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3月28日 红树林

“红树”并不是一种树,红树泛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河流及海岸潮间带的一大类乔木和灌木植物群落,全世界约有110种红树植物。与其他植物不同,红树植物生长环境十分特殊,深受海水潮汐的影响,从而也发展出了很多适应潮间带生活的技能。

普通植物都无法适应高盐分,而红树植物每天都浸泡在高盐度的海水里,怎么不会变成腌咸菜呢?一些红树的叶子有特殊的盐腺构造,可以将盐分从叶面上排走。还有一些红树会将盐分储存在老叶的液泡里,落叶就可将多余的盐分一并带走。

能稳稳地站立在潮水来回冲刷的泥沙土壤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红树拥有支柱根,由树干分支出来向不同方向延伸的根,从不同方向牢牢支撑着主干;有些红树侧根向上侧隆起生长,与树干基部相接部位形成凸起的板根,像三脚架一样对树干予以支持;还有些红树长出了很多直立的呼吸根,突出于泥土之上,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

还有一个挑战是繁殖。高盐分和缺氧的泥土加上海水的冲刷,对于植物脆弱而幼小的种子来说相当不利。对此,一些红树发展出了“胎生”。这些红树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并不会马上掉落,果实里的种子继续萌发,发育成带有胚轴的胎生苗,继续在母体吸收水分和养料。直到胎生苗变得坚硬、成熟后才脱离母体,扎入潮间带的泥土中。

红树的枯枝落叶供养和遮蔽了众多处于食物链底层的动物,在红树林的泥土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底栖动物,这些动物又吸引来了更高级的消费者,它们一起构成了庞大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南来北往迁徙的候鸟,都会来到红树林湿地越冬和中转,红树林为它们提供了栖息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

茂密高大的红树林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防止土壤流失。此外,红树林还是天然的水处理系统,能过滤水中的有机物与重金属。生长在海边的“咸味森林”,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的维持,具有非凡的意义。

作者: @三蝶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8gFwxTH9

3月27日 三叉戟三叶虫 Walliserops trifurcatus

三叶虫大概是普通人最熟悉又最不熟悉的“原始生物”了。它们的家族极为庞大:三叶虫在地球上生存了将近3亿年,而在这三亿年里,超过一半的时间,它们都是整个地球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昆虫。

三叶虫身体正中央有一道称为轴部的隆起,外骨骼和附肢向轴部两侧延伸,形成了左右两个肋叶,这也正是三叶虫名字的由来。

我们熟悉的三叶虫形态,也有许多奇怪的变体。比如球接子目(Agnostida,也翻译作接毬子目,我有理由怀疑你在骂人……)。它们的头甲和尾甲演化成了半球形,通过胸部折叠可以实现完美对合,抵御捕食者的攻击,活像一个蛤蜊。

奥陶纪的霸王等称虫(Isotelus rex),长达70厘米,身披坚实外甲,就像装甲车一样,让捕食者无可奈何。而卡瓦拉栉虫(Asaphus kowalewskii)长了长长的眼柄,埋在海底的沙子里,也能观察周遭的情况。

到了泥盆纪,我们的主角三戟三叶虫终于登场了,这个长着尖刺的家伙头部长了一个类似三叉戟的额角,向前伸出。有人认为这是伪装的工具,可这玩意儿能装什么?也有人认为这是自卫的武器,不过能被它顶到的动物,应该也是挺废柴的……还有人认为这是第二性征,我觉得这个有点儿靠谱,可是雌性三戟三叶虫的审美又是如何的呢?

直到毁天灭地的二叠纪末大灭绝发生,按照已知的物种来计算,此时的地球失去了96%的海洋生物物种,三叶虫这个奇葩家族的历史也随之结束。

作者: @李希特二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87sg2xjn

灰颈鹭鸨(Ardeotis kori):“大妹子,你看我穿貂了!”

