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1月27日 胡兀鹫 Gypaetus barbatus

胡兀鹫以骨头为主食,因为头部不必进入尸体内部掏食内脏,胡兀鹫是我国鹫类中发量最充足的一位,没有之一。可它并没有发挥发量的优势打造一副正义颜值。而是贴上了一副鲜红色的美瞳,又从眼眉到眼先一直到嘴边蓄起了一对黑色的八字胡,是名副其实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富含骨髓的长骨大都又粗又硬,对于只有喙,没有牙齿的鸟类来说难以消磨。胡兀鹫则演化出了一套高空抛物、垂直打击的独家技术:抓起大骨飞至几十米的空中,寻找地面的岩石区,然后投弹命中。反复几次,大骨在与地面裸岩碰撞中就被摔得粉身碎骨。这时,胡兀鹫就可以轻松享用富含营养的骨髓部分了。

据说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被一只高空抛下的乌龟砸中身亡,如果传闻属实,很可能是胡兀鹫把作家的秃头当成了岩石。

在最近百余年间,胡兀鹫在欧洲和非洲的分布区域锐减,其中故事最曲折的当属阿尔卑斯山脉的胡兀鹫。原本在南欧山区并不难见到的胡兀鹫,随着人类畜牧产业的发展,跟人类的交集增加了。疑邻盗斧的心理让牧场主们相信,胡兀鹫等鹫类会伤害他们的牛羊,甚至会掳走孩童。

人们因为愚昧的偏见猎杀胡兀鹫,让胡兀鹫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在欧洲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销声匿迹。幸运的是人们认识到了错误,在1986-1993年期间,由瑞士、奥地利、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多国联合参与的胡兀鹫重引进计划,陆续野放了50只胡兀鹫在阿尔卑斯山区,才让长着一副坏人脸的胡兀鹫,重新出现在南欧的山林草原之上。

作者:韩京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JF6Ny31uZ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