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在软珊瑚间游泳的华伦氏豆丁海马(Hippocampus waleananus)

图片来源:Richard Smith / oceanrealmimages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iCJe5kym

6月4日 元谋人 Homo erectus

1960年代初,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的团队在元谋,发现了两个古人类门牙,齿冠的舌侧面有像山脉一样隆起的“指状突”,不像现代人那么光滑,和北京猿人比较相似,和北京猿人一样属于直立人。

年代学测定爆出了一个惊天大新闻:元谋人化石距今大约有170万年历史,比最古老的北京猿人还早一百多万年!只是,当媒体界开始欢庆喜讯之时,研究者们还远没有为元谋人的历史地位做出裁决。

在历史上磁极发生过多次南北颠倒,只要知道元谋人化石埋藏的地层经历过哪些磁极倒转事件,就能知道化石的年代。问题在于,古地磁“参照物”长得太像了,测定并不准确。尽管最初的测年结果是170万年,后续其他研究团队却陆续得出了150万年、70万年、50-60万年等相差悬殊的答案。

与元谋人化石同处一个地层的动物化石,有些比较古老,有些却比较晚近,所以,也很难从此判断元谋人的时间。元谋人身上背负着太多问号。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就宣传元谋人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居民,或许为时过早。

作者:惠家明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iBWwdYg5

6月3日 小梨竹 Melocanna humilis

在2010年之前,我是绝对不会把“梨”和“竹”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篇新闻报道,说广州有一丛竹子,结出了“梨”。我顶着烈日和蚊子,来到华南植物园一看,果然!

和别的竹子一样,梨竹也是禾本科、竹亚科的植物,但它的果实有些与众不同。禾本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是颖果,果皮极薄,已经和种皮融为了一体。梨竹的果皮非常肥厚,柔软多汁,或许可以说是“浆果状颖果”。它的果实还挂着的时候,就能直接发芽,在空中长成梨竹小苗,然后掉到地上扎根继续生长。

梨竹果子能吃吗?从记录上来看确实是可以吃的,但是好不好吃就不清楚了,梨竹果产量太低了,暂时还没办法做到商品化。

竹子是一次性开花的植物,寿命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年,但只开一次花,结一次果,之后就酷似。华南植物园的这些梨竹是上世纪50年代种下的,2005年、2010年及2012年几度开花结果之后,就走完了它们的生命历程。如今新的梨竹已经种下,等待它们结果,可能又要是五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作者: @阿迪西亚含笑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isw1kJE0

《哆啦A梦》里,大雄因为不满6月没有假期,请哆啦A梦在6月2日设计了一个“懒惰节”,这一天大家都不用干活,只要躺平。

低水平的躺平是什么都不做,高水平的躺平是躺着把事儿干了。醉龙吊灯花(Ceropegia sandersonii)就是一种精通以逸待劳的植物。它的传粉者是Desmometopa属的蝇类,这类蝇本身就是躺平界成员,自己不觅食,而是在蜘蛛抓住蜜蜂的时候,凑上来分一杯羹。醉龙吊灯花就是利用了偷懒的蝇,它会模仿蜜蜂释放出的警报信息素,让蝇误以为有遇难的蜜蜂,冲上来吃蹭饭,结果只蹭了满身花粉。而醉龙吊灯花不用付出花蜜等礼物,就可以完成授粉。

图片来源:Maja Dumat / Flickr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ijtSqtmo

6月1日 大海雀

纽芬兰埃尔德岛,1844年,3位冰岛渔夫爬上77米高的崖壁,追逐最后一对大海雀——当时的买家给出16美金收购一只鸟标本,这相当于一名老练工人一年的收入。

大海雀是“北极的企鹅”——虽然亲缘关系遥远,但近乎相同的生存环境,让大海雀和企鹅趋同演化,成为了专精游泳的“灵活的胖子”。它们的家族曾经十分兴旺,人类和它们的关系也由来已久,在一座美洲原住民的古老墓葬,发现了一件用200只大海雀喙点缀的大氅!

