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 3月6日 陕西羽叶报春Primula filchnerae
1943年3月1日,盟军展开了对柏林的轰炸,一枚炸弹不偏不倚落在了柏林植物园的标本馆之上。不幸的是,这里储存了很多模式标本,陕西羽叶报春的模式标本因此付之一炬。
植物分类学的一个特点是“名副其实”。每一种植物的学名都要对应一份或者多份标本构成的模式标本。只有名字而没有指定模式,这个名字就不算真正的学名。因此,几乎所有的标本馆都会将模式标本当成宝贝存放,不过,在世界上最会作死的物种面前,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
陕西羽叶报春是在1904年的早春,由德国探险家威廉•费尔西纳(Wilhelm Filchner)途径秦岭南坡采集的,根据他的名字命名。从1904年到1996年,再没有人采集到陕西羽叶报春的标本,自1943年之后,连模式标本也不复存在。《中国植物志》报春花科的作者也不得不遗憾地说,陕西羽叶报春可能已经野外灭绝了。
转机出现在了1996年,《中国植物志》的作者在重庆发现了陕西羽叶报春的栽培个体。又过了10年,有人在湖北发现了陕西羽叶报春的野生个体。接着到了2015年,在陕西羽叶报春的模式产地,秦岭南坡重新发现了这种植物。同时,有学者在湖北采集的陕西羽叶报春的标本中选取了一份重新指定了模式。至此,陕西羽叶报春终于恢复了“名副其实”。
野外的陕西羽叶报春虽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濒危(EV),栽培的个体却已经能够实现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成为植物园春季花展的一个新亮点。或许,这个物种不会再那么轻易离开我们的视线了。
作者 @不认识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