图1,来源:Animal Images / Fine Art America

图2、3,来源:Denis-Huot / Minden Pictures

图4,来源:Panoramic Images / Pixels

图5,来源:Terry Allen / Ngorongoro Crater - allenfotowild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7ZUQg229

3月26日 巴巴里狮

1937年,在伦敦塔的护城河里发现了两个狮子头骨,这两只狮子是当时热门的“进口货”,两头来自北非已经灭绝的狮子亚种——巴巴里狮,曾经豢养在伦敦塔的“皇家宠物”。

饲养狮子并非英国王室的专属,早在公元前的罗马帝国就曾大量圈养过狮子,之后统治北非的苏丹们也曾以豢狮为乐。尽管饲主身份不一,但他们饲养的狮子却大多来自一个亚种——巴巴里狮。

巴巴里狮得名自其分布地区的巴巴里海岸,巴巴里海岸的称呼则源自北非原住民柏柏尔人。公元前1000年,巴巴里海岸成为了海盗们的基地港湾,他们还从欧洲掳走了大量居民作为奴隶买卖,就包括大批的早期基督教徒。许多奴隶被残酷的奴隶贩子拿去喂了狮子,巴巴里狮的威名也被幸存的基督教徒流传开来。

罗马贵族们保留着蛮荒时期血腥的娱乐兴趣,在公元前80年建立了弗拉维安斗兽场,此后的五六百年中,数以千计的巴巴里狮从北非被捕获,输入到斗兽场中,以供贵族观赏狮子噬人的刺激场景。

公元七世纪前后,阿拉伯人进入了北非,大规模放牧使巴巴里狮和人类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不加节制的放牧加剧北非的荒漠化,也使得巴巴里狮的栖息地萎缩。1700年,巴巴里狮全面撤离了利比亚西北部。而在有残存狮群的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猎狮活动仍然长盛不衰。

作为曾经的罗马帝国的次要领土,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更是把猎狮作为时尚,认而欧洲各大动物园和马戏团更是以拥有巴巴里狮作为标配。在不断地挤压、掠夺和猎杀之下,最后一头巴巴里狮于1922年被法国猎手射杀于摩洛哥野外,之后便再无巴巴里狮的音讯。

作者 @少侠小黄鸡的微博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7YAXErac

3月25日 肉豆蔻

朗岛(Run),是班达海的马鲁古群岛(Maluku)中的一座小岛,这里特产一种闻名世界的香料——肉豆蔻。数个世纪以来,来自波斯、阿拉伯和马来、爪哇的商船会乘着季风,沿着先辈开辟的路线航行至此,有的时候,甚至还有来自中国的船只来此靠岸。

具有独特甘甜辛香味的肉豆蔻在欧洲总是供不应求,原因之一就是中世纪的欧洲,无论是城市、宫庭、城堡,以至人散发出的气味都不太友好。城市市民拥有自由泼粪的权利,经常洗澡在当时的人看来会招来恶鬼或瘟疫。经过漫长的旅途和无数次接力转手的交易,当肉豆蔻最终到达欧洲宫庭贵人们的手中时,其价格已超过黄金。

大航海时代来临伴,葡萄牙人的航船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香料群岛。西班牙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商船纷纷加入进来。来自欧洲“文明世界”的商人,被利益烧红了眼,肉豆蔻从朗岛的福祉变成了祸根。

荷兰人在马古鲁群岛上建起一座座肉豆蔻种植园,他们规定,对任何偷窃、种植、销售肉豆蔻或者进口枯萎肉豆蔻的人一律处死。为了垄断世界上仅有的肉豆蔻产地,荷兰人通过战争打败了众多的竞争对手,并对马鲁古群岛的原住民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血腥屠杀。

荷兰人的对肉豆蔻的垄断持续了近百年。1769年,法国园艺师皮埃尔•波弗尔把肉豆蔻幼苗(一说是种子)从马古鲁群岛偷运到了毛里求斯岛,此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把肉豆蔻树苗带到了槟城、新加坡、印度、斯里兰卡和西印度群岛。

