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 5月18日 中华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今天的物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件古生物收藏品。它是一个嵌在四方石块中的圆锥体,中间有好多小格格,看上去像一个宝塔,又像一根切开的竹笋。侧面刻着一首诗:“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这块化石原本的主人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根据题诗推测,它可能是在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加工而成,即公元1080年。
不过它并不是一根笋,而是一种海洋头足动物——中华震旦角石。在“石笋”的根部,也就是最后一节气室中,居住着角石的软体部分;而之后的气室全部是中空的,由一个小管相连,可以向其中注水调节身体的比重。这个结构跟今天它存活的亲戚鹦鹉螺很相似。
在湖北、安徽、贵州等地区,4亿多年前是一片温和而且极富饶的浅海,海洋中到处游弋着形形色色的角石,角石的化石不能说俯拾皆是,也是极其常见的。其实古人也认识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会出现在陆地上。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记载:“……山崖之间往往街螺蚌殻及石子如扁卵者 , 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这是古人对地质变化的朴素理解。
作者: @李希特二猪
虎纹江魟(Potamotrygon tigrina),这花纹,大气华丽有内涵!
图1来源:Jonathan Vera Caripe
图2来源:Joel Sartore / national geography
图3来源:Jonathan Vera Caripe
#物种日历 5月17日 狼
洛波是1890年代生活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格伦堡的一只灰狼,它和它的同伙捕杀了许多牛羊,使牧民们叫苦不迭。加拿大博物学家兼作家西顿(Ernest Thompson Seton)参与了猎杀这只狼。洛波老奸巨猾,不管西顿设置多么阴险的陷阱,洛波都会将其识破。
但再狡猾的狼王还是斗不过老练的猎人,西顿转而设计捕捉到了洛波的伴侣,而洛波也在寻找自己配偶的过程中,放松了警惕,最终中了陷阱。洛波的故事被西顿写成小说,这是现代文学中第一篇以写实为基础的动物小说。而洛波的皮被保存在西顿纪念馆,以纪念这位独特的作家。
洛波虽然给牧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它的狡猾和勇敢,它与配偶那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情感联系,又让这个老枭雄的形象充满了立体感,令人不禁生出惺惺相惜的感情。虽然野兽偷吃牲畜,但初衷是人类入侵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将它们的食物捕杀殆尽。西顿的小说促使人们改变对于动物和自然环境的看法,成为了环境保护主义发展的动力之一。
作者 @李希特二猪
这头黑马羚(Hippotragus niger)一脸看淡了红尘的表情[困]
图片来源:Arno Meintjes / Flickr
#物种日历 5月16日 非洲长喙天蛾
天蛾是一类特别的传粉昆虫,具有非常强悍的飞行扩散能力,和极为高效的传粉效率,因此很多生态学、昆虫学研究者都对天蛾青睐有加。
1862年,达尔文得到了一个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大彗星兰标本,这种兰花具有将近30厘米长的花距。对生物研究的敏感使达尔文坚信,一定有某种蛾类的喙足够长,能够伸进这个超级花距吸蜜,犹如《狐狸与仙鹤》的故事里,把长嘴伸进瓶子里吃饭的仙鹤。
在达尔文提出猜想后的四十一年,终于有人发现了一种喙超长的天蛾——非洲长喙天蛾,其学名定为Xanthopan morganii praedicta,亚种后缀名praedicta就是“预测”的意思,纪念达尔文的远见。虽然达尔文预测的蛾子被发现了,但直到1992年,德国科学家才首次记录了非洲长喙天蛾对大彗星兰的访花行为,达尔文的猜想得到确凿的验证。此时距他的假说提出,已经过去了143年。
作者 @喜欢鳞粉的刺儿
2019年,旅游向导Antony Tira在肯尼亚马赛马拉保护区(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发现了一头罕见的毛色突变斑马,它身上没有长条纹,而是长着斑点。
#物种日历 5月15日 三七
提及三七,大抵无人不知,但是野外的三七已经灭绝了。产自广西田州(今广西百色一带)的三七称作“田七”,因一个展示迷人笑容的广告闻名全国。自明代之后,三七入药越来越广泛,野生的三七日益减少,幸运的是这个物种通过人工栽培保留了下来。
人们一直“不愿意”将三七确认为独自一种。先是认为其为西洋参的变种,然后作为变种被并入假人参。因为一个合格的物种至少要有个前提,就是在野外有一定的种群。直到1975年,植物学家吴征镒、杨崇仁提出,三七虽然是一种栽培植物,但从其形态以及地理分布上,它应该是人参属中的一个新种。
1947年,植物学家冯国楣在云南屏边马关发现了野生类似三七的植物,然而并不是三七,而是另一种未被人描述的物种,随后发表为“屏边三七”。而后人们在云南发现了6种三七的野生亲戚。为了不让它们再因为人类采挖而灭绝,在云南屏边,人们建立了药用三七植物保护点,让这些“三七亲戚”的最后希望留存于此。
作者 @o阿蒙o
猞猁摸高高~
图1,来源:CecilieSonstebyPhotography / Flickr
图2,来源:nemi1968 / Flickr
狮尾狒狒(Theropithecus gelada),世界上最狂放不羁的猴子,像不像《怪物猎人》里的生物!
