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超多的吐槽和反思23333
最近沉迷搞急救
发现环甲膜穿刺一千一套之后,就打算搞到四肢大动脉止血为止(注射吊瓶这些药物管制,价格,技术,都需要太多的金钱和时间了,目前我倒是缺这些)
然后买了一个30的小包才发现根本装不了东西(真的血亏)
痛定思痛之后,开始反思
发现问题主要出现在没有明晰我的目标功能,时而想装液体碘伏,时而考虑碘伏棉棒,时而想着装碘伏湿巾。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其实应该在一开始就确定下来,而不是等到包到了之后再考虑,因为需求是固定的,所以需求定下来了,采取的方案才会确定,那最后的成品也才能确定。
庆幸我买的大包没啥问题,不然我真的现在要退货两件,我头都要大了(来自不愉快的跟客服撕逼的经历...)
本子感悟
上午看本子的时候,看到两本病娇本。
想看分析的直接跳过下面这两段的剧情梗概。
一本是女主被女二欺凌,起了个恐龙妹的外号(汉化组这么翻译的),原因是女主主动接近了女二喜欢的男生(暂且叫男二吧,不要问我为什么没有男一)。多年后的高中里,女二和男二是情侣关系,但是女主主动色诱男主,让男主沉迷自己,以此来证明自己的魅力,使得“自己比女二更有魅力”的执念得到解脱(大概?)
另一本是男主过的很不如意,但是在多年后突然遇到了女主。女主跟男主谈起男主以前被陷害偷女孩子内衣的事,表示希望男主可以多依靠自己。男主后面逐渐变得开朗,同时跟女主越走越近(因为是本子所以直接跳到肌肤之亲了)。到最后男主对女主表示了强烈的依恋,女主也表示会陪着男主。同时镜头一转,女主开始因为当年塞了其他女生的内裤在男主的包里而感到恶心(强烈的占有欲),同时也在自言自语要男主不要离开她,背景则是经典的房间里贴满了男主照片。
我之所以感慨是因为我将自己带入其中的时候,不管是第一篇还是第二篇,我都没有对女主的行为表示反感,甚至觉得有一丝幸福。这让我觉得十分荒诞,因为我以往都是对ntr强烈排斥,并且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也不应该允许自己这么做”。而后一篇里的栽赃陷害,也是对我来说不可接受的,如果知道有人对我栽赃陷害,那我一定不会选择跟这人有任何的往来。那我产生幸福的情感就很奇怪了。
稍微分析了一下,大概是这两篇作品,给读者强烈的“被依赖感”。或者严格点说,是明确的给读者一个信息——她会一直爱着你,愿意为你付出。这个信息的表达有多种多样的,但是往往在做爱中做到失神,通过女性的动作,神态,来表达女性在生理上对男性依恋的作品,也往往只能说明双方十分享受鱼水之欢,但在其他情感上的描写就乏善可陈。而这种缺失导致的结果就是,读者在带入其中的时候,无法确认女主对男主的情感态度:是炮友,还是情人,又或是可以付出很多的,爱着的人?这两篇题材虽然是我所反感的,但女主的态度却很好的表达了出来——第一篇里面是女主将证明自己魅力的方式,同时也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挂靠在男二对她的依恋,而这种依恋会因为肉体和女主态度双重加固,这种加固也会使得女主更想留在他的身边。第二篇则是女主为了和男主在一起,埋下了长达数年的伏笔,不仅仅是设计陷害,更是控制了事态的严重性,近乎完美的调动了男主的心境。可以说是付出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只为了完成走近男主的目标。
虽然我很清楚本子中有夸张的成分,比如现实里第一篇中女主大概会给女二直播啪啪啪的全程然后再甩掉男二,二第二篇中的情况则有可能是女主失手使得男主受到更大的打击,或者男主走上黑社会等道路后果断放弃目标,换一个对象去喜欢(坚持的病娇之所以坚持,是因为对方值得自己去喜欢)。这种情况下男主的遭遇会是十分悲惨的。但不得不说,这种通过剧情,在性之外表达爱的作品,着实是让人欲罢不能。
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作品明明无码,也着重刻画了性交的全过程,但就是让人提不起劲吧。
因为那些作品中的无奈和悲伤是切切实实的,让人直接触摸到,乃至身处其中的。
在b站刷视频
刷到一个up,吐槽接女儿放学遇到的事。其中的内容有和白话和普通话相关的。
评论区就直接吵起来了
一个观点是觉得全国都讲普通话,那广东没有说特殊的地方,都讲普通话。
另一个是广东人觉得我既然就在广东,那我和你讲普通话是出于我的素质,白话才是我的语言。
这个矛盾的核心我觉得在于“我们”的定义:如果祖辈都在广东的居民觉得,广东人是一个集体,广东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广东人是中国人,那广东人这个身份概念是优先于中国人的。同理,反过来讲就是我先是中国人,再是广东人。
这种区隔的形成在于成百上千年来的氏族,地缘,血缘关系。如果追求社会稳定,那么依靠这些关系作为纽带,能够很便捷的治理社会。但同时如果追求经济发展,那么这三者都会因为搬迁而被削弱。
我父母的家在安徽,但是父亲一支往上追溯大概在皖南,母亲一支往上追溯大概在浙江,我又从小在深圳长大。所以如果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完全回答不上来。
矛盾的出现,就在于我这种“移民”因为经济发展而越来越多,但同时,经济发展地区周边的县,乡镇,依旧在依靠老的宗族体系。同时城市扩张的速度极快,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其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身份认同会在矛盾中首先爆发。“移民”会希望讲普通话,对话时不采用这种全国通用的语言,那是否意味着对方在可以嘲讽?同理,“土著”觉得对方是外来者,外来者应当学习当地的语言,入乡随俗,那不友好的表达是否是刻意找茬?
