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2月3日 禽龙 Iguanodon

禽龙(Iguanodon)的化石发现于1822年,由英国医生吉迪恩•曼特尔所发表,最早发现的禽龙化石牙齿和鬣蜥类似,因此他将其命名为Iguanodon,即希腊文的鬣蜥和牙齿。

随着越来越多恐龙化石被发现,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些远古生物并不是简单放大的蜥蜴,比较解剖学家理查德•欧文爵士将当时发现的斑龙、禽龙、林龙(Hylaeosaurus)等化石归入“恐龙类(Dinosauria)”,“恐龙”一词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1851年,英国举办了世界博览会,欧文主导制造了巨大的恐龙复原模型,这些“怪兽”展示于英国第一届世博会的展厅“水晶宫”之中,吸引了世人目光,引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的“恐龙热”。可能是受到了鬣蜥的形象影响,早期的标本重建俨然就是一只大蜥蜴,而禽龙钉状的拇指,更被当成角而安在了鼻子上。

1878年,人们在比利时的一个矿坑中找到大量且完整的禽龙骨骼,由此对禽龙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是确认了那个在鼻子上的“角”,其实是它的钉状拇指,再来是根据前后肢长度比例不同,认为这种恐龙应该是像袋鼠一般站立的。“袋鼠姿势”影响深远,在接下来超过100年中,人们都是以这种形象看待恐龙,而影视作品中的怪兽如哥斯拉,也是这样的姿态。

到了1980年代,古生物学家发现禽龙的尾巴上有许多骨化的肌腱,采用袋鼠的站立方式会骨折。同时又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恐龙和鸟类的演化关系,因此复原也开始比照鸟类脊椎平行于地面的姿态。现今我们看到的恐龙模样,逐渐呈现于世人眼前。

恐龙的形象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变化,但我们对恐龙形象的了解受到化石保存和科技水平的限制,肯定都还是冰山一角,今后还要仰赖古生物学家抽丝剥茧的研究,逐渐让真相水落石出。

作者:廖俊棋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0der7NUD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