无数的肉豆蔻种植园在世界各地建立,肉豆蔻的价格一落千丈,而马鲁古群岛在这段血与金钱的残酷历史过后,为人所遗忘。

作者: @喵喵植物控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7OpDD7ce

3月24日 奇虾

奇虾是寒武纪的食物链中位居金字塔尖的存在。最初发现的奇虾化石,只有捕食肢的一部分,看起来就像一个弯曲的虾,古生物学家给它起了奇虾这个名字。后来发现了完整的奇虾化石,它其实不是虾的近亲,只能算是远亲。奇虾曾被认为是叶足动物的一个分支,但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它应该属于节肢动物。

最大的掠食性奇虾身体可以长到1米上下。也许你会说:“这不就跟一只肥猫差不多吗?”但寒武纪的海洋中,体型10厘米的就可以说是大型生物了,在这些小家伙看来,奇虾就像是哥斯拉一样的存在。

奇虾还能用身体两侧鳍状的附肢划水游泳,当时其他动物,一个个可能连走都不利落呢,奇虾已经骑上电动自行车了。奇虾那对大爪子——捕食肢,也是一大杀器,可以将倒霉的猎物抓住,卷入菊花一样的口中(是那个菊花不是那个菊花)。

另外,奇虾还长着一对眼睛。“等等!眼睛也算?!”没错的,相较于眼睛几乎是标配的现生动物,对于寒武纪的动物来说,眼睛还是感觉器官里的高新科技,是极为有效的探知周围环境的方式。好比大家一起绝地求生,就你一人的屏幕是正常的,那还不把把都吃鸡啊!就是依靠着体型、速度、攻击力和探测能力,奇虾成为了地球最初的掠食者。

奇虾类群中也有性情温和的佛系种类。赫德虾类过着滤食性的生活。它们长着一个巨大的脑袋,甚至占到整个身体的1/3,口部的附肢如同梳子一般,能够一边游泳一边将海水中的浮游生物过滤出来。它们是那个时代的巨人,体型最大的海神盔虾体长可以达到2米。如果说奇虾是那个时代的大白鲨,海神盔虾就是那个时代的鲸鲨。

作者: @李希特二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7F50rIhU

Pristoderus chloreus,一种瘤拟步行虫科的甲虫,拟态苔藓的鞘翅,就像一块小饼干~

图片来源:Jeff Gruber / Flickr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7wkOaNWJ

3月23日 番茄

本来 @翼狼Elang 想以逃稿的形式来为这篇文章加点梗(狼逃),不过被日历娘无情地拒绝了……

大家常常有“西红柿没小时候的味儿了”的感觉。2017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表明,在规模化种植和生产番茄的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去选育果肉更为结实、方便长时间储存和运输,以及更加漂亮的品种,而忽略了对番茄的风味方面的选育。因此,在人工选择的作用下,有助于番茄风味物质生成和积累的基因反而被筛掉了,13种影响番茄口感的物质含量降低,使番茄变得淡而无味。

番茄本身充满水分的果肉给予了它丰富的口感,酸甜适中的口味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作为配菜都能有出色的表现。我最喜欢的一种吃法是直接将切片的番茄就着白糖吃,感受带着酸味和些许咸味的汁液伴随着粗粒白糖在口中蔓延开来,相当爽快。加上其他蔬菜一起拌上油醋汁或者芝麻酱做成沙拉,也是极好。

在煮咖喱的时候如果加上一点番茄作为点缀,也能够极大地丰富咖喱的口味层次。在某部漫画作品中曾经介绍过一种“海员咖喱”的制作方法,便是完全不添加水,直接利用番茄熬出的汁液作为底料熬制而成。

在欧洲人的食谱中,番茄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如果没有一份茄汁豆的话,英式早餐就会失去灵魂(误)。而此中意大利人对番茄的热爱尤甚。意大利菜的经典头盘卡布里斯沙拉(insalata caprese)就是以番茄、马苏里拉奶酪(水牛奶酪;mozzarella)和罗勒叶交替排布而成,象征着意大利国旗上的三种颜色。而任一一款经典意大利披萨上绝对不会有菠萝,但绝对不能没有番茄。

除了被作为蔬菜食用之外,番茄汁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饮料。著名的鸡尾酒“血腥玛丽”就是以番茄汁和伏特加作为基底,再加上芹菜、胡椒、油橄榄等多种配料调制而成。而在墨西哥地区还流行着一种“一口龙舌兰,一口番茄汁”喝酒技巧——当然了,也可以理解成是将血腥玛丽的调制转到了你的胃里。