所以如何破局?
不要经济高速增长,把人摁在当地,直接回归宗族体制。
或者抛开宗族体制,直接形成全面,逻辑统一而当地制度不同的管理体制,让宗族的话语权下降,在经济的发展下崩塌。
不管哪个,都需要钱,都需要时间,都需要精力。
而且都需要推行。
因为这种松散的体系,会在面对针对体系本身的冲击时,而变得七零八落。
赤旗插满全球的时代,可能就是赤旗和赤旗之间理念的冲突。
这种冲突大概有极大的可能,再次让一片旗帜变为十几片。
(晚点写一个本子的赏析吧)
因为
长文,黄油和本子里的感悟
随便写点吧,主要是昨晚看本子有了感触,然后写了分析。于是乎想起了玩万花镜2之后让我对“因果,业力”这些佛学用语用了深入的理解。
先说万华镜吧。万华镜是R18的gal,因其画风精良,动图栩栩如生,配音优秀,被人称为“榨汁机”。我当时主要也是奔着h的部分去的,所以对于故事只是草草的过了一遍。我当时并没有攻略,所以看到CG整合里面有缺失的时候,我意识到它有多结局。所以当我开始二周目的时候,我认真的看剧情。
让我有感悟的地方是,在选择点选择的时候,因为一周目推了女一,拒绝了女二,所以是HE。二周目为了收集CG,我就选择了推女二,接受了她。但结果与一周目完全不同,男主直接堕落在梦境中,并未醒来,现实里的男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变态,疯子。
我当时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直到我走完第三条线,TE,男主和女主殉情,我才逐渐理解了选择的用意。
作品的意思是:你所做出的选择,是因为你是那样的一个人,所以才做出那样的选择。而因为是那样的人,所以之前的事由,是因为“作为这样的一个人”而产生的。用例子说明一下吧:如果一直坚持女主,那之前的谜,是因为发现了自己伤害女主等等所产生的。如果是选择了女二然后回头,那之前的谜,是因为愧疚产生的。如果一直堕落于肉欲,那其实男主选择了放弃为人,变态和发疯也就不足为奇。所以在那个时间点做出了那样的选择,那在之前或之后的时间点,只要你还是那么想,那么认为,那就一定会做出类似的决定。
当时我理解了之后觉得十分震惊,我从未想过一个作品的作者能够这么确切的剖析人性,摸清意识。直到最近我又听到了“业力”这个词,当时的一句“真正不可避免的业是什么?游戏中真正不可避免的业,是你想玩这个游戏。你想玩你就会遇到,这是你的业。那要是不想玩,那就不会遇到。而且这个业和你的思考逻辑没关系,因为你做出的决定是‘你想玩’。“。所以把这个联系起来,我对于一些老话,比如”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些,有了更深的感悟。
毕竟能够真正的让一个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做出不同的抉择,只会是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如果是好的,那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好。但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只能说期待那个人遇到。如果能遇到的话真的是很棒的事。
而昨天看本子的分析,则是对两人情感的思考:
先简单说一下本子剧情吧:
(太长可以不看,知道男主老师女主学生就行)本子主要讲的是师生恋,男主是29岁左右的大叔,不修边幅,在学校里作为管器材的老师,高不成低不就的,平日里该忙会忙,不过同样的,闲暇的时间也不少。女主则是高三(高二?)的学生,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朋友,家庭也没有带来多少温暖,一直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本子的大致剧情是男主在雨天看到女主一个人,大概是准备冒雨回家,于是叫住了女主,给了她伞,让她小心一点,于是乎女主之后频繁的来找男主,男主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依赖并没有过多拒绝。随着两人的熟悉,两人逐渐的有了肢体上的交流,直到有一次,女主希望和男主发生性关系。男主拒绝了,不过女主并未放弃,一直是在打擦边球。期间女主一直主动,男主虽然拒绝直接的啪啪啪,但是对于女主的行为一直温柔对待。这种情况一直维系到女主毕业的那天,他们正式的啪啪啪了,男主在结束之后向女主提出交往的请求,女主答应了。女主在大学生活稳定下来之后,再次找到男主约会,期间女主说自己找到了朋友,男主表示了祝贺,但同时自卑,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和她交往,毕竟她已经变得更好了。女主则主动要求啪啪啪,并说明自己喜欢的是男主的人,而不是因为男主温柔的行为而喜欢他。后面的就是各种啪啪啪,以及之后的两人感情升温之类的。