近年来的研究愈发表明,大海雀的灭绝原因非常纯粹——人类的过度捕杀。渔民、探险船队和原住民出于果腹目的,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美拉布拉多半岛的大海雀杀戮殆尽,此后兴起的羽毛贸易,更是直接威胁了欧洲一侧的繁殖地,大海雀柔软的羽毛被做成枕头。

数量日益减少,使大海雀“物以稀为贵”,博物馆和收藏家投入巨资收购标本。甚至在大海雀的灭绝前夕上演了极为荒唐的一景——最后的几只大海雀,正是被收藏者们以“向公众宣传保护大海雀”的目的而求购、猎捕的。

曾经繁盛的物种,留给我们的只有78具皮毛标本、24具完整骨架,以及75枚蛋。透过它们的不幸遭遇,我们或许可以找寻到未来别样道路的方向。

作者 @想变胖的流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iiXpfj3s

6月1日 板齿泰曼鱼龙 Temnodontosaurus platyodon

今天是国际儿童节,今天的主角是一个由小朋友发现的化石物种。发现板齿泰曼鱼龙的化石之时,玛丽•安宁只有12岁,她的哥哥约瑟夫只有15岁。在玛丽•安宁的父亲去世以后,两个孩子寻找贩卖化石贴补家用。后来玛丽成了一位古生物学家,她的发现对早期的古生物学界贡献匪浅。

板齿泰曼鱼龙的吻部短粗厚实,尖锥状的牙齿布满上下颚,这些牙齿的结构非常适合切割、咬合中、大型猎物。在板齿泰曼鱼龙所出土的同一石灰岩地层中,不少蛇颈龙类和小型鱼龙的化石上,都发现了板齿泰曼鱼龙所留下的齿痕。

如同鱼雷一般高度流线型的身躯,两对强劲的鳍状肢再配合月牙般弯曲的桨叶状尾鳍,板齿泰曼鱼龙是一个追击猎物的可怕掠食者。如果要以现代动物类比的话,“中生代海洋中的虎鲸”应该是最恰当的称呼。

古生物的奇观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小朋友的梦想,而安宁兄妹的不幸经历又令人唏嘘。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足的经济支持、教育和爱。

作者 @你别這樣我才二年級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i9Lyr3SM

上周果壳去舟山团建吃海鲜,日历娘特意去菜市场观察了一番。由于皮下没见识(?),以下报告内容可能存在bug,请大家积极拍砖。

图1:左边箱子里软绵绵的是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也叫豆腐鱼、水潺。温州洞头有个故事,因为龙头鱼全身软乎乎的,怕别的水族欺负它,龙王送它一个龙头吓唬别人。

图2:闪闪发光的带鱼!

图3:鮟鱇,长得丑但是味美,在《黄金神威》里出过场。鮟鱇肝脏含大量的脂肪,据说有肥鹅肝的风味。鮟鱇底栖,捕鮟鱇的底拖网会刮海底,对环境破坏很大,所以日历娘并不建议食用。

图4:左边大的可能是花腹鲭(S. australasicus),俗名“鲐鱼”,右边是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

鲐鱼包括鲭属(Scomber)的几个物种,也可能归为鲐属(Pneumatophorus),身上的花纹有如大马士革刀般,非常美丽,潮汕称之为“花仙”。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i0XvCTW4

5月31日 吸烟者的肺

小时候,在自然博物馆的《人体真奇妙》展览里,我看到了常年吸烟者的肺,对我年幼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至今我在吃卤煮的时候都会特别嘱咐:“不要肺头!”。

本文作者的父亲,在2019年上医院检查,发现了一个非常巨大的主动脉血管瘤。当我把片子给大夫看的时候,医生第一个问题就是:“老爷子抽烟得有30年以上了吧?”,“得有50年了吧,我爸说十几岁就抽烟了......”。出院以后算了一下,光看病花的钱都够我买一辆迈巴赫了...... 如果再加上50年买烟的钱,买辆劳斯莱斯可能都没问题。

尼古丁可代替内啡肽,促使脑细胞释放出多巴胺,这也是吸烟会产生“兴奋感”的来源。但这种外来的“兴奋剂”并不能像身体自有的“兴奋剂”那样能够控制产生的量,而身体一旦适应了这种兴奋感,也就成了“瘾”。