图1,来源Rod Waddington / flickr
图2,作者Clay Wilton
图3,作者Markus Lilje
图4,来源Sylvain Cordier / Robert Harding
图5,来源thelife-animal.blogspot
#物种日历 5月13日 欧刺柏Juniperus communis
欧刺柏在中国境内没有自然分布。早期翻译家把它翻译成一种中国常见的相似植物杜松(J. rigida),又将它的球果译为“杜松子”。欧刺柏成熟的果实会变成深蓝至深紫色,有着树脂的芬芳,不过它并不是真正的浆果,而是大孢子叶球(雌球花)在授粉后,由肉质化的鳞片叶聚集合生后发育成的球果。
在公元前1500年前的古埃及的纸莎草文件中,就记录过利用刺柏属球果治疗绦虫的方法。而古希腊人深信,欧刺柏的球果能增加运动员的体能。14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瘟疫医生”们又相信“杜松子”的香味能够阻止疾病的传播。刺柏球果精油也常用于男士香水,它的香味被称为“阳刚的气味”。它还可以用于食物的调味,具有“锐利、清晰的滋味”。
不过“杜松子”最重要的用途还是杜松子酒,杜松子酒也称金酒或琴酒,是英语Gin的译名。金酒以谷物为原料蒸馏酿制,再将杜松子球果与其他香草进行二次蒸馏,最早是海上航行使用的药材,据说有利尿和预防疟疾的疗效。只是很快,水手们便对这种风味独特的“药”上瘾了,荷兰人甚至将金酒当做水手的远航口粮配备,随着海上马车夫驰骋海洋。
作者 @喵喵植物控
迪克森环颈蜥(Crotaphytus dickersonae),雄性是蓝色的,雌性是黑色和橘色条纹相间的
图片来源:Bill Love / bluechameleon.org
#物种日历 5月12日 弯喉海萤
有人将海边闪烁着蓝光的生物发光景观称为“蓝眼泪”。目前在我国沿海已知的蓝眼泪现象主要由甲藻(夜光藻为主)和海萤产生。海萤是一类介形类的甲壳动物,个体很小,不比一粒儿芝麻大。发光的海萤用上唇腺排出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遇水之后,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发出浅蓝色的光。
如果你在网络上搜索“海萤蓝眼泪”,有99%的结果会告诉你,发光的海萤一定是希氏弯喉海萤(Vargula hilgendorfii)。我要为其他海萤鸣不平,因为我在我国沿海海域采过水样,发现过其他会发光的海萤。
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海萤,在受到外界刺激而意图躲避敌害的时候,都能产生生物冷光。然而,加勒比海的雄性海萤不需要外界刺激就能主动发光。如此耗费能量的行为是为了求偶,就和陆地上的萤火虫一样。雄性弯喉海萤之间竞相产生的蓝光,闪耀在平静的海面下,如此奢侈的表白技巧,真是魅力难挡。
在我国福建东部沿海的春夏时节,蓝眼泪爆发的机率很高。近几年来,平潭岛从一座小众的岛屿,逐渐发展成为了一座“追泪”旅游岛,这些发光生物的作用功不可没。平说不定在平潭海域里的发光海萤当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此前从未被描述的新种呢(摩拳擦掌)。
作者 @喵魚醬Narluga
鸟巢真菌(Cyathus striatus)长得像鸟巢又像糖果,中间的“蛋”装着它的孢子。
作者:andre de kesel / flickr
黑星宝螺 Cypraea tigris,又叫虎斑宝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美丽的外壳而著称。但是……你看过它生前的模样吗?[生病]
#物种日历 5月11日 佛罗勒斯人 Homo floresiensis
我们熟知《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可是在现实中,印度尼西亚的孤岛上曾经存在着一个真实的“小人国”。他们是一种远古人类,为了适应岛屿特殊环境,而演化成了只有一米高的矮人族。
2003年,古人类学家在印尼佛罗勒斯岛(Flores)上发现了一具颅骨化石。骨缝中的生长空隙已经闭合,乳牙已经消失,说明是成年人,尺寸却异常袖珍,脑容量只有380毫升。起初人们认为这是一个畸形的智人,但后来发现化石的其他特征,也和所有已知的人科相差悬殊。
古人类学家证明这是一个异常矮小,身高不到1.1米的新人种,称之为“佛罗勒斯人”,给它起了一个昵称——“霍比特人”。
佛罗勒斯人虽然身材和脑袋都打了折扣,但他们的大脑前额叶体积与现代智人相差不大,说明他们智商仍然在线。伴随着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打制石器、疑似的烧火痕迹,以及有切割痕迹的动物骨骼。
从牙齿的形态来看,佛罗勒斯人可能是直立人(Homo erectus)的后代,也有大量证据表明,佛罗勒斯人可能起源自比直立人还要古老的物种。
最新的测年结果显示,佛罗勒斯人可能在距今5万年前就已经消失,“小人国”没有遇到过其他人类,也从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这是幸或不幸呢?
作者:惠家明
#物种日历 5月10日 问荆 Equisetum arvense
问荆属于蕨类植物里的木贼纲Equisetopsida。这类植物的化石最早可追溯至泥盆纪。早春时分,它们由地下茎长出含孢子的可育枝,形状像一支从土里伸出的笔,因此日语里把问荆的可育枝叫作“土筆”。绿色、更长的不育枝,像杉树枝,称为“杉菜”。
台版《流星花园》里的女主牧野杉菜,就是以此而得名。杉菜小姐如同杂草一样坚韧不拔,问荆也是非常命硬的一种植物,虽然它有孢子繁殖的功能,但最快的繁殖方式还是靠着根状茎扩散,10厘米长的根状茎在一年内就可以扩散至64米长。
在日本,“土筆”萌芽是早春的征象,还是一种野菜,去掉下面的鞘,就可以做成“佃煮”或天妇罗。故日本熊孩子歌曰:
“つくし 誰の子 すぎなの子 お前誰の子 コジキの子ォー”
(谁的孩子是土筆?杉菜的孩子是土筆。你是谁的孩子呢?乞丐的孩子就是你。)
作者 @霜天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