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二次元发展的四个阶段 

个人感觉,b站的二次元氛围越来越弱,本质上已经与优酷、爱奇艺无异了,下面由于我真的很无聊,决定分析一下b站二次元文化发展和衰落的四阶段
-
第一阶段,发展期(2009-2012)。
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一个文化社区自然也不是。在我看来,b站花了这三年时间建设了一个不错的二次元文化和鬼畜文化相互融合的UGC社区;如果你看过这一段时间的视频,你会发现:虽然它们其中的很多视频制作粗糙,却很有两个文化的氛围;并且法律管控不严,各类搬运也是大行其道。虽然有点处于“灰色地带”,但是为b站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
第二阶段,繁荣期(2013-2015)。
这一段时期没有什么特点,但是也是在这一段时期,各类其他文化涌入。你会发现这一段时期的视频不仅质量有所提高,并包含广泛。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b站本身和其中的二次元文化被推向繁荣。
-
第三阶段,过渡期(2015-2016)。
b站依靠着前期所积累的资本——以及打拼,在纳斯达克崭露头角。二次元文化开始被稀释。
-
第四阶段,转型期(2016-)。
试题变简单了,加上资本和新人的涌入。二次元文化进一步被稀释,很多up也转型其他内容

Follow

b站二次元发展的四个阶段 

@233mc44 b站的定位是做中国的YouTube-以用户创作内容为主。如果仅仅局限于二次元,显然格局就太小了,我更喜欢多元化的b站,毕竟已经过了天天看动画打游戏的年纪了 :weibo_d_erha:

b站二次元发展的四个阶段 

@mashiro 二次元不只有这些,她涵盖甚广。多元化也不意味着资本化,说到底,我的追求跟你差不多。 :pio_shake_head:

@mashiro @233mc44 有的东西是介于二次和三次的,比如配音,各种手游,MMD,wota艺这些。因为通常是以社团/群体的形式存在(当然也有那种单人大佬全部搞定的),所以很难界定这些到底是属于什么。不过由于这些大部分行外人不太能理解,所以也是属于“亚文化”的一部分。只是随着大量用户以及“小鬼”的进入,这些也被急剧的“稀释”掉了

@mao @233mc44 近两年新关注的up大部分是美食、小动物、vlog,作为老用户确确实实也不在意二次元的淡化了 :weibo_d_erha:

@mao @mashiro 这是二次元的悲哀么?也许不是,前提是各方可以巧妙融合

@233mc44 @mashiro 配音的人不愿意跳出自己的圈子,顶多在社团内互相帮忙,或者进行摄团间的互动交流。而MMD的人,如果不是有成熟的cv团队,一般也是很少考虑去考虑人声部分的。融合不是不可能,但是是什么形式,如何组织,用爱发电会不会沦为商业/被恶意用去赚钱。这些都是不一定的(尤其是国内这种举报后信息转手就被透露,或者受理之后时间拖到遥遥无期,再者干脆失败)

b站二次元发展的四个阶段 

@mashiro @233mc44 现在上去我就特么看见一堆nt
看见一堆"后浪"。。。 :ac_acg001:
还是ac浓度高点

@EndlessDaydreams @mashiro 正常,资本是趋利的,一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被资本狂欢冲昏了头脑不足为奇

b站二次元发展的四个阶段 

@mashiro @233mc44 再看看
发现亚文化也被压没了
有了窑子区
而真正的内容被挤压殆尽 :ac_acg029: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