长期吸烟的人患口腔癌、咽癌、喉癌、肝癌、胰腺癌等癌症的几率会比不吸烟的人高数倍甚至数百倍,糖尿病、白内障、脑卒中、血管瘤等疾病几率也会成倍增高。今年的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希望全世界所有吸烟者戒烟,为了自己和周围人的健康。

作者 @李希特二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i0zhBwKC

5月30日 蜂鸟标本柜

伦敦自然博物馆的蜂鸟展柜,原为收藏家威廉•布洛克(William Bullock)赠送给大英博物馆,保存了几百只蜂鸟标本。

蜂鸟因其美丽和奇异,一直受到博物学家的钟爱,1851年,在伦敦世界博览会附近,伦敦动物学会花园(现伦敦动物园)展出了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收藏的24个蜂鸟标本柜。观赏者趋之若鹜,查尔斯•狄更斯的杂志Household Words的编辑查尔斯•奈特(Charles Knight),为这次展览写下了一篇文章。

他说,古墨西哥人将蜂鸟称为“日光”、“彗星”、“白昼之星”,来表达对最华丽的生物的爱。他们将它们视为灵魂的标志,为守卫信仰而死的勇士的灵魂,将在太阳的宫殿中变成这些精巧的小动物。

当时欧洲的博物学家认为,蜂鸟有着和它娇小身躯不符的勇气。如果有鸟攻击了落单的蜂鸟,特别是同一物种的时候,这些小家伙会用针状的鸟嘴,啄向侵入者的眼睛。

译者 @antares0_0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QBRfF66

眼斑火鸡(Meleagris ocellata)无比帅气!只是……不要看它的头[生病]

图1,来源: ColinDJones / inaturalist

图2,来源:HuntStand / youtube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ImqC2in

学名Thuridilla hoffae的海蛞蝓,电蓝色十分科幻[憧憬]

图片来源: Mark Rosenstein / inaturalist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HzIoHbY

5月29日 长兴灰岩金钉子

金钉子不是一根钉子,而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标记。我们把地层划分成不同的时间段,譬如寒武系、石炭系、白垩系,如同历史上的不同朝代,但究竟从何处界定这些“王朝”呢?这就好像我们要定义“清朝的起点”,有人认为“应该从康熙登基开始”,有人认为“应该从明朝中期开始”,这肯定是不行的。

为此就要有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也就是“金钉子”。选择一种足够普遍的生物化石,将它出现的时间作为一个“王朝”的开始(比如,三叠纪),然后选定一个地层的剖面,这个时间段积累的岩层,作为这个时间段开始的“里程碑”。沉积的岩层如同实体化的时间,标志着亿万年的漫长历史。

在浙江开展研究的殷鸿福院士团队,将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的牙形刺(一类像小鱼的古脊椎动物的骨骼),作为三叠纪起点的标志,将煤山的岩层“D剖面”作为三叠统、三叠系、中生界的开始。这就是“长兴灰岩金钉子”。一处平平无奇的岩层,就这样成为了无比宏大的时间和事件的起点,地球史上伟大的里程碑。

作者: @想变胖的流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H0i1k0Z

这是什么羞羞的场面[害羞]

雌海马(Hippocampus whitei)把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

图片来源:Rudie Kuiter / OceanwideImages.com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zkhrhGX

打印机没墨了!

Noriker,这是一个来自奥地利的挽马品种,除了白底黑斑的,还有黑色的和栗色的。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yxA4X8G

5月28日 大花黄牡丹 Paeonia ludlowii

不过传统牡丹的花色虽然丰富,却有两种花色难以令人满意,那就是黄色和纯红色。可是中原的古人并不知道,在西藏和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生长着两种古人梦寐以求的黄色牡丹,那就是滇牡丹和大花黄牡丹。欧洲人把黄色花朵的滇牡丹带到了欧洲,育成以黄色为主的杂交牡丹。栽培牡丹与滇牡丹虽为同属,但因分化时间过于久远,形态上已出现较大的区别。

