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2月8日 海拉细胞

虽然是智人的细胞,但有人给它起了个学名 Helacyton gartleri

海拉细胞诞生于1951年2月5日。细胞的供体海瑞塔•拉克斯(Henrietta Lacks)不幸患上了宫颈癌,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取了一点她的肿瘤组织。海拉在八个月后病逝,但她的癌细胞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长生不死的人类细胞,根据供体姓名的缩写,被命名为海拉细胞(Hela cell)。

海拉细胞的样子大概称不上凶恶,但是内在堪称乱七八糟。比如一号染色体变成了三条,二号染色体只剩下一条,十五号染色体甚至达到了四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将自己的病毒基因插入到p53基因的上游,而p53是矫正DNA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的蛋白。校正机制的缺失,使海拉细胞像一本被无限次粗放盗版的书一样,继承了各种不可思议的谬误。

其中的一个谬误就是过于高效的端粒酶。一般来说,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不再分裂了,而海拉细胞的端粒酶随坏随修,导致海拉细胞不仅突破了一般细胞只能复制50-60次的极限,还让海拉细胞的分裂传代比其他细胞更快。

海拉细胞被用来测试核爆、x射线、沙门氏菌、HIV病毒等等因素对细胞的影响。但是海拉细胞的第一份工作是用来测试疫苗:科学家把血清、病毒和海拉细胞放在一起,发现如果用了疫苗接种者的血清,病毒就没法感染海拉细胞,这就证明了疫苗的有效性。

第一次成功的人与动物细胞融合实验,也是通过海拉细胞实现的,这个实验在奠定了细胞工程制药技术的同时,附赠了意外之喜:海拉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的产物,在一代代分裂过程中会逐渐失去人类染色体,能帮助我们找到不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让我们可以借此绘制出基因组图谱。

仅21世纪的最初十年,就有2008年的HPV导致宫颈癌、2009年的端粒和端粒酶对细胞寿命的影响两项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是直接建立在对海拉细胞的研究基础上的。

海拉细胞功勋卓著,可是提供海拉细胞的人,在很长时间却默默无闻。到了1973年,《自然》杂志刊发的一封来信指出,应当公开海拉细胞供体的真实身份,我们才终于知道了这位平凡、不幸、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的伟大女性。

(日历娘的顺便一提:多人创作科幻小说《scp基金会》里的第135号文章“癌魔”,可能是以海拉细胞为原型的。)

作者 @沉腰潘鬓销貘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0YaK0zhN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