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长尾穿山甲(Phataginus tetradactyla),真的很~~长~~

图片来源:Eva Spyridis / Sangha Pangolin Project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7nheMcm

这只海蛞蝓还没有正式的种名,编号为Doto sp.12[嘘]

图片来源:Hung & Pan / flickr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h6CKCZmU

5月24日 藏羚羊

今年4月我到西藏转了一圈,结果一下飞机就陷入了严重的高反之中,小伙伴们也一个个痛不欲生,此时我就十分羡慕藏羚羊。俗话说“只要力够大,板砖也能飞”,藏羚羊通过对心脏的加强,让自己的血液更快输送到关键部位;藏羚羊红细胞的数量比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动物的数量更多,提升了血液输氧的效率;同时,藏羚羊的血红蛋白也比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牛科动物亲戚们,具有更高的氧亲和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藏羚羊对我们大多数中国人仍然默默无闻。直到九十年代,一位名叫杰桑•索南达杰的野生动物保护者,在与盗猎者的战斗中牺牲,他的英雄行为也让藏羚羊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

为了获取珍贵的绒毛,疯狂的盗猎曾使藏羚羊濒临灭绝,上个世纪90年代,藏羚羊种群的总数不到二十世纪初的10%。所幸,保护区的建立,无数索南达杰的同行者艰苦卓绝的斗争,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之下,藏羚羊又逐渐壮大起来。现在藏羚羊在世界自然物种保护联盟(IUCN)的保护级别已由濒危(EN)降至近危(NT)。

虽然有人诟病,青藏高原上的铁路和公路越来越多,成为了藏羚羊迁徙路途中新的障碍。但我们有意愿付出努力,让青藏高原上生活的同胞享受更加现代化生活的同时,将对自然的影响降到最小,构筑人类与众生物的和谐家园。

作者 @李希特二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W2SrrwZ

烟灰蛸属(Grimpoteuthis)的章鱼,俗称“小飞象”,好像一块成精了的橘子皮~

图片来源:Dante Fenolio / Fine Art America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OA9qSPs

学名Cuthona yamasui的海蛞蝓,长相艳丽又有一点怪异

图1来源:PaparazSea / flickr

图2来源:Steve Childs / Wikimedia Commons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O3GcpQ6

5月23日 北极花Linnaea borealis

北极花有着粉白色铃铛型的可爱小花,高不过十厘米,每两个铃铛从一个花茎抽出,像双马尾一样。虽然以花为名,北极花却有着木质化的茎,可以在地面延伸上百米。所以不要看北极花小,它站起来高呀。

北极花的另一个中文名“林奈木”,来自于属名“Linnaea”,这个属名是荷兰植物学者Jan Frederik Gronovius为纪念和赞誉分类学家的祖师爷林奈而赋予的。

林奈意识到了物种必须要有稳定的名字,于是选用了词义不变的拉丁语作为命名语言,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了“双名法”——用两个拉丁语单词构筑物种学名。“双名法”如里程碑一般,极大减少了当时生物学的混乱局面。

在他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林奈建立了一套根据性器官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系统,并且称之为“自然系统”。林奈开始尝试按照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这一分类方法直到基因被发现,物种间的“关系”被正确理解为遗传上的“亲缘关系”之后,才完全付诸实践。

林奈第一个理清了一切生物之间的关系,创造了生物学家共用的“语言”。

作者 @钟蜀黍满脸黑线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NCovRkB

5月22日 亚达伯拉象龟

作为雄性平均壳长可达120厘米,平均体重超过250公斤的庞然大物,亚达伯拉象龟的巨大身躯带给了当时人们巨大的视觉冲击。在岛屿定居后,在缺乏竞争和天敌的情况下,小型动物会趋向于演化为更大体积,变大的身躯也能够应对不稳定的岛屿气候,同时获取更加广泛的食物来源。

在大航海时代前,曾有包括亚达伯拉象龟在内的18种巨龟,生活在西印度洋各个小岛以及马达加斯加区域。但是欧洲航海者发现巨龟是航海途中提供新鲜肉食的“活罐头”。在16-19世纪,每艘海船经过印度洋的小岛时都会掠杀大量的巨龟。最后塞舌尔群岛的象龟群落,只剩下了亚达伯拉环礁上最后一点点种群。并非人类手下留情,而是因为亚达伯拉环礁没有淡水,人类不会到这里来补充供给。

由于保护得当,亚达伯拉环礁上的象龟数量已经达到了十万只以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巨龟们也在各自的客乡里延续。亚达伯拉象龟属于《华盛顿公约》附录Ⅱ的物种,依据我国法律个人禁止饲养,由于亚达伯拉象龟体型和食量都十分巨大,绝大部分的家庭难以满足养好它的条件。真的爱它,就让它在家园里快乐生活。