远古时期因为地质变动形成横断山脉后,大花黄牡丹和滇牡丹相互分离。滇牡丹从横断山脉开始向西向北分布,以至于逐渐跨越到了藏东南。而大花黄牡丹,因其高大的植株、巨大的种子、回暖的气候和地形限制了它的扩散,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停留在了西藏林芝地区。

前段时间,网络上爆出林芝某工地上大片大花黄牡丹野生群落被毁的消息,这种在冰期遗留下来的珍稀物种,如果因为人类的漠视而逐渐被机械轰鸣所磨灭,不得不说是令人痛心的事。所幸在得到热心群众反映之后,林业部门采取了保护措施,拆除了破坏野花群落的违建,在此感谢热爱和保护野生植物的人们。

作者: @o阿蒙o

感谢 @高原植物-妞玛珠 提供配图和野生牡丹保护现状的信息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xKScv4m

5月27日 游隼 Falco peregrinus

1968年,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通过对菲尔德自然博物馆等地馆藏猛禽蛋壳标本厚度进行测量发现,自1947年开始,白头海雕、鹗、游隼三种鸟类的蛋壳明显变薄了。脆弱的蛋壳导致雏鸟孵化率锐减,对它们的种群造成严重打击。原因是杀虫剂DDT进入五大湖水域,通过食物链(海雕和鹗以鱼为食,而游隼以水生鸟类为食)富集在猛禽体内,阻碍了钙的吸收。

美国作家雷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为读者描述了无节制使用杀虫剂的危险,洋溢着鸟唱虫鸣的春天被一片死寂代替。游隼和海雕消失后的天空,真的像雷切尔•卡森女士预言的一样,充满了寂静(日历娘:顺便一提,今天是她的诞辰)。

汤姆•凯德博士在1970年创立了游隼基金会(The Peregrine Fund),开始尝试恢复游隼的野生种群。于此同时,美国在1972年彻底禁止了DDT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1974-1997的二十余年间,累计超过4000只游隼被放归野外,开创了大规模野放人工繁殖猛禽的先河。1999年,北美野生的游隼种群恢复到了健康的水平,游隼的名字也终于从美国濒危物种名单中移除。

作者:韩京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oyYE8TG

今天是雷切尔·卡森诞辰,她的《寂静的春天》,呼吁人们注重化学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对于唤起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她也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和散文作家,她的文章优美而富于科学性,是科普中的经典。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nxFliuf

学名Glossodoris cruenta的海蛞蝓,长得像芒果班戟~

图片来源:Russell Gilbert / Flickr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fLzt1DN

5月26日 得州角蜥 Phrynosoma cornutum

美国得克萨斯州,是一个民风剽悍,盛产扒鸡(不对)的地方,动物也十分硬核。得州角蜥相貌狰狞,仿佛是从《怪物猎人》里穿越来的,在条件严酷的沙漠里讨生活,它的技能也堪称怪物。

得州角蜥以收获蚁(Pogonomyrmex spp.)为主食,这类蚂蚁本身就相当硬核。收获蚁的蛰刺毒性很强,毒液对小鼠的LD50是0.12微克每克体重。角蜥血液里的成分可以使收获蚁的毒素无效化。

角蜥还有一门绝技:用皮肤喝水。露水和湿沙中的水分沾到身上,进入鳞片的缝隙,通过毛细作用一直上升,最后在角蜥的头部汇集,不需要角蜥付出任何能量,水就送到嘴边了。

对付犬科捕食者如敏狐(Vulpes macrotis),得州角蜥会使出最奇特的技能:眼睛飚血。它的两眼下各有一个小囊,称为眶窦(ocular sinus),角蜥可以把血积存在眶窦里,像水气球一样逐步增加眼压,最后挤破眼眶的粘膜,喷射出两股细细的血柱,射程可达1.8米。

角蜥血中的成分,会和犬科动物口腔中的受体结合,让它们产生痛苦的反应。这让人想起《JOJO》里的吸血鬼Dio,也能用眼睛射出液体攻击,而且Dio对狗心狠手辣,谋杀了主角的爱犬。

作者 @松鼠濑尿虾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eZ87p6v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