我感触很深,是因为在看完番外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两个看上去感情稳固,花好月圆的一对,实际上他们的感情不是一直的那么稳定,有一段时间实际上是岌岌可危的。当男主对女主温柔之后,女主发觉了自己”喜欢“的这种心意,并想付诸行动。但同时,因为男主的身份是教师,男主主观上认定自己不能对学生动手,不然就违背了自己的身份。所以在女主毕业之前,男主都对女主直接性行为的请求,进行了拒绝。女主在被拒绝之后,其实是有对男主真实情感产生了质疑的,想过“会不会老师对我的情感并不是喜欢?”。不过女主当时的想法就是“不留遗憾”。同时男主那边的主观上认为自己不能动手,但情感上是喜欢女主的,因此对于女主其他的行为,男主一直都是很温柔的去对待。因此这种状态才能一直保持到女主毕业。
而毕业的啪啪啪,则是因为女主失去了“学生”这一身份,所以在情感的催动下,终于主动了。而在结束的时候,男主表达清除了自己的心意——是喜欢,不是其他的情感。这也是两人交往的基础。因为一旦男主的表达含糊或者不明确,那么女主就会产生“他是为了安慰我这么说的”或者“他并不是喜欢我,而是其他情感”的想法,那就算两人之后还有交集,也很难成为一对,大概率会是各自把各自的心情埋藏在心底,这段回忆则是独属于两人的甜蜜的回忆,但也就仅此而已了。所以男主在那种情况下,不顾及教师身份带来可能的流言蜚语,明确表达自己的心意,则是两人“恋爱”这一环节正式的开篇。
而女主在大学里跟男主约会,明锐的察觉到男主自卑且忧虑的心情,准确的意识到男主是因为自己生活学习环境变好,自身变得更开朗所带来的。于是在之后的互动中说明自己的想法,对男主的心意进行了准确的回应。虽然我不清楚一直孤独的人是否会有这么敏锐且准确的心理分析能力,但是毫无疑问,这个行为让这段恋情更好的发展下去。男主在交往后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从绝对强势的老师,变成了“一般社员”,同时也因为女主环境和她自身的变化,这之间的落差,让他产生了自卑心情,乃至思想上有了“她已经开始变得更好了,是不是以后她会脱离我过她自己的生活”这种念头。而女主的行动,让两人的态度进行了统一。如同一次重要事件开始前的对表,会让所有人的行为统一一样。女主的举动,让她和男主调整到“同一频率”上。
所以虽然最后的一话男主和女主那么没羞没臊,那么的甜蜜,但其实情感的产生和延续,是需要两个人的付出。而且并不是两个人互补或者同步就可以,磨合是多方面的,有的时候要将自己调整成和对方一样,有的时候要弥补对方所没有做的事情。
也就是那个经典的桥段——“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100步,一般人是各走50步,或者一个走60步,一个走40步。我可以为你走99步,但你只要不踏出那一步,那我就会回头”。在我看来基本上不会有99步和1步这么悬殊的比例,两个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互补和迁就。而这是在方方面面的,你能说相夫教子的女方就对家庭的贡献比赚钱养家的丈夫少吗?只不过是女方愿意为南方牺牲自己在事业上发展的机会,南方愿意为女方承担更多的劳动。仅此而已。
哈哈哈哈哈哈笑疯了
”列宁同志同志如果觉得你值得骂,一定会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骂你“
”他对待人来说一般就是几种方法:普通出击,重拳出击,捷尔任斯基“
评论失败,意难平
本来看小说看评论看的心血来潮,直接敲下了几百字评论。然后发现字数限制140字。虽然说这能帮助内容不深的作品圈更多的钱(避免长评解读出作品/作者的问题),但我还是觉得这操作挺蠢的,毕竟没有长评就没有分析,没有分析很多内容很容易被人略过而不在意。
当时打都打了,虽然没复制,不过意难平,还是在这里再说一遍吧。
小说主体剧情是在修仙世界,主体基调是提升自身能力,杀人,培养自己的势力。这个过程中主角对杀人的态度不断转变,先杀修行者而救凡人,事迹传开后被称作“仁雄”,而后境界受阻,其中有一种方式是通过生灵涂炭达成某种条件,然后解开境界受阻的情况。同时大敌压境,但是有的人想着所谓的和平,不想反抗。主角杀了使者,对方就挑拨,让主角一直拯救的凡人来杀他,之后产生了各种感悟,并开始杀凡人。