作者 @翼狼Elang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7vOPovkY

又是一年樱花季,樱花色的食品好看难吃,不如看看樱花配色的萌物吧。

图1,Dryocampa rubicunda,天蚕蛾科的一种蛾,原产北美。来源:Lynette Elliott / BugGuide.Net

图2,Hymenopus coronatus,以伪装技巧出名的兰花螳螂。来源:Frupus / flickr

图3,Okenia rosacea,粉色的海蛞蝓。来源:Donna Pomeroy / inaturalist

图4,Sousa chinensis,中华白海豚,除了粉色,还有白色和灰色的个体。来源:worldlifeexpectancy

图5,Phoenicopterus jamesi,詹姆斯火烈鸟。来源:Pedro Szekely / flickr

图6,Petroica rodinogaster,粉红鸲鹟。来源:Reddit

图7,Eolophus roseicapilla,粉红凤头鹦鹉。来源:Roze kakatoe / Flickr

图8,Chlamyphorus truncatus,倭犰狳。来源:MARIELLA SUPERINA/PAUL VOGT

图9,倭犰狳玩具。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7nZzjUvP

3月22日 索氏桃花水母 Craspedacusta sowerbii

《职方典》的荆州卷里,有这样的记载:“桃花鱼形如榆荚,大小不一,蠕蠕然游水中,动则一敛一收, 若人攒指收放之状,不知避人,取贮盂中亦然。离水取视,不过如涎一捻,绵软无复形体。”这就是栖息在淡水里的水螅水母——索氏桃花水母。

索氏桃花水母于1880年,Sowerby 在英国伦敦 Regent 公园种植王莲的水槽中第一次发现,此后我国各地发表桃花水母十余种,不过除了仅在四川发现过一次的中华桃花水母是有效种外,其余均为索氏桃花水母的变种或地理居群。

桃花水母的生活史呈现世代交替现象,即由水螅世代和水母世代交替。桃花水母的受精卵发育为一只小小的浮游幼虫,之后扎根发育为树枝状的水螅体,相比极其脆弱的水母形态,水螅世代的桃花水母抗逆性极强,可以忍耐酷暑寒冬甚至长时间的干旱等严苛环境。只有环境适宜时,水螅体才会以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水母体。

所以桃花水母经常是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尽管桃花水母倾向于在清洁温暖的水域出芽成水母,但有时在废弃鱼塘、校园荷花池甚至家中鱼缸等并不“美好”的人工环境中,也会突然出现大量桃花水母,引起人们关注后便会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由于出现时间较短且出现地点随机,人们一度认为桃花水母是狭域分布的珍稀动物,甚至有人将它和产地发现的水母化石相联系,认为桃花水母是“水中大熊猫”、“活化石”。其实桃花水母远没有人们想的那么脆弱稀少,只是它出现的时候不多,如同桃花一样倏忽开落。

作者 @少侠小黄鸡的微博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7mjM23uf

3月20日 巨杉 Sequoiadendron giganteum

巨杉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树,同时也是人类已知最大的单体生命。成年蓝鲸的重量可以达到50-150吨,而一棵成年巨杉重量轻松超过10头蓝鲸。巨杉不仅体型庞大,树皮中丰富的鞣质使得巨杉耐火烧又耐霉菌侵蚀和虫蛀,成年巨杉轻松活过1500岁,在多雨雾、风暴和林火的高山上,如同不朽的所在。

然而今天的主角再也不能巍然耸立了。在1891年,一棵被叫做“马克吐温”的巨杉被金斯河木业公司伐倒。“马克吐温”的高度达到了100.9米,周长达到了27.4米——可作为对比的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巨杉是“谢尔曼将军”,高度“仅有”86米,周长31米。它只有1341岁,在成年巨杉中相当年轻,如果不是遭遇人类,很可能还能保持高速生长数百年。