作者 @少侠小黄鸡的微博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Do43pXs

一只马里奥看了就走不动道的海蛞蝓[允悲]

它还没有正式的种名,编号为Doto sp.14

图片来源:Gordon Tillen / philippine-sea-slugs.com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vtoyrTw

马来鹰鸮(Bubo sumatranus)宝宝,这美瞳太大了吧?[可怜]

图1来源:Allan Seah

图2来源:Michael Tay 5871 / flickr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ulVag2S

5月21日 茶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因此今天的主题是英国的著名植物园邱园中的茶叶标本。

1848年,在东印度公司的委托下,植物学家兼商业间谍罗伯特•福钧来到中国,探索中国茶叶的秘密。当时,全球市场上的茶叶可以说完全由中国垄断,英国人对茶叶所知甚少,东印度公司希望能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自行产茶。

福钧成功带回了当地的制茶技术与茶种,让印度成为了优质茶叶的生产地。福钧的商业间谍行为对当时中国的经济是一记重创,但是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出口茶叶换鸦片的国家。

英国人出于贪婪而引入的茶产业,如今却成为了一些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收入和出口创汇来源。对数百万计生活在若干最不发达国家的茶农来说,茶产业就是主要的谋生手段。2019年,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21日宣布为世界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antares0_0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tLodrTu

虫体蜈蚣?!其实它是一种沙蚕,名为厚多链虫Myrianida pachycera。这些连成一串的,比较小的“虫”,是从它身上生长出来的繁殖器官,称为异沙蚕体(epitoke),里面有生殖腺,可以产生精子或卵子。成熟之后,这些“虫”就会从身体上断离,释放精子或卵子。

祝大家520快乐,和沙蚕一样精力充沛[二哈]

图片来源:洛杉矶自然博物馆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lpRyf0D

日历娘心中的一个谜解开了!虽然并不是很想知道[生病]

如果你在蔷薇科果树的叶片背面,看到肿起来的一块块,上面还有像挤出来的黑头一样的细长东西,恭喜你可能发现了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异名G. haraeanum)。梨胶锈菌的生活史要在蔷薇科树木和柏树之间交替完成。像黑头的东西是它的生殖器官,会产生锈孢子,锈孢子飘到柏树上,生成黄棕色史莱姆状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再传染给蔷薇科植物。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l0qhux9

5月20日 卷角龟

乌龟头上长犄角?这可不是什么“母猪上树”之类的无稽之谈,诞生于渐新世的卷角龟就是这么个奇葩的家伙。卷角龟在距今约3000万年就已出现,曾广泛分布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豪勋爵群岛和新喀里多尼亚群岛等多个地区。目前已发现三种卷角龟,其中体型最大者体长约为2.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光脑袋就接近60厘米宽。

卷角龟的头后长有两个骨质突起,远看像长了两只角。由于两只角的阻挡,卷角龟并不能像 “缩头乌龟”那样把头缩进壳里。卷角龟的尾巴上还长有增粗的结节,乍一看有几分甲龙类恐龙的神韵。尽管相貌凶狠,卷角龟其实是一位温柔的素食者,以海滩上的植物为食。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亚瑟•W•怀特教授率领的科研小组,在南太平洋瓦努阿图一座岛屿上发现了数量惊人的卷角龟残骸:以腿骨为主,只有少量龟壳,几乎没有头部和尾部。专家推测,原住民或许在海边捕捉到卷角龟后就地宰杀,砍下肉较多的腿部带回部落,丢弃较硬的脑袋和尾巴,可能还会剥下龟壳做盛菜的器皿。如同今天的斑鳖和加拉帕戈斯陆龟一样,人类把这些“大王八”吃光了。

有其他学者提出了反对意见:冰河期结束后气温回暖,全球海平面上涨,卷角龟高度适应陆地生活,面对不断上涨的海水压缩着岛上有限的生存空间,灭绝已成定势。

作者: @我自己掰一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kx4nxt9

5月19日 桃金吉丁虫 Chrysochroa fulgidissima

在奈良的法隆寺中,保存着一件日本国宝级的文物——玉虫厨子,大约制造于公元7世纪。“玉虫”就是今天的主角桃金吉丁虫的日语名字,而“厨子”,并不是说它是个一千多岁的厨师,它的意思是佛龛,也就是存放佛像、供人礼拜的柜子。

这个佛龛使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aUp3GG0

树穿山甲(Phataginus tricuspis)宝宝,抬着小爪的样子好像一个功夫高手~

图片来源:Guy Colborne / pangolincrisisfund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auPcBS8

南非穿山甲(Manis temminckii)的鳞片。

图片来源:Milos Andera / naturephoto-cz.com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Kg33juJtc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