我看到有评论说绕回来了,作者没有写出什么东西,只是单纯的水字数,我是不太认同这个观点的。
主角最开始不杀凡人,文中给出的解释是”因为超出生物本能的特性,会驱使着生物寻求生,而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就是因为人类有一些大于求生的本能“,小说里面给的例子是用自身来续火(我虽然觉得听脑残的但是大概理解那个意思)。而主角一开始拯救凡人,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属于那种大于求生的本能。而之后在纠结要不要杀人,以及后来被杀的时候,才逐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自己想追求”仁义“,只是单纯的觉得自己优秀,而为了证明优秀,所以才去救人。后面的转变则是说主角想通了到底要怎么救人——那种本能无法剔除,在某些情况下,只会让人沉溺于获得权力,获得更多的东西,甚至是贬低其他人,乃至掌握他人的生死。所以当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这些人对于整个群体来说,这个人是如同”癌症“一般的存在。他们只会消耗资源,为了证明自己可以不顾一切(当然底线也是慢慢放松的,但毫无疑问无法停下),甚至会为了这种”证明自己“而毁掉其他人的未来。所以以杀止错,才是主角想走的道
嘛,毕竟大部分人都没看小说,所以讲的大概会有些不清楚?不过这种”内里逻辑的改变,而表面行为的兜圈子“的作品,我还是挺喜欢的。毕竟有一种说法是”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是山“
长文
看了一下公共时间轴,发现好多人都在讨论”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
那我也随便说两句好了
一,是否有用?在我看来没用。
首先这只能限制网络的联网游戏,一旦人家头铁去打人机,或者搞单机手游(比如养成类的或者是建造类的),这一样会有沉迷的风险,而且没有明显的量级差异。
二,封了游戏为什么不封短视频?
短视频是信息获取的接口,可以算是现代人的认知来源。与其先对游戏重拳出击,不如先对跳动对立的智能推荐来一剂猛药。你说微博在挑动男女对立,鼓励粉丝追星,塑造某种”认知“的过程中,没有刻意的隐藏/扩大某些信息的传播,我是不相信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和女拳的思想是不同的,只要有其他讯息佐证,读者自己就会去思考。或许无法明白根本性差异,但是也会对女拳的说法产生质疑。所以现在搞得这么愈演愈烈,一方面是平台该封的没封(隐晦的造谣等行为),另一方面是推出的智能推荐算法/有意的引导&隐藏信息。
三,对待未成年人该怎么办
70后,80后,90后,基本上都没有很严重的沉迷。这是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没有游戏?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有王者荣耀了,同学也在玩。小学初中更是有摩尔庄园,赛尔号这些。从机制上来说,它们和现在的游戏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一方面,因为电子设备的迭代,使得画面表现和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网络上的互动更加紧密。
但这些在我小学初中的时候都有,为什么我没有特别沉迷的情况呢?
因为那时候没有996,我妈看到我玩游戏直接打我,一旦沉迷忘了饭点就直接把饭扣会锅里不给我吃。那个时代家长有充分的时间来处理家庭事务。现在如果双亲都996,那孩子基本上就是爷爷奶奶来带。老一辈的对于电子设备的认知无限接近于0,所以没办法指望他们在网课兴起的时候分辨电子游戏和授课。这种情况下,孩子只会任由自己的注意力沉浸在游戏当中,因为现实没办法给他更多的刺激。
所以”被毁掉的一代“,永远不是因为小说/流行音乐/电视剧/红白机/网络小说/电子游戏,而是父母没有时间去看管。
解决方案也很简单,先对996重拳出击呗。虽然不知道996是不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就是了
刚刚回归,容我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