这棵巨树被人类渺小的工具剜挖了8天,才轰然倒地。两块并非最大的木材横切面被制作成标本:一块送到了伦敦,挂在自然博物馆二楼大厅;一块送到了纽约,展出于美国自然博物馆,在这块切面的年轮上,工作人员标注了自它从诞生以来西方世界所发生过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公元800年的查理曼大帝登基,比如公元1492年美洲的重新发现,而一切终止于1891年这棵巨树的倒下,如同一个巨大的讽刺。

从19世纪末开始,由约翰•缪尔积极倡导推进的西部环保运动,使得更多人知道了这种令人惊叹的巨树。1890年9月25日,美国第二个国家公园——巨杉国家公园成立。经过5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到1940年,金斯峡谷国家公园(或被称为“国王谷国家公园”)成立,金斯河上游的一系列矿产资源开发、大型滑雪场建设的议案也终于在60年代被终止。

到今天,所有砍伐和破坏巨杉的行为都视为非法,尽管依然受到气候变化和频繁山火的威胁,这些巨人终于得到了更多喘息机会。

我时常想,博物馆究竟该展出什么样的东西?不仅是世间生命形态万端,更有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历史,无论是和平还是冲突,哪怕是犯过的错误,曾经的索取和暴虐,都是值得理解和记住的,如同悬在头上的剑。

作者: @钟蜀黍满脸黑线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7cSjspLq

3月20日 智人(俾格米人奥塔•本加)

俾格米人首次进入西方的视野,是在1865年。拯救阿明•帕夏远征队(Emin Pasha Relief Expedition)在非洲南部刚果盆地深处,发现一群矮小的原住民,根据古希腊的传说将其命名为俾格米人。

人类学调查显示,俾格米人共有十几个支系,分散在非洲中部的雨林,使用着若干种相互不通的语言,亦不相互通婚。俾格米人矮小的身材,是对闷热、拥挤的环境的适应。几支俾格米人呈现出了不同的矮化机制,暗示他们各自的祖先是分批进入雨林的,而且发生了趋同演化的过程。这整个过程出现在短短的几万年间。

1904年美国商人兼探险家弗纳(Samuel Phillips Werner)在非洲买下了一个俾格米人,准备去博览会上展出。此人来自比利时治下刚果自由邦的一个俾格米人村落,他的家人死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残暴统治,他本人则被奴隶贩子俘获。

那个俾格米人在美国得到了“奥塔•本加”这个名字。展会吸引了极多好奇的观众。有人开始为他们感到担忧,认为这一展览已违背了科学的初衷,俾格米人的身份比起“演员”更像“囚犯”。遗憾的是,理智的声音淹没在了疯狂的浪潮中。

以后,奥塔•本加辗转于美国自然博物馆、布朗克斯动物园,被许多人当成奇异的“动物”注视。1916年,奥塔•本加自尽身亡。不难猜到,思乡和周围人的蔑视、歧视,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2020年7月,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作为布朗克斯动物园的管理方发表了一份名为“RECKONING WITH OU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的声明,追忆了这段往事并且做出道歉。文中提到,“我们为20世纪初非裔、美洲原住民和移民的偏激行为和态度道歉并予以谴责,特别地,我们谴责那个时代许多人提出的以优生学为基础的、伪科学的种族主义。”

人被不当做人看待的故事,至今没有结束。

作者 @watershipdown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73sMjYFs

3月19日 达摩鲨

目前发现的达摩鲨有两种,分别是大齿达摩鲨和巴西达摩鲨。它们的体型都很小,相对较大的巴西达摩鲨最大全长也不过56厘米。不过它们可是嘴大吃四方的食客,连大白鲨和虎鲸,甚至潜水艇都“吃”过。

作为第一种被人类发现有发光能力的鲨鱼,达摩鲨腹面鳞片的间隙中密布细小的发光器,通过荧光素-荧光素酶系统发出绿色的荧光。

达摩鲨头部后方的黑褐色环带上是没有发光器的,腹部发绿色荧光的达摩鲨几乎没有了“鱼”的轮廓,只剩下头部后方的一小块阴影,让捕食者以为是一条可口的小鱼,冲上去打算美餐一顿,达摩鲨借机“种个草莓”。

