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2月19日 “雪人”(原型可能是棕熊或亚洲黑熊)

科学上不承认雪人是一个物种,所以日历用可能为雪人原型的动物之一,棕熊喜马拉雅亚种(Ursus arctos isabellinus)来当它的替身。

2014年,赛克斯(Bryan C. Sykes)等人,在《皇家学会报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示他们检验了“雪人毛发”的基因,发现跟化石北极熊的基因样本很相似。他们推测这是一种未知的熊。次年,古铁雷斯(Eliécer E. Gutiérrez)和派恩(Ronald H. Pine)在Zookeys上发表文章驳斥,赛克斯用来检验的基因片段很短,在棕熊和北极熊身上几乎没有差别。没有必要假设这些毛发来自棕熊之外的动物。

现代科学的检验手段,戳破了许多“雪人”遗骸之外的幻想外衣。

登山家伯恩(Peter Byrne)曾经在尼泊尔的寺庙里偷走一根“雪人”手指,基因检验的结果是,“雪人”手指确实来自一种在喜马拉雅山区生活的大型灵长类动物——人类。

另一位“雪人迷”泰勒(Daniel Taylor),则用他在尼泊尔的考察经验,证明“雪人”的脚印其实是亚洲黑熊的。黑熊走路时后脚前半截踏在前脚印上,后半截在前脚印后头,前后脚印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像人脚的大脚印。

人类为何痴迷雪人呢?民俗学家丹德尔(Peter Dendle)认为,神秘动物其实是一种心理需要。我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这是怎样悲惨的胜利啊,未知消失了,世界变得单调无聊了,美丽和神奇的东西一一消逝了。人类幻想出神秘动物,是为了让熟知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神秘的魅力。

作者 @松鼠濑尿虾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2E8y4LkD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