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uno 她不是连续三年不工作,她的处境可以说是”作为帮助了主角的同伴,被大魔王派出的牙将逮住了关了起来,虽然不能留下肉体上的折磨,但是暗地里搞了多少花招都不知道。最后迫于主角的压力把她放了出来。穿着主角送给她的衣服,告诉所有人,她回来了“这样一个模板。
所以如果单单看新闻报道,可能注意力更多的是在她的光彩夺目上。但稍微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她所经历的,是无人帮助的折磨,个人自由就在眼前,却不能选择的痛苦,父亲在一点点老去,自己没办法帮助,甚至没办法陪伴。就算偶尔允许被外出,也要带上极具羞辱意味的脚镣,以此提醒注视着自己的人——“这个人并不无辜”
尽管我们都知道她就是无辜的。

所以换位思考一下,大概也就没有那么羡慕她了?

@articuno
>>“痛苦一百万倍”
我是觉得痛苦与痛苦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不同的时间,认知,身份下,不同的痛苦对个体而言都是不一样的感受,也会是不一样的影响。

>>“她得到了祖国的爱”
这是特殊事件点的特殊事件,让她成为了焦点。就像丁真,他一点都不特殊,只不过当时宣传部门需要捧红一个少数民族,丁真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于是这个关注就被无限的放大了。孟晚舟获得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美国首次对中国完全撕破了脸皮,而她的结局,则是中国政府对人民交出的答卷。
如果被加拿大引渡美国,并在美国坐完了牢,那显然会说明政府的无能。
如果一点事情都没有,完全被无罪释放,则是说明中国的影响力已经算得上卓绝了。
所以她才会获得这么高的关注。

>>“嫉妒是因为失去的东西比她多得到的远远比她少”
我们每个人没有什么是生来就有的,叙利亚的难民生来就在战乱,或者异国他乡,贫困地区的人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去,见识不到什么是“繁荣”;朝鲜金家的生活那就是高高在上的,华尔街财阀的子女自然是衣食无忧。
这些“东西”本就是后天给与你的,只是有的人命好,有的人命不好,所以才会如此不同。
我所想的,便是一切的东西都要自己学,自己挣。我现在没立场说这条路能走通,毕竟我还在花父母的钱,只能说我现在是这么认为的。

顺带一问,你现在对孟晚舟的嫉妒,和对“比她痛苦一百万被的人”的同情,是一样的程度吗?你会花一百万倍用在嫉妒上的时间精力,来去同情那个人吗?

Follow

@articuno 老爷赏了你啥啊?/挠头

我的哪个想法很反动?麻烦您说清楚。

>>如果是说命运的那块

我说的“命好”不是无产阶级,也不是共产党,更不是一把手或者特定的人物或者组织能决定的。
我说的是概率学上的期望。
就像你扔飞镖,对每一个点来说,被扔中的概率是0,但只要力度方向合适,飞镖总归会扎到某个点上去。
那有的人就是被钟爱了,怎么办嘛。王思聪他爸就是有钱,他就是玩女人,那还是那些人送上去的,严格来说他说不定都没违法。那你要说抄没王健林的资产吗?

>>如果是祖国的爱那块
没有什么是绝对公平的,东北在建国初工业生产,那生活就是比当时的深圳人生活要好。后来画了经济特区,那深圳人的生活就比其他地方要好。同样的,现在深圳房价飞起,东北衰落,这些情况你可以说“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但反过来讲,东北的自然条件适合搞工厂?深圳行政规划没办法向外扩张,房价自然就飞涨。

换不换的问题我保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痛苦没有可比性。(另,比你痛苦的人想跟你换,你会是什么感受?)

· · Web · 1 · 0 · 0

@articuno
可是你一边说要公平,一边又不愿意跟比你痛苦的人换?(请容我质疑,如果有均平富的机会,你想要的是不是“自我之上人人平等,自我之下全部不变”)

王侯将相的确无种,但当国家只需要一个相的时候,那其他几个能力足够的人就一定当不了相,这是我说的命运。

我的观点不认为“彻底的革命就是好的”,革命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妥协的情况下百分之一百能换来更多的利益,更多的前景,那为什么不妥协?(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妥协,妥协的时候牺牲谁的利益,换来的利益如何分配,得到的前景和目标有偏差的时候怎么办)

@articuno
感谢你说了这么多,可能我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互换不等价的痛苦就是“公平”
在我的认知里,你羡慕嫉妒孟晚舟的生活,且你认为痛苦是可以比较的。但是你所希望的是“跟你希望承受的痛苦去交换,而不去交换你所不接受的痛苦”。如果是否交换的选择权在你手中,那这种想法是“只想获得更多,不愿意把现在拥有的分享出去”。这在我看来是不公平的。

>>社会达尔文主义
我并不明白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我所想的是“在不违背底线的情况下,活下去是第一优先级的事情”。我不知道我这种想法应不应该归类到社会达尔文主义里去。

>>共产主义
我从没说过我是共产主义者,我没有完整而系统的了解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学校里学的知识,新闻里的报道,书本里的理论,和现实社会是割裂的。

@articuno
虽然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你的逻辑,但是感谢你的回复。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