达摩鲨的下颌齿非常发达,整齐紧密地排成一列,像一把尖利的锯子。它先用吸盘一般的嘴唇吸附在猎物的表皮上,同时会将尖细的上颌齿刺进表皮,稳稳吸住。再将下颌用力地咬进猎物的肉里,然后奋力扭动旋转身体,利用锯齿状的下颌齿从猎物身上撕下一个肉块,在猎物的身体上留下一个圆形饼干状的伤口,因此得到了“cookiecutter shark”的英文名。

在夏威夷檀香山的延绳钓渔业研究中发现,夏威夷海域的剑鱼最容易被达摩鲨头部后方的阴影所诱惑,大约有87%的上岸剑鱼个体身上有达摩鲨咬过的伤口,其他鱼身上通常只有一个饼干伤口,剑鱼身上的饼干伤口居然多达5个以上。剑鱼冲击食物的速度如此之快都没能躲过被达摩鲨挖一勺肉,可见达摩鲨的这套吃饭手艺练得是多么娴熟。

达摩鲨遇到会动的东西都会吸上去走一波挖肉流程,甚至潜水艇声呐导流罩都难逃毒口,遇到人类当然也是不例外的。截至2018年,全世界有4起达摩鲨“捕食”(攻击)人类的自然事件记录。达摩鲨尖锐的牙齿甚至可以穿透3毫米的湿衣潜水服,撕出一个小口子。没有潜水服的保护,被达摩鲨攻击的人类肯定会多一个饼干小坑。

作者: @浪里小海豚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6UcXn5zW

冠丝鳍鱼(Zu cristatus)的幼鱼,好时髦的彩带[憧憬]

图1,来源:Michael Makowiecki / FishBase

图2、3,来源:Magnus Lundgren / natural picture library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6TuviLSA

2011年,大连老虎滩孵化的一只帝企鹅宝宝,因为身体虚弱,羽毛发育缓慢,成了秃子。它被父母抛弃,后来由饲养员抢救出来人工饲养,恢复了健康,还长出了正常的羽毛。[抱一抱]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6Mno8msA

3月18日 绳文杉(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在日本的屋久岛上,有一棵名叫绳文杉的千年古树,是岛上最有名的树。屋久岛南部海边小镇的屋久杉自然馆,展示了它的“一部分”。2005年,绳文杉的一根树枝因为不堪积雪重负断落。这根树枝的最大直径约为80厘米,总重有1.2吨,被直升飞机吊出森林,送到屋久杉自然馆展出。

绳文杉是一棵古老的日本柳杉,它是柏科柳杉属的唯一一个物种。屋久岛上日本柳杉则比其他地区的同族生长缓慢,这可能是因为它们生长于营养较贫瘠的花岗岩山地,再加上每年都要受到台风侵袭。岛上有一些植株已经生长了超过1000年。比较著名的大王杉、夫妇杉、纪元杉的推测年龄都超过2000岁。

绳文杉可以说是所有日本柳杉中最著名的植株,也是目前已知的日本柳杉中体型最大、最年长的。25米高的它,直径有5.2米,大概需要10个人手牵手才能环抱。至于它的年龄,虽然所有人都相信是个很大的数字,但目前没有确定的说法。有据可查的两次通过碳14测定年龄的尝试分别得到了“2160-2280岁“和“2840-3160岁“两种结果。

现在仍矗立在岛上的古老杉树,往往外形扭曲奇特,这不中绳墨的外形,也正是它们幸存至今的原因:日本柳杉的木材轻便、易于加工、且防腐性能优秀,被广泛用作建材和工艺品原料。笔直的大树因此殒命,到十九世纪中叶,岛上50-70%的原生日本柳杉都已经被砍伐了,长得歪歪扭扭的不材之木才可以幸存下来。

在岛上的纪念品店,你还能买到漂亮而有宜人木香的杉木制品,不过它们都是由被称为“土埋木”的林中倒木加工而成。2016年,最后一批商业用途的土埋木被直升机从深林中吊出。从那之后,无论生死,屋久岛的日本柳杉都只属于屋久岛的广袤森林。

作者:核桃苗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6KpCgLLE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