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sheng 这叫数字黑暗时代(digital dark age),但是英文世界对此的描述多半注重于硬件方面,例如过时的媒介和文件格式、数字版权下的abandonware问题等。英语国家似乎也很少有因为平台关闭后无存档的问题,Usenet 的内容都有存档。
所以我认为简中互联网的数字黑暗时代问题,百分之百和缺乏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有关。
@nyancatflies @yisheng 英语国家也有,而且不少的。而且随着国内外隐私权,被遗忘权等概念普及,有内容发布者主观注销账户以保护隐私。或者因为非法内容,如版权等问题被查水表,被迫删除。
包括上面提到的 互联网档案馆,网站站长也可以禁止相关爬虫索引,已经收录的也可以发邮件联系彻底删除。
Pew Research Center 称,2013 年存在的页面中,38% 目前已无法访问。 文章还提到:
- 研究者取得的 50000 个英文维基百科条目中,82% 的条目有至少一个链接失效。
- 研究者于今年三月至四月取得的约 500 万条推文中,18% 的推文在三个月后已经无法公开访问,11% 的推文甚至连发送者账户都无法公开访问(被锁推、封禁或注销)。
@nyancatflies @yisheng 可能确实有不同,但是中英文内容都在消失。我上面内容也是补充了一下文中说法,比如半年可见原因。
就马云这个例子,按文中说法就可以解释,应该经济因素主导。服务器关闭失效。数据可能还在,有备份什么的,只是网上找不到了。
像新浪有个微博,公司还在,还能看到很老的新闻资讯。即使如此,其中一些链接也失效了。如果未来有某个软件取代了微博,新浪公司倒闭,服务器关闭后,中文互联网可能会消失很多内容。
今日头条除了相关软件,互联网也索引不到。一些公司,个人或组织发布的新闻资讯网站,公司倒闭,服务器关闭,就消失了。
审查因素来看,马云应该不至于。
---
这个版权内容在互联网上消失,实际效果和仅半年可见差不多呀。数据当然还在,只是看不到了。扩大一下概念,版权和著作权等等,影响范围很大。比如商业作品, NBA 直播版权,每年春晚视频,不允许转载的视频,不允许转载的文章,付费知识,付费小说,不允许分流的游戏模组等等。很多转载之后不是那么合法,或者符合公德。
此外非法内容,不止是版权,例如 pornhub 前几年就删除了不少视频。再有就是极端言论,例如纳粹相关内容。
数据也都在,只是搜索引擎搜不到,或者网络上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