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2月9日 关岭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 guanlingensis

在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的二层,有一块高度5米左右,宽3米左右的巨大石板,石板上印刻着许多“花朵”,长长的茎顶着直径接近半米的“花冠”,花枝招展,气象万千。这些“花朵”并非植物,而是一种动物:关岭创孔海百合。

海百合是古生代和中生代海相沉积层中最丰富的化石类群之一。海百合死后,它的萼部通常会和茎部脱落,堆积形成数量十分可观的化石。

距今大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卡尼期,这些海百合通过身体末端的根固定在浮木上,长达1.5米的茎支撑着巨大的萼部,用羽毛一样的腕部触手寻找着海水中漂浮的各种小动物和有机碎屑。浮木粉碎之后,海百合也一同沉到了海底,被泥沙埋葬,一晃就是2亿多年。

大多数海百合通过根部固着在海底过着滤食生活。有一些海百合,比如关岭创孔海百合将自己固定在海面漂浮物上,实施“空中打击”从上往下捞。

海百合演化的创意不仅如此,有一些甚至可以说是脑洞大开,比如志留纪的Dimerocrinites,根部已经消失,可以通过茎部末端卷曲伸缩进行短暂移动,而后来出现的海羊齿,可以通过根部的运动进行移动,把自己变成了会移动的海底草丛。更具特色的海羽星不仅能够移动,还能通过挥舞触手在海里“飞行”。

大多数海百合都是滤食为生,然而泥盆纪的Ammonicrinus,可能是凶猛的掠食者,平时伸展开身体守株待兔,一旦有猎物游过,啪的一下就用身体将其卷起来,很快呢!

作者 @李希特二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17NpASMr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