现。
不过在当时,体型庞大的蓝鲸骨骼标本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对于大部分访客来说,中央大厅(辛兹大厅的前身)那具身形巨大的梁龙化石模型“迪皮(Dippy)”,才是他们心中的明星展品。
在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这段捕鲸的“黄金时期”里,由于人类贪婪的捕杀,多个昌盛的蓝鲸族群惨遭覆灭。据统计,在20世纪的南极海域,被捕杀的蓝鲸保守估计为36.3万头。
2017年夏季,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将对中央大厅的明星展品进行改造,以蓝鲸骨骼替换梁龙Dippy。尽管这招来了Dippy粉丝们的抗议,但博物馆却希望将蓝鲸标本放在现生物种和已灭绝物种之间展出,藉以提醒人们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责任。
作者 @江南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